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老人晚年更幸福

让老人晚年更幸福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每位老人都有安享晚年的权利,实现“老有所养”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责任,这测量着公共财政的品质,也测量着国家的人文指数和文明指数。这是国家连续第九年调整企业养老金,凸显了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关心。

第六章 让老人晚年更幸福

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加速

2013年2月27日,我国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这是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报告指出:近两年,新中国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期,形成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依据《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组预测,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4.3%,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我国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

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续增多,2012年为0.97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五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计划生育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独生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由于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贫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数量仍然较多,2012年全国约有2300万人。二是城镇老年人口的宜居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居住的老旧楼房没有安装电梯,其中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举步维艰。三是农村老年人留守现象更加突出,2012年约有5000万人,其中高龄、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四是涉老侵权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骗事件、老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五是老年群体社会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离于社会管理之外,少数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组织利用,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

面对社会上1000多万需要照护的失能老人,我国养老床位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其中能用于护理的床位严重短缺。据民政部统计,全国近4万个老年福利机构有床位314.9万张,收养老年人242.6万人。目前,无论养老机构还是护理人员,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6%,不仅低于发达国家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子女的异地工作,子女守在老人的身边让他们安度晚年已经不现实,空巢老人的数量也逐年攀升。根据今年全国老龄办的调查,我国农村的空巢老人比例达到38.3%,而城市老年人独居的比例更是高达49.7%。

每位老人都有安享晚年的权利,实现“老有所养”是政府不容推卸的责任,这测量着公共财政的品质,也测量着国家的人文指数和文明指数。

几千年前,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当知道,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老,都会成为一个老人,今天我们肩负起“老有善养”的责任,其实,就是对社会的责任,就是对自己的责任。我们只有为老年人服务好,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善养、生活幸福,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养儿防老”的朴素传统,宋朝时的《事林广记》就记载:“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颐养天年是老人的最大愿望。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构建适合国情的中国养老模式可谓当务之急。

最新公布的2012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显示,中国养老体系自2011年以来又取得进步,其墨尔本美世全球养老金指数从42.5提高到5.4。如果说,养老金缺口和数量的纠结是“基础”问题,那么,选择一条怎样的“中国式养老”道路,则关系到有限养老资源能否最优化配置、关系到千万老人的生存质量。

养老是公共责任。爱尔兰诗人叶芝在名篇《当你老了》中写道,“当你老去,发鬓斑白,睡意渐浓,倦倚着壁炉瞌睡。请取出这本诗集,然后,轻轻地读,追忆那双温柔的眼神……”缱绻时光,悠然天伦——这是我们的理想与憧憬。中国的养老体系还“在路上”,但不管怎么说,政府兜底、家庭尽责、社会给力,应是笃定的共识。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这三大养老保险为中国百姓织就的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障网让几千年来亿万群众“老有所养”的梦想首次在制度上得到了实现。

img56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部署,各地、各部门纷纷加强老龄政策创制,积极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老龄事业发展亮点纷呈。

img57

老有所乐

中国的老龄化有自己的特点,就是“未富先老”,一般国家在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后才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中国300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了。因此,中国老龄事业在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为确保“老有所养”、“老有善养”,我国各地各部门将制订出台促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将掀起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老年法》的高潮,老年人权益将得到进一步保障;将加快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步伐,老龄服务进一步快速发展;全社会关心支持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氛围将更加浓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环境会更加优化。

img58

2013年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这是国家连续第九年调整企业养老金,凸显了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关心。

我国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法律,并把它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上升为国家意志,不仅标志着老龄科学研究的重大结论转换为法律,更重要的是,它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是党全社会全面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总动员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