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企业创新主体

现代企业创新主体

时间:2022-06-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在英语中,企业家一词enterpriser意为创建企业并担任经营管理职责的指挥家。只有那些对新的成长机会作出积极反应的企业家,才称得上是创新的企业家。企业家创新与企业家生成的良性选择应当是双向、自愿的平等选择。包括企业家、内企业家在内的创新主体,是以企业家为领导中心的。创新的实际操作者固然也有风险,但在企业范围内,其最终责任者是企业家。与企业家相比,内企业家创新行为有不同的特征。

第四节 现代企业创新主体——企业家

“企业家”一词源于法文,原意带有冒险家的意思。现在,在英语中,企业家一词enterpriser意为创建企业并担任经营管理职责的指挥家。准确地说,并不是一般的企业经理就能称之为企业家,只有那些有创新思想并有创新业绩的企业经理才能称得上企业家。

一、企业家形象的历史演变与形成机制

(一)企业家形象的历史演变

世界范围内企业家的形象经过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1.纵向分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家经历了“换代”过程。大约在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中叶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企业家凭着执著的信念,精明的商业判断力和不尚空谈的实干精神以及冒险精神,成为创业者,如钢铁、石油、铁路的创办者就是典型的代表。随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企业家的创新品质突出化了。为了争夺某一领域的垄断霸主地位,相继崛起了一代竞争型的企业家。在西方的1950年代~1980年代,作为“经理革命”的产儿,既懂得技术又精通管理的一代新型企业家应运而生,他们以经营管理为职业,继承了前辈的创业、竞争、冒险品德,成为创新型企业家。

2.横向分析。围绕着市场均衡,企业家由单纯的“破坏者”或单纯的创造者逐步发展为兼有创造者和“破坏者”双重行为的主体。熊彼特认为,企业家是从经济内部发起攻势的现行均衡的“破坏者”,这种破坏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而马歇尔则认为,企业家是在市场上协调供需双方以实现均衡的调节者,是市场秩序的“创造者”,这种创造是市场运转的条件。

从企业家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到:企业家的创新形象越来越丰富、全面。现代经济中,企业家正以旧秩序的破坏者和新秩序的创造者姿态活跃于经济的舞台。

(二)企业家阶层的形成机制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形成了企业家创新的外在压力;而在经济变动中,企业家不断调整自身以求生存和发展,则是企业家创新的内在动力。正是这一压力和动力形成的合力,使创新的企业家阶层形成。

1.动力机制。现代经济剧烈变动的外部力量来自于竞争,竞争和商战风云起伏,前景莫测。竞争背后的驱动力是利益争夺,无论是古典的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还是经历革命后的企业安全目标,都是利益的派生形式。企业家的生成和发展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紧密连在一起,在企业和企业家求生存的背后是企业家的价值观。在对手如林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家只有不断主动出击,以新的产品、新的市场、新的组织、新的技术——即创新,来壮大企业,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无竞争和按指令操纵的条件下,既不存在企业家,更谈不上企业家创新。企业家创新的动力实现,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提供了各种利益较量和不同价值观实践的机会和场所,从而能自发地培育创新,也即,市场机制是一个对创新进行组织的机制。

2.生长机制。创新型企业家的生成是外因作用于内因,内因能动变化的结果。一方面现代经济联系的日益增加和技术不断进步,给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了不断创新的机会和条件。这是企业家生成机制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家成长取决于企业家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只有那些对新的成长机会作出积极反应的企业家,才称得上是创新的企业家。创新型的企业家,一般来说,是具有敏捷反应能力,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人。他们通过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改变自身的智能结构,保持了与外部经济系统的平衡。传统计划体制下成长不出企业家,原因不仅在于外部客观环境一方,也不仅在于企业经营者主观一方,而是双向原因制约的结果。

3.选择机制。动力、成长机制讲的是企业家生长机理及其在成长过程阶段发生的效应,选择机制则主要说明创新型企业家“长成”后的配置问题。企业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才资源,也有一个是否得到合理配置的问题。有效率的配置,会使企业家的创新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合理的配置,会使企业家的创新功能萎缩,甚至浪费掉人才。企业家创新与企业家生成的良性选择应当是双向、自愿的平等选择。双向,是讲企业家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生长的企业,企业可自由选择自己需要的企业家,两者意志的均衡点,就是企业家在经济坐标上应居的位置。自愿,是讲企业家与企业在相互选择中均是出于理性的经济行为,没有超经济的第三种力量介入,比如行政指派企业并不需要的厂长,不允许企业家合理的流动等。平等,是说企业与企业家的双向选择都是做为具有独立人格(包括法人)身份谈判的公正的互利行为。双向的、自主的、平等的企业家选择机制可以使企业家迅速地进入经济生活中的既定位置,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功能。

二、企业家与内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

(一)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无论从创新过程来看,还是从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来看,企业家皆处于一种主导的支配地位。这种支配地位的含义是:

1.企业家是整个创新活动的控制中心。创新活动是一种经济行为,它总是在企业家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之下进行活动。

