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对学生的正确学习效果必须给予及时的强化,以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学习。利用教学机器所进行的教学称为“程序教学”。编制程序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人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在程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模式。①直线式程序,这是斯金纳首创的一种教学程序,是经典的程序教学模式。

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程序教学理论

(一)行为塑造

所谓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具体而言,就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称为连续接近。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通过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地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例如,训练鸽子或老鼠头抬到一定的高度,只有当其头朝着实验所需的方向抬起来时才强化,下一次要求再多一点,直到全部达到所需的方向和高度。这时,新的行为就塑造成了。

课堂教学中,塑造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假设我们想让学生写一段含有一个主题句和一句总结的英文段落,那么,这一任务包括许多部分:能识别并能写出主题句、佐证材料和总括句;能写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能正确使用大小写、标点符号和语法;能正确拼写。如果教师在一节课里教所有这些技能,要求学生写出一段文字,并且根据他们的内容、语法、标点和拼写而评分,那么大多数学生将会失败,学生从练习中将学不到什么。

反之,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教这些技能,逐步塑造出最终的技能。学生可以先学如何写主题句,然后写佐证材料,然后写总括句,在此之前可专门谈论如何选题立意。然后,对段落和标点也提出要求。最后,拼写也作为一条标准。在每一阶段,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强化,因为强化的标准都是他们可能达到的。

在塑造行为时要注意这样一条原则:学生必须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行为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能向新的行为延伸。学生能在15min之内解10道数学题,如果能在12min之内解出就应强化,但不要要求必须在8min之内才予以强化。但是,一个能做20题的学生必须做24题后才强化,不能在少于20题时就予以强化。

(二)程序教学

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完成了程序教学的一系列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机器装置来提高学生在算术、阅读、拼写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希望机器能做某些胜过普通教师所做的事情,这样可以使教师腾出时间,从事那些他能做得更好的工作。这种机器的早期形式是呈现一些数字组合来教加法的装置。儿童在加法器的键盘上打上自己的答案,如果答案正确,则机器运转并呈现下一个问题。下一个问题的呈现也就成了正确答案的强化信号,这与教师对学生做对的算术题给予肯定的回答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对学生的正确学习效果必须给予及时的强化,以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及时地强化。教学机器可以提供给学生进行个体化学习,并及时得到强化。

斯金纳的教学装置被称为“教学机器”或“自我教学装置”,而作为教学基础的材料被称为程序。斯金纳为教学机器编制的程序是“直线性程序”。该程序将教学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内容单元,依次呈现给学生,供他们学习。每个单元学完后,呈现一些测验题,测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做对测验题,教学机器就主动呈现下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如果测验中学生出现错误,则要返回到先前学过的内容,重新进行学习。

利用教学机器所进行的教学称为“程序教学”。当然利用这种思想所进行的教学也可称为程序教学。程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①教师要编写一系列刺激(问题)→反应(答案)框面,这些框面由易到难地小步子地呈现教学内容;②要求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即要求他们对每个框面所呈现的内容(问题)作出积极的反应;③给学生的每个反应(答案)提供即时的反馈(指出正确答案);④尽量安排好问题,使学生能经常作出正确的反应并得到及时强化;⑤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完成整个教学程序;⑥给勤奋和学习效果好的学生提供大量支持性强化物。

1.程序教学的原则

编制程序教学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积极反应原则。一个程序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的状态。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使学生产生一个反应,然后给予强化或奖励,以巩固这个反应,并促使学习者作进一步反应。②小步子原则。程序教学所呈示的教材被分解成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作铺垫,后一步学习在前一步学习后进行。由于两个步子之间的难度相差很小,所以学习者的学习很容易得到成功,并建立起自信。③即时反馈原则。程序教学特别强调即时反馈,即让学生立即知道自己的答案正确与否,这是树立信心、保持行为的有效措施。一个学生对第一步(学习的前一个问题)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回答),便可立即呈示第二步(第二个问题),这种呈示本身便是一种反馈:告诉学生,你已经掌握了第一步,可以展开第二步的学习了。④自定步调原则。程序教学允许学习者按各人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掌握材料的速度。这与传统教学在课堂传授中一般以“中等”水平的学习者为参照点的教学法不同,传统教学法使掌握快的学生被拖住,而学习慢的学生又跟不上,致使班级学生之间学习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程序教学法相对显得比较“合理”,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最适宜的速度进行学习。由于有自己的思考时机,学习较容易成功。程序教学的设计要按照教材内部的逻辑程序,既要保证学习者在学习中把错误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又要合理地设计教材,使每一个问题(每一小步)都能体现教材的逻辑价值。

2.程序教学的模式

在程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遵循以下模式。①直线式程序,这是斯金纳首创的一种教学程序,是经典的程序教学模式。在这一流程里,教师把材料分成一系列连续的小步子,每一步一个项目,内容很少。系列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②衍枝式程序,由于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已有知识的基础是不一样的,另外,学习材料本身也有难易程度的区分,因此有人便在经典程序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变体,衍枝式程序便是一种,是由美国人克劳德提出来的一种可变程序模式。这一模式同样把学习材料分成小的逻辑单元,但每一步比直线式程序的步子要大,每个项目的内容也较多。学生掌握一个逻辑单元之后,要进行测验。测验用多重选择反应进行,根据测验结果决定下一步的学习。这种程序有助于消除不同能力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③莫菲尔德程序,这个程序是美国心理学家凯(Kay.H)在莫菲尔德大学任教时提出的一种程序教学模式,它是直线式和衍枝式程序原则的结合。这一模式遵循的始终是一个主序列,它与直线式不同的是,只有一个支序列来补充主序列;它与衍枝式不同的是,学生通过支序列的学习不再回到原点,而是可以前进到主序列的下一个问题上,这样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