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活处理教材的编排

灵活处理教材的编排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已有多部小学数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虽然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以及隐含其中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重要因素。

专题一:灵活处理教材的编排

相关理论 在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学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会有明显的局限性。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地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地进行加工,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如改变课时的教学顺序、结合实际情况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练习或例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会不一样。

选题一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

教学过程

课例一

教师将画好的圆展示出来,让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具体设计如下: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和圆字相关联的词语?

生1:花好月圆

生2:团团圆圆

……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圆吗?

生3:圆盘、茶杯的口。

生4:操场的跑道……

师:生活中的圆真多,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好吗?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利用圆形的物体画个圆,谁来说说你画圆时有什么感觉?

生5:边是弯曲的……(由此引出圆的意义)

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数学上有一种专门画圆的工具——圆规。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并说说自己用圆规画圆的过程。然后由学生画的圆引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最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探索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课例二

教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圆给你的印象怎样,由此引出圆的意义。然后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学具,通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来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画圆。

教学评析

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上面两节课都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引出圆的意义,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来探究圆的特征。两节课最大的区别就是将教材的编排顺序调换了位置,可是收到的教学效果却都非常好。

选题二 九年制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

教学思考

课堂练习是教学的一部分,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认知。可实际的课堂练习,却存在着随意性、按书本行事、无限拔高等现象,总觉得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那么,课堂练习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片断

A教师:

在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时,让学生做练习以进一步巩固知识。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练一练”的第一题:学校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生:(3,2)。

师:其他的建筑物在什么位置?与同学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

B教师:

用数对确定地图上学校附近有关单位的位置。

师:前面我们学会了用数对确定座位表中同学的位置,现在把座位表改成方格纸上的地图,请同学们用“数对”确定地图上有关单位的位置。

出示投影:下图是衢江新区有关单位的地图(略)。

(1)一小的位置是(,),工贸职校的位置是(,),二小的位置是(,)。

(2)(7,3)表示的位置,它在横的方向上的格数是,在竖的方向上的格数是。

(3)用(5,3)表示五小的位置对吗?为什么?

思考题:(x,5)能确定是哪个单位的位置吗?为什么?

案例评析

A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面向全体,不落下一个学生,可谓是“面面俱到”,却导致了好学生甚至有时是中等生的“无事可做”。这样的课堂常常会出现师问学生齐答的现象,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得不到思维的提升。

B教师在练习设计中安排了四道练习题:前两题是基础题,为必做题;后两题是提高题,为选做题。教师一开始没有让学生做,而是在出示了题目后,问学生某一单位应用怎样的数对来确定,让学生进一步确定规则。采用先引后放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教学难点,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面向全体的理念在练习中得以体现。

教学反思

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已有多部小学数学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尽管这些教材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总体上说它们又有着明显的共同点。新教材特别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即普遍采取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样一种基本的编写模式。从而,不仅内容呈现较为生动,对学生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此相对照,单纯练习题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则大大降低了。其次,新教材“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即努力倡导“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例如,无论就哪一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而言,以下都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一些用语:摆一摆、做一做、说一说、议一议、猜一猜……

虽然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以及隐含其中的教育理念仍然是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重要因素。但教师应当用教材去进行教学,而不只是教教材。这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创造性地去使用教材。不应再过度地去强调教材的编写风格,特别是,更不应对于各个具体内容作出教学方法上的硬性规定。教师应当更为深入地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新教材中究竟为什么要引入这些新的内容?对这些新内容应如何去处理才能真正符合科学性的要求,包括正确体现数学的本质以及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选题三 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一年级上册“认识人民币

教学过程

案例一

一、认识人民币

1.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谁?(课件出示——聪聪)今天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评析】本节课安排学生们喜欢的小精灵聪聪与学生们一起学习,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

(聪聪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钱)

看到这么多钱,你有什么想法?

生:我想用它买文具。

生:我想用这些钱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生:我想把它存起来。

生:我想,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该多好啊!

……

(对学生给予表扬。)

【评析】适当的评价与肯定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亲切自然的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渗透:保管好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献爱心,孝敬父母等。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钱的用处可真大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钱的资料,现在你对钱有哪些了解呢?

生:我知道钱还叫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生:人民币上有国徽。

生:钱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评析】明确地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让学生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交流,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在交流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途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渗透:国徽是国家的标志,教育学生要爱护它。

3.识别人民币。

(课件演示)

聪聪:“小朋友们,你们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了解得可真多!我这里也有一些人民币,快看看,你们都认识吗?”(学生回答)“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我们在认钱的时候,不仅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还要看数字后面的汉字,来辨别它的面值是多少。

再出示几张人民币让学生说面值。

师:刚才我们认的这些人民币就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第5套人民币和部分第4套人民币。

【评析】学生对人民币都有较丰富的感知经验,也有较强的观察兴趣,几乎每个人都能说出识别方法,但是他们的观察角度不够宽泛,深度欠缺,因此老师要做必要的引导,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总结特征,归纳重点识别方法,以此方法保障学生的自主探索活动有效进行。

4.人民币的分类。

(课件演示)

聪聪:“你们可真棒!全答对了,祝贺你们!我要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就在你们的桌子里,快找出来看看吧!”

