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地理系基础地理教研室。成立初期,实验室布局分散,教学设备陈旧,实验环境较差,围绕首都地区中学地理教师的培养,承担自然地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2007年首批入选为国家级地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成绩优异,评估专家组对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

十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首都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的前身为1957年成立的地理系基础地理教研室。成立初期,实验室布局分散,教学设备陈旧,实验环境较差,围绕首都地区中学地理教师的培养,承担自然地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

1980—2000年:地理科学与技术学科不断发展壮大,依托期间陆续成立的地质、水文、土壤、地理教学、地图、GIS、遥感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及地质地貌、环境分析、气象气候等野外实习基地,1998年合并成立地理系实验中心,承担地理学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立足北京,以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资源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提升传统地理学服务社会的能力,着眼于中学地理师资队伍和其他行业建设人才的培养,实行校、系两级管理体制。

2001—2004年:在学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支持下,2001年成立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对实验中心及各种资源进行统筹配置,组建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承担本院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旅游管理、城乡规划4个专业及全校公选课、中关村跨校联合体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针对首都地区的地面沉降、湿地保护等北京资源环境问题,综合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对各种和地理及地理信息技术密切关联的社会问题(如水资源、土地利用、气象气候、地表、地下、南水北调等)进行综合分析,设计先进的实验内容(如数字国土、数字旅游、三维虚拟现实等)及创新型实验项目和实习内容,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继续实行开放式管理,并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完成了由教学辅助机构向实验课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一体化教学机构的转变。2001年获准成立“资源环境与GIS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003年获准成立“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4年获准成立“教育部环境工程中心”。

2005—2007年:依托新一轮“211工程”建设的重点投入和重点实验室、品牌专业建设,面向本科教学,巩固以往特色,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与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实验中心的资源优化整合,努力把握地理学的学科特点与发展趋势,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具有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实验教学体系,使实验中心进一步发展成为在实验体系、规模、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创新平台,成为北京市属高校中唯一一所地学类“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首批入选为国家级地学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坚持实验教学与学科发展互为依托、互相促进,成效显著。“九五”期间,引进特聘教授刘先林院士。围绕刘先林院士200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技术沉淀,依托“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地理信息技术与首都圈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比较好地实现了快速发展。“资源环境与GIS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01)、“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3)、“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生态过程分中心”(2004)、“城市空间信息技术应用教育部工程中心”(2007)、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国家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2008)和“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9)等,共同构建了实验教学创新平台。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3个博士点、16个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自然地理学北京市重点学科等,为地理科学类专业建设提供了学科支撑。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成绩优异,评估专家组对地理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2005年地理信息系统成为北京市品牌专业。学科和专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实验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体系与教师队伍等方面都不断更新、长足发展。

目前,中心面积5100m2,仪器设备3300台(套),大型设备42台(MODIS卫星数据接收站、自动气象站系统、选频光释光仪、紫外—可见拉曼光谱仪、天文望远镜等),固定资产总值近4000万元。由6个基础实验室、13个专业实验室组成课内实验平台,由8个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秦皇岛地质地貌、雾灵山植被土壤、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陕川渝鄂区域地理、黄山旅游开发与规划、北京金山测量与地图、北京地面沉降监测、北大方正3S技术开发与应用)组成课外实习平台,由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组成实验教学创新平台。承担地理系、地理信息系统系和旅游系共3系4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点和16个硕士点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实验、实习和科学研究,并为我校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16个院系43个本科专业以及“中关村跨校联合体”28所高校的本科生开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信息技术方向20余门公选课程,开设地理学辅修专业。形成了“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四级逐步提高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室内基础实验与野外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地理学基础理论与地理信息新技术相结合”“高水平科研与创新性实验相结合”“本科生、研究生探究式实验教学相结合”“实验教学示范辐射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为特色,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地理学师资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在国内同类师范院校中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