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达师范学校之缘起及迁桂之经过与意义

成达师范学校之缘起及迁桂之经过与意义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前者之来,仅系个人出处关系,今兹之来,乃关系回民教育前途,其意义之重大,非前者所可比。至于敝校创立之起因,及年来办理之经过,贵地教胞,容有未悉,今天借此机会,为诸君作一简单之报告:兄弟弱冠时,随宦到陕,颇留意当地回民之状况。查变乱之起因,不过因回汉人民小小争执而起,地方官若能持平审理,本可相安无事。此后将陆续选派二人来华,三年为期,期满再派。计九年之中,敝校两遭暴日摧残,可谓厄运。

成达师范学校之缘起及迁桂之经过与意义

——在桂林清真古寺欢迎成达师范学校迁桂大会答辞

唐柯三

主席!各位长官!各位耆老!各位阿林!各位教胞!今天蒙桂林全体教胞,开这样隆重的欢迎敝校迁桂大会。并承各机关长官,及诸位绅耆,驾临指教,敝校同人非常的荣幸。刚才听主席报告开会宗旨,对敝校期望甚殷,奖饰太过,实不敢当。敝校同人虽具区区振兴教育之志愿,但因才力薄弱,办理此校十有四年,未能有若何显著之成绩,以慰国内教胞之望,方愧疚之不暇,今荷逾格奖励,更觉汗颜无地。不过兄弟虽十分惭愧,同时又觉得十分兴奋,因为在敝校未迁桂以前,已荷白副总司令健生先生,特别补助敝校留埃学生团旅费国币五千元,俾敝校留埃学生二十名,得以如期成行;迁桂时又蒙予以途中种种便利;抵衡阳后,复承马玉成阿衡,白月团乡老,不辞跋涉之劳,来衡迎迓;到桂之日,又承各位阿衡教亲,至车站欢迎,以及种种招待,厚意隆情,匪言可罄。一方面见得贵省教胞热心教育之真诚,故对敝校如此重视;一方面见得穆民弟兄,精诚团结,亲爱互助之精神。全国一致,不分地域,此种精神,扩而大之,可以抗强敌,救国家,兴民族,真有令人闻风兴起之势。

今天在这会上,回忆起三十年前,兄弟方毕业北京大学,曾荷广西大吏电调赴桂,因故未能成行。时隔三十年,今日居然来此,可见事有前定。不过前者之来,仅系个人出处关系,今兹之来,乃关系回民教育前途,其意义之重大,非前者所可比。这次迁桂的意义,简言之,就是服从教义,保全人格,不甘在敌人利诱威胁下苟安屈服,保存回民教育的一线曙光,树立回民抗敌的风声。至于敝校创立之起因,及年来办理之经过,贵地教胞,容有未悉,今天借此机会,为诸君作一简单之报告:兄弟弱冠时,随宦到陕,颇留意当地回民之状况。长安为唐代都城,回教自唐时传入中国,故回民到陕最早,此后生齿日繁,关中各县及渭河流域,回民最多。自经前清同治变乱,各县回民,被官军屠杀净尽,其苟全性命者,仅西安城内千数百户而已。兄弟由汴赴陕,一入潼关,沿途不见一回民,探询其故,始知当年屠杀,靡有孑遗,乱平之后,仍然不准回民返回故乡。查变乱之起因,不过因回汉人民小小争执而起,地方官若能持平审理,本可相安无事。因审理之不公,致惹动回民之公愤,有司遽以暴动上闻,大吏不察,兴师动众,激成民变。回民以无组织的群众,焉能抵抗武力,结果各县回民,尽被屠戮。兄弟以为回汉并无仇隙,其演此钜{巨}变,皆当时官吏之罪恶。清室之对待回民,固太无人道,而我教胞之知识落伍,不能明事理,权利害,亦一极可痛悯之事。从此兄弟对于西北及整个回民的教育问题就发生深切的注意。民国三年,作甘肃之游,实地考查西北回民状况。甘肃回民之众,甲于各省,说到教育,令人可痛。当时之甘肃,乃今日之甘宁青三省。每年全省教育经费,仅仅二十余万元,回民教育,更讲不到。西北回民,信教至笃,其服从阿衡亦至谨,因阿衡居领导回民之地位,其潜势力甚大。子弟满六岁即送入清真寺学习回文。各寺阿衡多不识汉文,恒视读书为无用,甚至谓读汉书为违反教义。回民信仰阿衡,当然惟命是听,读书识字者百无一二。于是由愚而转贫,因贫而益愚,以致形成文化经济各方面的落伍!要知回教教义,本重求知,穆圣有云:“求学在穆民男女上是天命!”所谓求学者,系指一切学问而言。若生为中华国民,而不识中华国文,已违圣训之旨,乃反谓读书为违背教义,有是理乎?兄弟居甘数年,考查所得,认为回民智识落伍,此其大因。欲救此弊,端在领导得人,然滔滔者皆是,何从而得经汉文皆通之阿衡,以打破此多年之错误观念顽固积习。则应时代之需要,惟有速谋造就开明阿衡之一法耳。

