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话,让语文更精彩

对话,让语文更精彩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我认为营造对话互动,才能使语文教学更精彩。通过生本、生生对话,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辩论中对文本疑问处有了思辨的认识。思辩对话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话,让语文更精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然而,如何使“对话”更有实效,如何不断提升对话效应,使课堂充满活力呢?我认为营造对话互动,才能使语文教学更精彩。

一、善于激励,营造对话互动的平等性。

案例:教学《北京亮起来了》

开始上课,我就让学生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看老师板书课题,故意把“亮”字写得小些。写完后,我让学生自读课题。有几个学生举手了,我估计他们会提出问题。就示意全班学生安静下来。

生1(张景玥):老师,我想这样读课题。(他把“亮”字读得特别响)

生2:老师,我觉得张景玥读得有道理,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抓住“亮”字写的,可是,你把这个字写得太小了。应该写得大些。

师:(问全班同学)你们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大部分学生都说“同意”)

师:你们这么说,我还不服气。这样吧,你们先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地方写“亮”的句子或词语,用来说服我,我就接受你们的意见。

这时,学生就很认真地读书,有的同学拿起笔,在书上划出了好多句子和词语。大约过了4分钟,各小组的学生纷纷举手。小组代表说:“老师,我有很多词语说服你。”他把小组中从课文里收集的词语很认真地读起来。我听完以后,微笑着点点头说:“你们真能干。能用刚学到的词语说服我。”这时,我把原来很小的“亮”改成很大的“亮”。

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平等的首席”。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对话氛围十分重要。本案例中,当学生说老师“你把这个字写得太小了。应该写得大些”时,教师并不是冷眼视之,而是友善地说:“你们这么说,我还不服气。这样吧,你们先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哪些地方写‘亮’的句子或词语,用来说服我,我就接受你们的意见。”学生就很认真地读书,有的同学拿起笔,在书上划出了好多句子和词语说服老师。老师夸赞说:“你们真能干。能用刚学到词语说服我。”这时,我把原来很小的“亮”改成很大的“亮”。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在学生心里感觉到了师生的平等,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二、点拨引导,营造对话互动的深刻性

案例:教学《狼和鹿》

有学生提出“祸首”并非是课文中的鹿,而是当地的居民。面对学生指出的疑问,我创设了“凯巴伯森林的‘祸首’究竟是谁?”的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重点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我将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要求辩论双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从文本中找到支持各自观点的论据,然后一对一陈述各自意见。一方说:“我认为凯巴伯森林的‘祸首’是鹿,因为是鹿大量繁殖,导致整个森林闹饥荒,把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全吃光。”另一方说:“我认为是当地的居民,要不是他们捕杀狼,鹿也不会过多地繁殖,导致破坏森林,毁灭鹿群。”……双方你来我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通过生本、生生对话,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对文本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在辩论中对文本疑问处有了思辨的认识。“祸首”究竟是鹿还是当地居民,这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辩论的过程。

反思:以往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学生随口就能答上来,这样的交流显得十分肤浅,限制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因此我们提倡语文阅读对话应该富有挑战性,富有价值性,让学生在思辨中与文本碰撞出火花。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思辩对话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紧扣文本的疑问处,由学生自己提出疑问,然后通过自己探究去解决疑问,这一过程实现了自觉思辨的文本对话,学生通过深入思考,从而生成新的认识,这样的对话过程是积极而有效的。

三、放飞想像,营造对话互动的创造性

案例:教学《荷花》

师:请你们选择一个词填到“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括号中,体会那是一种“怎样的冒”。

生交流得出:迫不及待、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自豪等等,并自由诵读体会。

师:这就是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它们冒出来干什么呢?请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荷花们要展示自己的美丽,它们像是在比美。

生2:这些荷花争着冒出来,想快点看到美丽的公园、可爱的小朋友。

生3:我仿佛听到荷花在和蜻蜓说着悄悄话。

生4(突然地):老师,我仿佛听到了荷花冒出来的声音,听到了一朵朵荷花“叭、叭、叭”开放的声音……

师生愕然:能听到荷花开放的声音吗?

生继续:荷花一朵一朵地冒出来,一朵比一朵长得高,一朵比一朵开得快,开得美,像在比赛似的,很热闹。特别是那些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花骨朵,就像我们生日蛋糕上的“荷花”,一点燃就炸开。这些花骨朵仿佛只要风儿轻轻一吹或者蜻蜓轻轻一点,就都“叭、叭、叭”地开放了。

反思:是啊,境由心生!大自然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万物都有声音:雪花融化的声音,庄稼拔节的声音,太阳落山的声音,小草破土、时光流动、月亮穿过树梢的声音……语文学习应是多么智慧而富有灵性。

四、尊重体验,营造对话互动的多元性

案例:教学《小伙伴》

师:玛莎的小伙伴维加、安娜、安东,你们喜欢谁?

生:安东!因为他助人为乐。

生:我喜欢安娜。因为安娜在帮助玛莎回想她的背包丢在哪了,希望能帮助她把背包找到。

生:维加一发现玛莎站在一旁,就第一个主动去关心她,我喜欢这样的小伙伴。

生:我喜欢安东,他把自己的面包分了一大半给玛莎吃,这么大方的小伙伴我是最喜欢的。我也喜欢安娜,安娜是在提醒玛莎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就像我妈妈一样,经常提醒我,教我注意不要丢了东西。

生:三个小伙伴我都喜欢。安东在行动上实实在在地帮助了玛莎,是好样的。安娜和维加友好地关心玛莎,就像前段时间,我生病住院,同学们来看我,陪我说话,他们的关心使我很开心。

反思:《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特别强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本案例中,针对问题“玛莎的小伙伴,你们喜欢谁”,生生之间展开了积极主动的对话互动,产生了多元性的理解:有的喜欢安东,有的喜欢安娜,有的喜欢维加,还有的三个小伙伴都喜欢。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感受。教师没有用唯一的标准来禁锢学生的思维,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此文为2010年甘肃省义务教育学科专家研修作业,课程专家陈燕香对此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