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天空更蓝水更清

让天空更蓝水更清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费国。而卡塔尔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另一方面,身为“世界工厂”,中国必然会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以此生产产品、供应世界市场。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家更美,实现永续发展,成为人民的新梦想。一系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表述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第七章 让天空更蓝水更清

堪忧的生态环境

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生态难题不断增多,能源危机、淡水危机、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此起彼伏,在我国也有所反映。由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我国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庞大的内需加之作为“世界工厂”,会造成资源消费量高企。以天然气为例,根据估算,如果天然气占中国能源消费的比例提升1%,就相当于每年要增加250亿立方米的采气量,这大约是卡塔尔每年投放市场的液化天然气量的一半。而卡塔尔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煤炭方面,中国的煤炭生产和消费都居世界第一,年产30多亿吨煤,三倍于排在第二位的美国。而且,中国在石油消费上落后于美国的趋势似乎也在渐渐逆转。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初步数据显示,2012年12月,美国石油净进口量为每天598万桶,而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同期净进口量达到每天612万桶,这意味着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

img59

2003到2012年中国煤炭消费量概览

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使得近14亿人的内需被逐渐释放,推高了中国对各种产品需求,从而抬高了对资源的需求。仅以汽车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市场上的乘用车销售量有1326万辆,而在10年前,这一数字还不足200万。十年时间,飙升了6倍。另一方面,身为“世界工厂”,中国必然会进口原材料和能源,以此生产产品、供应世界市场。单看出口量,2009年时,中国就超过了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巨大的出口量下,资源和原材料消耗之巨不言而喻。此外,由于中国出口的近九成多是中低端产品,而生产这类产品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往往比芯片一类的高科技产品更大。

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其中包括渐渐浮现的水荒、空气及水污染。中国最近几年发生的许多事件都与环境问题有关,中国面对的挑战是整合生态问题,将其纳入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社会福利,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改善生态环境,既是对当代人负责,也是对子孙后代负责。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天蓝、地绿、水净”是我们的美好愿景。“美丽中国”不会从天而降,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政府、企业、公众齐心协力,各尽所能。

建设美丽中国

英国《卫报》曾刊登过一篇评论,它认为:“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1世纪,它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可以说,英国人把人类带进了工业文明,美国人把世界引入了信息文明,中国人将把地球推向生态文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字字铿锵地郑重宣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诗化的语言,迅速成为“热词”,温暖着亿万人。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写在了自己的行动纲领上,也刻在了13亿人民的心坎里。

改革开放以来,千千万万、大大小小的中国梦不断实现,百年奥运梦,甚至千年奔月梦想——载人飞船这些遥不可及的梦想都已成为现实了。但,在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一个看似小却影响深远的梦想——美丽中国梦!

img60

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令人们认识到,生态就是生命线,生态环境是核心竞争力。当“绿色崛起”成为发展战略的选择时,又何尝不是一幅“美丽中国”画卷的展开呢?

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家更美,实现永续发展,成为人民的新梦想。与其优先发展后再破解“十面霾伏”,不如宁可牺牲一点儿发展速度,保护好生态环境这个“金饭碗”,发展与建设要充分考虑到自然条件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小康的梦想要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大前提下织就。

党和国家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高度重视,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提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述“生态文明”,并独立成篇。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一系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表述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img61

“十二五”期间生态建设部分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提升,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到“五位一体”,这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部署,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近五年来,我国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共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17亿吨、炼钢产能7800万吨、水泥产能7.75亿吨;新增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4600万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2%,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5.7%和17.5%。国家还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指标。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五年累计完成造林2953万公顷,治理沙漠化、石漠化土地1196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6万平方公里,整治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

我们要通过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社会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