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干部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班干部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从责任分散效应、共生效应、权威效应和空白效应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注重落实人本思想。班干部还要定期述职,接受班主任和全班学生的考核,表彰优秀干部,淘汰不称职的干部,以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成长“共生圈”。班干部的威信既来自于严格自律,又要靠班主任树立和维护。

第三节 班干部管理中的心理效应

班主任要注重运用心理效应,加强班委会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本节从责任分散效应、共生效应、权威效应和空白效应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使班主任工作更加注重落实人本思想。

“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和良好的班风,单靠班主任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班主任的“左右臂膀”——班干部。有经验的班主任十分注重运用心理效应,加强班委会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重要作用。

一、正确认识“责任分散效应”,明确班干部职责

关于责任分散效应,有一个十分生动的事例:

1964年3月13日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有一女子下班回家遇刺,当她绝望地高喊“救命”时,附近住户听到喊声亮起灯打开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住户又打开灯,凶手又逃跑。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有一次出现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人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轰动,也引起社会心理学家的重视与思考。人们把这种有众多旁观者而无一人去承担责任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在不同场合下,人们对责任的意识导致他的行为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面对任务时,他会清醒认识到他的责任并勇于承担,而如果有许多人面对的话,责任就由大家分担,造成责任分散,产生一种“我不去做,由别人去做”的心理或“看别人会不会做”的观望心理。

为了避免“责任分散效应”带来的不良后果,对班干部的任用采用公开竞选制,管理要实行岗位责任制、专项任务承包制和定期述职评议制。班主任可采用毛遂自荐、公开竞选、考核选拔的程序来“组阁”班委会,根据学生的特长和任职经历任命班长、学习委员等职;指导开好第一次主题班会,让班干部亮好“像”:发表就职演说,公布施政纲领,答“记者问”;张榜公布班干部的分工、职责及其任职目标。公开选举、竞争上岗、就职演说的目的是要废除班干部的“终身”制,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增强班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避免“责任分散效应”产生的后果,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明责任,个个担风险。在开展班务活动时,可指定一人为主,他人协作的专项任务承包制,做到分工协作、责任上肩和风险共担。班干部还要定期述职,接受班主任和全班学生的考核,表彰优秀干部,淘汰不称职的干部,以保持干部队伍的先进性。

二、运用共生效应,建立以班干部为核心的“共生圈”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共同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利用“共生效应”,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一个互帮互助的成长“共生圈”。一位教师曾经带过一个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干部和学生严重对立的班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将学生组成一个个成长“共生圈”,每个“共生圈”由6名学生组成,其中1名班干部和1名小组长,在学习成绩上好、中、差搭配,要求他们在学习上互帮互助、纪律上相互监督约束,以小组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成绩为系数,乘以每一个成员的成绩来评价学生个人,形成“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共生圈”。小组“共生圈”,促进了每个学生成长:班干部更优秀,去掉了优越、自负的不良品行,主动帮助差生;差生在班干部的帮助和感染下,也铆足了劲迎头赶上,中等生感到前有榜样,后有“追兵”,改变了过去“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步行的”的不思进取的精神状态,危机感大大增强。各个小组“共生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竞赛,整个班级成了一个大的“共生圈”,干群关系融洽,实现了在“共生”中成长,在成长中“共生”。

三、运用“权威效应”,树立班干部的威信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

这是由于存在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具备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赞许和奖励。

班干部的威信既来自于严格自律,又要靠班主任树立和维护。班主任要对班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岗中轮训。岗前培训就是对全体班干部进行职务道德、职务技术培训,如进行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的训练,指导召开主题班会,帮助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班干部严于律己、团结协作,一心为班级、执政为同学。培训的目的是强化干部廉洁自律、合作意识和管理水平。班主任对班干部的工作要多支持,对班干部的威信要多维护:当班干部工作受阻,班主任要承担责任,不要一味苛责、埋怨;对班干部在工作中的失误,班主任要及时“补台”;对班干部的成绩要给予充分肯定;对能力不强、威信不高的班干部还要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其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对能力差,不能以身作则的班干部要及时教育、帮助,及时改选,不能一味迁就,提防“上梁不正”而导致“下梁歪”。

四、利用“空白效应”,培养班干部的能力

大凡略微懂一些中国画的人都知道,中国画十分注重对空白的运用,无论山水、花草,抑或人物,都在浓墨淡彩之间,留出不少空白,尽管这样,观画的人并未产生画面“虚”的感觉,反而觉得更有意味,内涵更丰富。人是有想象力的,人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联想,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奇妙的是,人们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更深刻,而且也更容易记住,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空白效应”。齐白石的国画“虾”极具感染力,使观者浮想联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空白效应”。

在学校里,最辛苦、最累的人是班主任,不少班主任不仅要管学生的思想、学习,还要管学生的生活。其实班主任要想干得轻松,绝不能事事包办,而要大胆放权,把自己从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让班委会主持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定班规和班计划、开班会、周小结、月评比等工作,以培养班干部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和自主工作的能力。当然,班主任在放权的同时,要对一些常规性工作多检查,对临时性工作多协调,对常出现的问题多控制和提醒,对干群矛盾多化解。对班级管理,班主任放权不放手,既管到点子上,又留有管理的“空白”,充分发挥“空白效应”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