2.企业家是所有创新主体的“统帅”。包括企业家、内企业家在内的创新主体,是以企业家为领导中心的。

3.企业家是创新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创新的实际操作者固然也有风险,但在企业范围内,其最终责任者是企业家。

从一般意义上讲,企业家在创新中发挥着一般管理者的决策、组织、调整的职能。具体说,在创新决策上,企业家把握着创新“应当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方向性问题。在组织上,企业家要落实规划、资金、人员等关键问题,要布置各阶段的任务与行动。在调整上,企业家注视着创新的过程,跟踪阶段性与最终创新成果的反馈,随时采取协调行动。可以说,不管创新的具体操作是谁,企业家始终是创新行为的精神和实际的首脑。

(二)内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

内企业家(intraprenear),即企业内的企业家之简称。它是美国人吉福德体·平肖第三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那些在现行企业制内,富有想象力和有胆量的行为者,冒个人风险来促成新事物出现的大企业雇员。内企业家是现代大企业产物,处于企业最高管理层与基层中间结合部,是连接上面与下面的“过渡层”,因此在创新中居于关键地位。

与企业家相比,内企业家创新行为有不同的特征。

1.隐蔽性。隐蔽是内企业家创新成功的基本保障,在设想还没有发展到更具体的地步之前,尤其如此。否则,过早地公开出去,在企业内部会受到传统力量的抵制,在企业外部会使情报泄露出去。

2.求实性。内企业家的求实性表现在特别重视市场调查和实验,其本质是面向行动的、求实的。

3.危险性。创新成果的不确定性本身就威胁着内企业家自己的前途。内企业家的行动常与世俗、习惯相违背,很容易招来非难、嫉妒和干涉,处理不好甚至会被解雇。

三、对创新主体的激励机制

如何才能使创新行为主体致力于管理创新,是从事管理创新研究的人或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按照动机理论,要使人们愿意从事管理创新,必须通过外部的刺激来激发和鼓励管理创新行为主体的动机的形成。

(一)激励基本原则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内在动机,鼓励人朝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动机理论主要说明了人为什么会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因。根据动机理论,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其动机的强弱,而动机的形成又取决于人的内在需要和外界的刺激。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外在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动机,激发其创新的积极性,并通过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其能够进行相应的创新,最终达到我们所希望的形成持续管理创新行为的目的。

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生理的、社会的和心理的需求,在一个组织中,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就是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各个组织可通过一系列针对员工需求的东西如金钱、工作保障、承认等来引导人们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动机驱使人们工作,并且根据其工作业绩得到各种奖励。当员工对这些奖励感到满意时,他会重复其高效率的行为;如果他对奖励不满意,则会变懒,不愿意付出较大的努力。在组织中,激励的基本过程如图12.9所示。图中,斜体字均为我们可以采取的激励方法。根据此图,我们可以总结出相应的激励基本原则如下:

图12.9 激励机制示意图

1.调动积极性。激励手段必须针对被激励者尚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并根据被激励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促使人愿意做某事的基础。

2.使人能够做好。通过恰当的培训、合理地布置任务和给予其相应的行动条件,使被激励者能够较好地完成组织所布置的各项工作。

3.保证把事做对。正确地确定组织目标,并使被激励者清楚地知道组织目标要求和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的关系,使被激励者保证其所采取的行为的正确性。

4.使其不断做。根据被激励者行为结果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给予其公平的奖惩,而且奖惩的内容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被激励者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公平奖惩,可以引导人的行为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二)管理创新的激励模式

根据上述激励原则,结合前面对管理创新行为主体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创新行为的形成取决于四个方面:行为主体的动机,行为主体的能力,环境的激励,环境的制约。其中,行为主体的创新动机是管理创新行为产生的前提,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是产生管理创新行为的必要条件,行为主体的动机和能力一起决定了主体从事管理创新的目的和追求目标。外部的刺激可激发和诱导行为主体的创新动机,并为行为主体实现其创新目标创造条件,而环境的制约则会抑制行为主体的创新动机,并影响行为主体实现其创新目标的程度。四大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着管理创新行为的形成。

1.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当企业亏损,经营者仍然不用承担多大责任时,经营者对外部的压力会无动于衷,因为亏损与他个人利益无多大关系;当企业盈利,经营者也得不到多大利益或荣誉时,由于经营者的创新需求与经营成果没有多大的关系,经营者从事创新的内在动力也会大为削弱。为了使企业有创新的动力和压力,首先必须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只有实现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使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有明确的权力和职责,同时又有明确的利益,才能使企业的经营者真正感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外在压力和从事管理创新可能带来的个人需求的满足,从而产生从事管理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也只有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形成一个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内部组织体系,才能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利益,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压力,从而产生积极参与管理创新活动的动力。

2.完善利益诱导机制。除了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使管理创新行为主体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利益、感受到创新的压力外,管理创新行为的形成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益诱导机制的形成与完善。

所谓利益诱导机制主要是指通过给予管理创新行为主体和参与者以相应的激励,促使管理创新活动有关的各类人员积极参与管理创新活动。管理创新行为利益诱导机制的功能是:使各类参与者感到参与管理创新活动能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其实质是管理创新行为的预期收益与各类参与者的个人利益目标相一致。