师:是什么礼物啊?

师:和我们平时使用的人民币一样吗?(学生回答)这是模拟人民币。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模拟人民币分分类吗?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的最好。开始吧!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

【评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感知、去实践,对人民币进行分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二、实践活动,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

活动1:换币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将人民币进行了分类。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实物展示2角、5角、1元的人民币各几张。)

师:老师这有一些面值是2角、5角、1元的人民币,我想把它换成零钱,你想和老师换哪张?想怎样换?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换钱)

师:10个1角就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板书)

【评析】学生在换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建立起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模式,师生是一种友好、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活动2:模拟购物。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小超市开业了,这里有许多优惠的商品,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

师: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

【评析】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体会教学的使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上网浏览人民币网站,教师简单介绍)。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查资料、看看书,或者请教学问大的人……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次人民币知识小竞赛,比一比看谁知道得多。

【评析】将拓展人民币知识为弹性内容,通过上网浏览和教师讲解,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欲望,激起探索意识。

案例评析

本节课,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给人民币分类等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的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进行心理教育渗透。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

案例二

一、情境激趣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

出示卡通小熊储蓄罐,摇一摇问:小朋友,你们猜猜我肚子里装的是什么?

师:原来它是一只小熊储蓄罐,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储蓄罐吗?你们把它派什么用的?(存钱用的)

2.进行节约用钱,爱惜人民币的教育。

师:对!储蓄罐可以帮助我们把爸爸妈妈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让我们从小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钱除了买东西还有什么用?(捐款献爱心、付学费)

二、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人民币)

师:对,中国人用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面乱画。同学们都看过钱,也用过钱,但是对钱的认识还不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

(板书课题:人民币)

三、自主探究

(一)认识人民币

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好多人民币,放在纸盒里,请小朋友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同桌互动)

小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展示出来。

(二)人民币分类

1.师:刚才,大家已初步认识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每组桌上有许多人民币,我们来帮助它们分分类,想一想,可以按什么分?

(小组尝试分类、反馈交流。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学生间的共同努力,生生互动,使学生树立了合作意识,并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

交流: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人民币按种类可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类。小朋友将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类,这是按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

(板书:元、角、分)

2.师:那么,你们知道每种单位的人民币分别有哪些票面呢?两人一组互相找一找、说一说。(同桌互说)

学生交流,教师演示各种人民币,并完成板书。

(三)认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购物游戏。

师:老师手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熊,它的售价是一元,你们想要吗?

想一想可以怎样付呢?分小组用你桌上的钱摆摆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方法最多,老师就把小熊卖给他,好吗?(小组竞赛。)

教师评价板书:

1元

2张(枚)5角

5张2角

10张(枚)1角

总结:不管拿几种面值的人民币来付,付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都是1元。(板书:1元=10角)

2.师:那么,你知道1角可以换几枚1分吗?为什么?

(板书:1角=10分)

你知道1角可以怎样换?

1角

10枚1分

5枚2分

2枚5分

小结:小熊知道了小朋友学了新知识,也替我们感到高兴。它想考考小朋友,你们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3.完成练习:兑换人民币

小结:我们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并且利用这些关系还会兑换单位不同的人民币,真棒。

三、应用拓展

电脑出示:网上小小超市

铅笔盒8元 练习本1元 尺2元 钢笔5元 橡皮3元 包书纸5元

剪刀3元 自动卷笔刀15元

师:我们来到了文具用品柜台,这里有很多东西,每组有20元钱,你们准备怎么买?

(渗透:购物时要守秩序,讲文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分组活动)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何收获?

【评析】这节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来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在本节课中,把人民币以多媒体形式出现,使学生在较清晰地看到它们的面值与样式的同时,初步感知人民币的表象,为下面的具体探究与辨识作铺垫。让学生自己看真实的人民币,架设了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桥梁。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较好地认识了各种小面值人民币的特征。接下来是灌输爱护人民币的思想,这是每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从小教育小学生养成对人民币的尊重,养成合理用钱的习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适度的引导与发散,使学生很好地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了爱护人民币的一些做法,无形中又反过来强化了必须爱护人民币的理论。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较好地体现了两纲教育的理念。

案例评析

真正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的总目标,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意味着在每一位教师心中每一堂课都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养成。新课程教材的每一门课程、每一章节都无处不体现着知识传授和品德修养的有机结合,所以特别强调真正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落实新课程的理念。用新理念来上课,也就实现了以德促学、以学育德的愿望。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怎样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呢?只要充分利用教材,教师巧妙的教学方法及教师的言传身教,都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并一定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