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企业尚难成为创新主体

我国企业尚难成为创新主体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经费投入比一般为1∶3,韩国和日本为1∶5至1∶8。而在较长时间里,我国工业企业仅为1∶0.06,大中型企业为1∶0.15。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会的大规模调查显示,“如果把一个研发项目从设想开始到立项为止。样本企业产品创新仅在此一阶段的成功率为1.7%,失败率高达98.3%”[3]。可见,我国企业科技投入普遍较少,研发费用更少,造成了企业创新能力低下、创新信心不足的局面。

1.1.2 我国企业尚难成为创新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资源推动产业技术发展,加快了产业升级。但其负面影响亦随之产生:一方面,对外技术依赖程度较高。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平均在50%以上,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由于技术引进最初主要由国有大企业来完成,因此国有大企业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相对更高,其中电信、汽车等技术密集产业远远超出平均水平。这形成了技术引进“陷阱”,不仅在技术应用上形成依赖,而且在技术提升上也形成依赖,只能通过不断引进才能接续和更新,这也是我国一些国有大企业不能创新的客观原因。另一方面,消化吸收不足。目前我国技术引进的费用在90%以上,而消化创新的费用不足10%。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用于消化吸收的经费支出仅为当年技术引进经费支出的16.7%,比港澳台资企业低13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经费投入比一般为1∶3,韩国和日本为1∶5至1∶8。而在较长时间里,我国工业企业仅为1∶0.06,大中型企业为1∶0.15。这种只注重引进技术而忽视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成长模式,只能导致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白津夫,2007)。

另外,由于创新的高失败率、高机会成本,在利益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往往选择以引进替代创新。日本科学技术与经济会的大规模调查显示,“如果把一个研发项目从设想开始到立项为止。样本企业产品创新仅在此一阶段的成功率为1.7%,失败率高达98.3%”[3]。因为有引进比创新更合算的情况存在,所以企业自然会选择通过引进获益,而不去追求通过创新获益,这也极大地打击了企业创新的信心。企业若长期没有创新体系、创新管理经验、创新人才资源及其储备,不仅企业创新战略的形成缺少必要的基础,对企业创新也必然缺乏自信,并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就越害怕投入,投入不足能力更差”的恶性循环。

img3

图1-1 2004—2007年中央企业科技投入

资料来源:国资委规划发展局:《2007年中央企业科技工作稳步推进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008年07月08日,http://www.sasac.gov. cn/n1180/n1566/n258237/n258869/5059723.html.

2004—2007年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年均增长42.6%,2007年科技活动经费总额达到1773.5亿元,科技投入比率为1.77%。(见图1-1)中央企业作为我国企业创新的表率,科技投入比率虽然连年提高,但是也还远没有达到中国政府规定的3%至5%的水平,离经合组织国家7%的水平差距更大。可见,我国企业科技投入普遍较少,研发费用更少,造成了企业创新能力低下、创新信心不足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