兄弟怀此志愿将及十年。适于民十四春,在济南会晤马松亭阿衡,深幸所见相同。遂决意兴办学校,以造就健全师资,启发回民智识,命名曰成达,由兄弟担任校长。一切规程,亲自厘定,事属创举,无成规可循,姑且作为试办。奈招生时,无人报名,因高小毕业生,非无力上进,即不肯念经。嗣经多方劝导,一切免费,以示优待,始得考录十人。开学后人多怀疑,甚至反对,目为改革宗教。半年之后,赞成者渐多,然反对者仍所在多有。敝校同人,不计毁誉,埋头苦干,学生渐增至二十人。经过三年之努力,校基稍固,不料“五三”变起,济南沦陷,学校停顿,学生星散。兄弟时在青岛,马阿衡来商善后办法,研讨至再,决定迁地继续办理。因吾教先进马云亭先生原在北平东四牌楼清真寺,建有校舍二十余间,预备开办穆民学院未果,请其借用,承马公概允,并月助经费百元,遂于十八年春迁平开学。聘请各寺阿衡,充任编辑委员或教员,以厘定课程,讲授功课,藉资联络,而谋合作。一面扩充班次,应考者颇为踊跃,不似前之观望矣。自十八年起,截至上年七月止,九年之中,毕业学生,共计师范班三班,研究部一班。研究部毕业生,派往各地充任阿衡,均能提倡教育,不负使命;师范班毕业生,除先后选派二十二人,送往埃及入爱资哈尔大学深造外,余多派往甘肃宁夏西安办学,其中以甘肃临夏云亭小学成绩为最著。临夏原只一小学,学生不过三十余人,经敝校毕业生前往接办后,四年之中,由一校增为十校,学生由三十余人增至千人。教育厅视察,目为成绩优良,并予褒奖。其所以得此成绩者,实因敝校毕业生,皆通回文,能守教规,易得教中人士同情,阻力既减,自易推行,历来读书反教之谬说,无形打破,一般回民,遂渐知读书之有用矣。又派马松亭阿衡两次赴埃及,考查教育,与该国当局接洽,承派博士二人来校教授阿文,于二十二年来华,去夏回国。此后将陆续选派二人来华,三年为期,期满再派。并捐赠经书多种,复荷北平文化界诸名流之赞助,设立福德图书馆,于去岁落成。至于校中经费,马董事长少云先生,连年捐款补助,为数最多,余由兄弟及教中同志,校中同人设法筹垫。最近三年,乃荷蒙藏委员会按月补助,现在教育部亦允拨款维持。正在积极推行,不料卢沟桥事变忽起,北平沦陷,校务遽告停顿。计九年之中,敝校两遭暴日摧残,可谓厄运。

暴日年来以煽惑满蒙民族之伎俩,笼络回民,冀遂其分化离间之毒计,对敝校素极注意。北平失守后,敝校即密谋外迁,避免作文化的俘虏,正在计议期间,敌方令人示意,愿助以经费,俾早开学。后又易利诱为威胁,危词恐吓,敝校始终不为所动。遂于去年十二月,在校师生四十余人,化装赴津,航海至港,转粤汉路而达衡阳。其另一部学生,则由郑州转平汉粤汉两路而南,到衡会齐同来桂林。沿途虽时遇危险,幸得平安到达,实感真宰之赐!

我国回民不下五千万众,实为中华民国之重要成分。穆圣云:“爱护国家,属于信仰”。吾人既知爱国为信德之一,即应尽我国民穆民之两重责任。当此全面抗战之时,凡我回民,既不能悉赴战场,执干戈以卫社稷,应如何遵奉教义,努力教育,以激发爱国思想,充实救国力量,为国家之后盾。现在国内文化机关,被敌人摧毁殆尽,平沪各大学,几于无地可迁。我回民教育,今日尚在萌芽时期,何堪经此挫折。即以师范教育而论,全国类此之学校,仅不过二三处,皆已停办,硕果仅存,惟敝校一校而已。若再不设法保全,回民师范教育,将告破产。同人等不惮冒险阻历艰难,以维护此生命线者,实感于救国兴教责任之重,不能不勉力负荷也。在今日言救国,组织民众,训练青年,实为第一要务。广西民团成绩,为全国所共知,况我回民有信仰,敢牺牲,重服从,尚勇敢,果能组织训练,皆可为国干城。敝校此次迁桂,愿在政府指导之下,从事教育,造就师资,以发挥回民之潜伏力量,致力抗敌救国之工作。总之敝校非某一人之学校,亦非某一地之学校,乃全国回民共有之学校。自今而后,深望贵地教胞,协力护持,多方指导,以谋此校之发展,不但敝校之幸,实回民前途之大幸也。

摘自《月华》1938年 第10卷 第1期 第14-1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