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在东华理工大学前身太谷地质学校铀矿地质等实验室基础上发展而来。2005年学校围绕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整合全校核地学实验教学资源,规划组建了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充分体现了我校核地学办学特色。

六 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在东华理工大学前身太谷地质学校铀矿地质等实验室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做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伟大决策。为了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号召,解决寻找铀矿的技术人员问题,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于1956年6月创立太谷地质学校。1959年学校迁至邻近某特大型铀矿区的江西省抚州市,校名改为抚州地质专科学校(本科),1978年改为抚州地质学院,1982年更名为华东地质学院,2002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7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大学。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已成为我国核工业开路先锋、核燃料循环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摇篮,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7万余名各级各类专门人才,为我国核工业事业、核大国地位的确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校自创办以来,就特别重视普通地质、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史、构造地质等基础地质实验室和铀矿地质、放射性找矿勘探、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放射性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全世界唯一的专门从事核燃料循环工程和放射性地学人才培养工作的高等学校,被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指定为铀矿地质和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2005年学校围绕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整合全校核地学实验教学资源,规划组建了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充分体现了我校核地学办学特色。

放射性地质实验教学中心包括基础地质实验室、铀矿地质实验室、地质信息处理实验室、地球化学实验室、放射性地球物理勘探实验室、放射性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实验室6个功能实验室,辅助于杭州基础地质认识、江山区域地质调查、相山铀矿地质3个野外实习基地和地质博物馆,以及龙虎山、庐山、抚州温泉3个课间野外实习基地,以及鄂尔多斯、江西信江等多个产、学、研野外实习基地。

实验中心总面积逾5000m2,各种设备2000多台(套),总价值近4000万元。主要承担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土木工程6个本科专业和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地球物理勘查技术2个高职专业每年近3000名本、专科学生的实验实习教学任务。协助培养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化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等方向硕士专业及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任务。

实验中心现有专职师资42人,已形成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西省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劳模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1人,省级骨干教师9人。实验中心的教师科研、教研能力强,近5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十项,其中包括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核能开发项目、国家区调矿调项目等,科研经费总计达5000多万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数十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6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文章6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800多篇。承担省部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30多项,获省部级教学改革成果奖20余项,发表教研论文50余篇。

近几年,通过国防科工委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国防科工委与地方共建、省级示范性硕士点等项目的建设,中心各功能实验室在实验教学手段、形式、内容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新的形势下,中心将继续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践,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放射性地质教学对专业教学的拉动作用,同时提高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在发展自身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放射性地质实验中心的同时,还将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