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操作中把握概念教学的本质

在操作中把握概念教学的本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度量角的大小奠定了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

在操作中把握概念教学的本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

执教:刘瑞

教材解读: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作为“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是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为学生深入学习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度量角的大小奠定了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计思路:

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将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贯穿与各个环节,通过指角、摸角、折角、做角、画角等操作活动,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逐步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2.知道角有大小,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系,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猜猜看为什么叫做三角形?看看周围哪些物品的表面上也有角?看看这幅美丽的校园图,你能从图上找到角吗?

生:桌子上有角,黑板上有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的双臂有角,足球门框上有角……

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看来角就在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谈话中,让学生找到尽可能多的角,体会到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接下来学习的内容有所期待。)

二、动手操作,认识角

1.指角

师:老师在生活中找到了三幅图片,仔细观察图上有角吗?指一指?

(生指角。大部分点着指。)

师:想一想怎么样才能把你看到的角完整的指出来?

(生再次指角。)

(课件抽象出角。)

(生仔细观察。)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盲点”,让学生在指角的过程中认识到角不是一个点,不是一条线,而是两条线和一个点围成的图形,为角的认识做好铺垫。)

2.摸角

师:角摸上去会是什么样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摸一摸角,请同学们拿起三角尺,三角尺上有角吗?有几个角?

生:有三个角。(学生摸角。)

师:角摸上去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扎扎的,直直的……

师:同学们刚才摸角,感觉角尖、直,看看屏幕上的三个角有没有尖尖的地方?直直的地方?谁愿意指给大家看。

(一位学生指。)

师:尖尖的地方其实有一个点,有同学知道这个点叫什么吗?

生:顶点。

师:没错,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地方有两条线就叫做角的边。谁愿意指一指第二个角的顶点和边?

(个别学生指。)

师:真厉害,能正确指出角的顶点和边,仔细看看,一个角里面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角里面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就是角?

生: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的图形就是角。

(设计意图:借助摸角,成功地将生活中“尖尖的、直直的”角与数学中的角,即一个顶点,两条边形成对应。)

3.判断角

师:考考你们的眼力,下面图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说说理由。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我也是这么想的。

生:第二个不是角,因为它的一条边是弯的。

生:我认为第三个不是角,因为它的两条边没有靠在一起。

……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能正确判断,而且能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角的变式练习,让学生充分理解角的概念本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4.做角

师:比眼力没有比出胜负,咱们再比一比谁有一双灵巧的小手。请同学们利用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做个角。做好的孩子举手示意老师。

(生做角,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大家?

生:我把两根小棒放在一起做了角。

师:能告诉大家用小棒做角要注意什么?

生:要把两根小棒靠在一起,这样,才会有顶点。

生:我用一根吸管,一折做了角。

师:真善于积极动脑,像他一样用吸管折出角的孩子,把你的学习成果拿起来让大家看看!

生:我是把一根线,这样一拉,做出了角。

师:为什么要拉一拉?

生:不拉的话,边就不是直的了。

生:我用圆折出了角。(边说,边展示折的过程。)

师:给大家指一指,你折出的角在哪里?

(生指,其他判断。)

……

(设计意图:在丰富的做角活动中,让学生再次感知角是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图形,巩固角的正确表象。)

5.画角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还做了角,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

生:想。

师:仔细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先画了什么,接着画了什么?

生:先画了角的顶点,再用尺子画了角的两条边。

师:你们会画了吗?试着在本子上画一个角。

(展示学生画的角,相互评价,谁的角画得好,画得标准。)

师:再来画一个角,但是要比刚才画的标准。

(学生画角,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两次画角,学生自己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三、感知角的大小

1.活动角,变变变

师:这是一个活动的角,仔细观察,角发生了变化了吗?哪里变了?指一指。

(学生指。)

师:其实这里是角的张口,仔细看角的张口怎么了?

生:变大了。

师:角的张口变大了,角就怎么了?

生:变大了。

师:现在角的张口怎么了?角怎么了?

生:角的张口变小了,角就变小了。

师:现在让我们玩个“变变变”的游戏,拿起活动角,让自己的角变大,变大,变小,变大。

(学生玩活动角。)

师:通过玩活动角,你有什么发现?

生:角的张口变大了,角就变大了,角的张口变小了,角就变小了。

(设计意图: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有大小,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张口有关系,突破难点。)

2.听故事,帮帮忙

师:有两个角,因为谁大,谁小吵架了,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播放课件。)

生:红角大。

生:蓝角大。

师:究竟谁大,怎么办?

生:比一比。

(课件将两个角重合。)

师:原来这两个角是怎么样的?

生:一样大,他俩的张口一样大。

师:有一天红角发生了一些变化,(播放课件:红角的边变长)你们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生:我认为红角说得对,红角变大了,因为它的边变长了,角就变大了。

生:我也认为红角说的对,红角的张口变大了,角变大了。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它俩一样大,应为红角的张口没有变。

师:现在同学们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到底谁说的对呢?怎么办?

生:再把两个角放在一起比一比。

(播放课件。)

师:你有什么想对红角说的吗?

生:我想说,红角虽然你的边变长了,但是你的张口没有变,所以你还是和蓝角一样大。

师:又有一天,红角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播放课件:红角的边变短了),你们认为红角有没有变小?

生:没有。

生:同意,红角的张口没有变,只是边变短了,红角没有变小。

师:同学们很热心,帮助红角、蓝角解决了困难,你们觉得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和什么没有关系?

生:角的大小和角的张口有关系,和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帮助红、蓝角的过程中,争辩、表达自己的观点,再借助课件直观演示、验证,逐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分解难点。)

四、巩固练习

1.基础巩固练习。

师:请同学们帮助老师数一数下面图形里有几个角?

(生答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

2.综合提高练习

师:一个长方形纸折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动手试一试。

生:三个。

生:四个。

生:五个。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五、总结

师:你们有什么收获是最愿意和大家分享的?

(生答略。)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学会反思。)

六、延伸欣赏

(播放课件:有角的图片。)

师:其实只要你用一双数学的眼睛仔细观察生活,就能找到更多的角,课后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好吗?

(设计意图: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发现、体会生活中数学的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