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学习苏联

全面学习苏联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盘学习苏联的背景下,这一阶段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调,基本上是不加批判地从教学大纲、教科书到教学方法全方位输入苏联的科学教育文化。建国后,由于政治形态的急切需要,我国科学教育由原来的向欧美学习转为向苏联学习。这一时期全面向苏联学习还包括了教材的照搬。需要强调的是,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同时,我国的科学教育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新的尝试,最主要的探索就是,在加强劳动和生产技术教育背景下对科学教育的改进。

第一节 全面学习苏联

在全盘学习苏联的背景下,这一阶段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的主调,基本上是不加批判地从教学大纲、教科书到教学方法全方位输入苏联的科学教育文化

1952年12月,以苏联教学大纲为蓝本,教育部颁发了《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全面地对物理、化学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方法等作了规定。1953年7月,又颁行了以苏联为模板的《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如表18-1所示。

上述教学计划,与建国初期的教学计划相比,科学教育课程方面主要的变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取消了初中的“博物”这一综合课程,改为了“物理”和“化学”两门分科课程。

(2)将各学科细致化。原来的“数学”细分为“算术”、“代数”、“几何”和“三角”四部分;“生物”细分为“植物”、“动物”、“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基础”这四部分;“地理”一科细分为“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和“世界经济地理”。

(3)从教学时数上而言,加大了理科科目的教学时间,一学年的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教学总时数达到了1676课时,而人文学科总时数则为998课时。

学科不断分化、重视自然科学课程等为特征的课程设置,几乎是完全参照苏联的教学计划表。这种过度重视学科中心的课程设置,虽然从直观上讲,能让学习者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系统的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与文化知识,还能较客观地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但这样的课程系统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表18-1 1953年的《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

img93

应该说,我国在民国时期通过向欧美不断学习,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注重的是通识性人才的培养。建国后,由于政治形态的急切需要,我国科学教育由原来的向欧美学习转为向苏联学习。从其本质上来说,实行的是非西方化的西方化,或苏联化的西方化。但这种盲目的模仿,使得先前的课程体系完全打破,建立的是一种不完整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这样的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儿童、社会和课程的联系,导致产生学科中心严重,没有设置选修课等缺陷。另一方面,这种课程设计与我国当时的教育基础极为不相符合。当时我国教育基础和社会条件薄弱,教育落后,这种过度注重学科中心的课程设置,在考虑到升学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技能培养。

这一时期全面向苏联学习还包括了教材的照搬。早从1949年开始,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就组织力量以苏联十年制中学的自然科学各科教科书为蓝本,编译中学教科书,从初中一、二年级开始逐步采用。1953年3月,教育部试行中学物理、化学、生物、数学4科教学大纲,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草案)》,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此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编译中学科学教材。比如,中学化学新课本就是以苏联七至十年级化学教材为蓝本来编译我国的化学教材,并从1953年秋季起,全国开始使用这两套教材(初、高中共四册)。

这一时期,教学方法也模仿苏联。1953年5月,北京教育局请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崔可夫等人在城区各中学间组织观摩语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的教学活动30多次。在这些苏联专家的课堂指导之下,教师在科学教育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述法,也兼用讲解法。课的结构由组织教学、检查作业、讲授新课、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5个环节组成。这一课堂的结构不仅对科学教育,也对那时期的所有基础教学,以致以后的基础教育都产生了长远的影响,通过以老带新,代代相传,至今仍流行于我国中小学的各科教学之中。

需要强调的是,在全面学习苏联的同时,我国的科学教育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了新的尝试,最主要的探索就是,在加强劳动和生产技术教育背景下对科学教育的改进。在颁发的《小学教学计划》中增设“手工劳动”课,并指出“教学时应该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生产的实际,并争取当地著名技术家的协助,尽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在农村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和六年级第一学期增设“农业知识课”,增加“自然科”课时。中学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改进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制图和地理这6科的教学。并且建立了实验园地,以培养学生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生物知识。

1955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教学计划》(见表18-2)就是一个典型。在该教学计划中提出:从小学第一学年到第六学年都增加“手工劳动”课,并进行作物栽培、动物饲养等活动,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生产知识,会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教育部在1956年7月23日颁发的《中学实验园地工作暂行条例(草案)》中还规定:“每个中学都应建立实验园地,以巩固和加深学生生物学知识,使他们了解种植主要农作物和饲养动物的农业技术和基本知识,获得农业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并培养从事劳动的热情和兴趣”。(2)

除了开设手工劳动科目,讲授工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和初步生产技能,还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数学等学科中组织实习、参观和课外活动,在这其中贯穿劳动教育。

表18-2 1955年小学教学计划表

img94

在全面学习苏联时期,我国科学教材的编写基本上也都以当时苏联的教材为蓝本,全面学习苏联阶段,使得我国的科学教育在形式上来说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迅速建立了一个以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为重点,以重点学校为支撑的教育体系,为国家的建设培养人才。但同时也存在着盲目模仿苏联、生搬硬套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过分强调统一,限制过死……中小学教育过分重视课程知识教育,升学准备教育,而忽视或缺乏劳动教育和就业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一切划一,学生极少有按照个人兴趣特长去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程内容的选择。主要是过分局限于分门别类的学科内容而排斥了学生的兴趣、个性需求和日常生活经验。如在1956年的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就将中学生物分为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学和达尔文主义基础。这种过于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统整的科学知识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科学视野。

(2)课程内容的组织。为了突出理论知识对学习描述性知识的指导作用,课程内容的组织采取的是理论知识先于描述性知识的组织方式。例如,初三的“物质及其变化”和“化学反应原子”两章的内容安排在“‘氧’、‘空气’和‘氢’等元素”前教授。这违背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影响了科学教学质量。

(3)课程类型。只有必修课,没有选修课,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针对以上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1950年7月,大连市人民政府文教局对一所完小进行教学检查后,就写了一份“克服向苏联学习中的形式主义”的检查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提到:“该校本学期向苏联学习五级分制,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以来获得了一定成绩,但一般的教学效果未见显著提高,甚至有的反而下降,教学效果降低的症结在于,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中犯了形式主义的毛病,没有把握先进经验的精神实质,而是模仿、学技术抄近路。”“教学笔记只有形式的罗列,实际上教学没有重点;在结合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的政治观点上有错误,有的则牵强附会,生拉硬凑,在国语、自然课之后加上政治尾巴;在强调课堂教学为上之后,放松了作业检查,课堂里的检查是为评分而检查,为检查而检查,评分也不准确;因检查时间过长,影响了新课的讲授;布置的作业脱离学生实际,或只限于机械记诵。”(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