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课的激情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课的激情教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势利导,尽量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勇气。然而,更具“诱惑”的是其知识性、文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充满着各种令人心灵愉悦的语言形式之美,思想内涵之美,这些恰恰迎合了花季中学子们无限的求知欲。

浅谈高中语文课的激情教学

语文,就其内容来说,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艺术性。议论文充实严密,记叙文活泼隽永,说明文平实得体,诗歌凝练深情……这里蕴藏着文学之美、思维之美、理趣之美。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语文教学并没能发挥出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没有把学生当做学习的能动主体,没有充分发挥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最鲜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潜能,使得教者煞费苦心地教,学生消极被动地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和愁眉苦脸或惶恐畏惧地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学生积极主动、跃跃欲试地学习和消极被动、茫然漠然地学习的效果也是大不一样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用语文特有的文学之美,激发学生热爱语文、主动探求知识的激情,使学生在语文课上如坐春风般地感受、理解、认识和应用知识,使教与学紧密结合。

下面,我就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一、鼓励是最好的良方,要让学生自豪地说,我能学好语文。

有位哲人曾说:“教育人永远是愚蠢的,点燃人才是哲人。”很值得借鉴。很多学生感到语文知识量大,范围广,内容芜杂,尤其是写作能力提高得慢,因此,觉得无从下手,有畏难情绪,以致造成学生不爱学、成绩徘徊不前的恶性循环。而毫不吝啬的鼓励是培养学生的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的最简单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学生多在14~19岁之间,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及意志品质等诸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利用自己在学生心中的特殊身份,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写,少一些批评,多发现其长处,及时地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一句温馨鼓舞的话,会让学生找到信心,会激发出学生求知的热情。

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当学生回答问题、写作业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责怪,不能讽刺挖苦,更不能让别的同学耻笑,而是送去一些宽解的话语,“你这么想也有一定的道理”“你的第二段写得真精彩”“很有钻研精神”……因势利导,尽量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其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同时,欢迎学生提出质疑或不同的看法,不能教者一言堂,对于学生的意见,对的,教师虚心接受,错的,要给以评点,使学生心悦诚服,不能自认为丢面子或认为学生无理取闹而“一棒子打死”,因为这正是学生动脑积极思维的表现,教者要寻找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的闪光点,激发并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学好语文并不难,使学生有良好的自我感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努力学习,不断地积累丰富的知识。不要怕学生“打”起来。

二、用文学的瑰丽去“诱惑”学生,使学生树立学语文的意识,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认识学好语文的必要性。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我要学语文。

文学的价值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还是思想心灵的陶冶,都是很好的方式和途径。然而,更具“诱惑”的是其知识性、文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充满着各种令人心灵愉悦的语言形式之美,思想内涵之美,这些恰恰迎合了花季中学子们无限的求知欲。比如,在学习《阿Q正传》节选的课文之前,我先给学生读了阿Q的正名,阿Q与王胡比虱子,阿Q临死还嫌圈画得不圆等许多情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了阿Q的人物性格,认识了他的“精神胜利法”,在笑过之后,求得深思,并急于通过自己手中的课文,更深层次地去了解阿Q,去思考鲁迅先生为什么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就先给学生讲李白的“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故事,讲李白的遭受排挤不得志,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既了解了李白后期的思想和其诗才,也能积极地去诵读他的诗篇,去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妥协的精神,去欣赏诗中优美的语言、奇特的想象;通过介绍杜甫的草堂,晚年的漂泊不定的生活,感染学生,使学生沉浸到诗人的悲哀中,体会诗人的感受,理解诗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胸襟。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感到学语文的乐趣,使学生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在文学与艺术之间徜徉求索。

作文好像是大难题,但只要我们肯动脑筋总会想出办法来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的。比如,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漫画,丰富而有哲理的故事、诗歌等材料来感染学生,使其有话要说;用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做文章,使其有话可说;用作文竞赛、优秀作文发表专栏等方式,使其有创作欲望,批改时采取“多就少改”的原则,鼓励学生等等,还可以有许多方法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多写多练,写作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总之,从“要我学语文”到“我要学语文”,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

三、用教者形象、生动、丰富的语言感染学生,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在心情愉悦中学习。

心理上的愉悦是产生学习兴趣的基础和土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把精神和注意力集中于教师的讲授和语文知识的学习上。

首先,一个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的富于感情的课文朗读,明晰、简要的讲解,幽默风趣的串讲,都将让学生为之激动,为之欢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你所讲授的内容。比如,在教《雄关赋》时,我是这样借助别人的教学讲法由“形”而“义”的:“这,便是亘古永存的万里长城;这,便是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它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雄踞于云山沧海之间,向世界显示着中华民族的自豪与希望。古代诗人这样描绘它:‘地临辽蓟中分界,天限华夷第一关。直绕长城东到海,凌空高障北依山。’对封建王朝来说,所谓‘天限华夷’,只不过是虚妄的空想,金戈铁马撕碎了一个个‘固若金汤’的梦。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人民,——创造历史、主宰沉浮的人民。真正的雄关是什么?是人民的信念——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坚贞不渝的信念。”这样,使其主题意义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激发了学生的感情波澜。

其次,情景交融,景与情和。在二者的结合中,显现逼真、无限的画意诗情,让学生的想象展开双翅。

总之,我之所谓“激情教学”即是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从本学科特点出发,融知识的丰富性、生动性、灵活性及在社会生活领域里的可行性于教学。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用语文知识的丰富性、形象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用语文知识的灵活性、广泛性激起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者轻松自然,学者生动活泼,把教师教学潜意识变成了学生的自学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