在前面的动机分析中曾提到,管理创新行为主体的创新动力主要包括生存需要、更大的收入、责任心和成就感,它们都是通过组织业绩的提高和个人目标的实现来反映的。因此,要增强管理创新行为主体的创新动力,就要使行为主体能通过管理创新行为获取较高的组织收益和个人收益。在管理实践中可采取给予从事管理创新行为的人员以各种物质和精神奖励的措施。

3.加强对管理者的专业培训。管理者是管理创新的行为主体,进行管理创新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具有风险意识、敢冒风险的企业家。加强对组织中管理者的素质教育,提高管理者的素质,是保证管理创新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管理创新职能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管理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各类专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并具有应用这些基本概念的能力,能够综合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具有处理涉及面较广的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求具有创造性、开拓精神和实干精神,具有经常地不断地重新学习的愿望和应变能力,具有民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从当前来说,鼓励在职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者在职进修管理硕士(MBA)课程是十分必要的。我国企业中的管理者上岗前大多数都没有经过职业的管理培训,其中一部分人具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但从事管理创新,光有经验是不够的,这样难免会使管理创新的效率与效益大受影响,甚至导致失败。因此,要重视对管理者的在岗培训,充实其管理理论知识,从而增强其管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学习将有助于管理者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4.致力于组织文化的建设。创新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从事管理创新要求人们具有较浓厚的风险意识。所谓风险意识是一种促使和支持人从事风险事业的意识。风险意识包括冒险意识、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冒险意识是一种为了实现远大目标而不顾个人安危的意识,是一种拼搏的意识、进取的意识,冒险意识促使人们为了获得在正常情况下难以取得的巨大利益,在明知存在一定的危险的情况下,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危机意识是对潜在危机保持高度警觉的意识,危机意识促使人们兢兢业业、居安思危、永不满足。风险意识不仅表现为敢于冒风险,对危机保持警惕,还表现在积极防范上。防范意识是指对风险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防患于未然,使风险消融于萌芽状态。

风险意识可以触发人的潜能,强化责任感,提高整体精神。它是管理创新行为主体的动力之一,也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杠杆,在管理创新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通过教育、倡导等造就一批具有风险意识的行为主体,注重对各行为主体的非经济利益的诱导,增强其对成就和事业的追求。

由于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于其他组织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传统,它们通过不同的价值取向,对管理创新行为的形成和实现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致力于良好的组织文化的建设,破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倡导有利于管理创新行为发展的价值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引导价值观念取向,提倡开拓、进取、奉献的精神,培养起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敢冒风险、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企业家和管理者,确立新的风险观,这是构造良好文化的关键。

(2)强化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时间价值和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合作、利益共享的新竞争特点的认识,培育人们勇于竞争的精神。

(3)建立和健全相应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规章的手段来约束人们相关的日常活动,逐步形成有利于管理创新实施的行为规范,这是构造相应文化的保证。

环境的创造与管理创新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关系。外部环境差,管理创新行为就举步维艰;外部环境适宜,管理创新就能更好更快地实施。

四、企业家对企业组织的创新

企业创新的主体(企业家)除了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创新,而且更主要的是组织下属的创新。组织创新,不是去计划和安排某个成员在某个时间去从事某种创新活动——这在某些时候也许是必要的,但更要为部属创新提供条件、创造环境。企业家要有效地组织企业内部的创新,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企业家必须自觉地带头创新,并努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和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

2.营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过”的新观念,使每一个员工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刻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

3.制定有弹性的计划。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计划外占用,因此,创新要求组织的计划必须有弹性。要求每个部门在任何时间都严格地制订和执行周密的计划,否则创新会失去基础,而永无尝试机会的新构想就只能留在人们的脑子里或图纸上,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实际的效果。因此,为了使人们有时间去思考,有条件去尝试,组织制订的计划必须有一定的弹性。

4.正确地对待失败。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失败的过程。创新者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创新的组织者更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只有认识到失败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需的,管理人员才可能允许失败。当然,支持尝试,允许失败,并不意味着鼓励组织成员去马马虎虎地工作。而是希望创新者在失败中取得有用的教训,学到一点东西,从而使下次失败到创新成功的路径缩短。

五、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独特的精神特征。所谓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在所处的社会经济体制下,从事工商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和优胜劣汰的心理压力下养成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企业家精神通过企业家的行为表现出来,体现在企业家的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之中,而且是企业家共有的基本特征。因此,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家精神是行为,而不是个性特点,其基础在于观念和理论,而不在于直觉。”

(一)创新精神

尽管企业家的成功之路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企业家是专门打翻和瓦解旧有一套的。正如熊彼特所说的,“他们的任务是从事‘创造性的破坏’”“企业家认为变革是常规,是健康的。”所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表现为企业家不甘心满足现状,维持旧秩序,而且不断地追求发展变化,改变现状,打破旧的框架,建立新的事物,是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行为。现代企业需要不满足现状的主人。企业家正是由于具有不安于现状的创新精神,才在经营活动中不断去创新,实现创新,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二)冒险精神

创新是实现生产要素的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组合。这样的创新具有探索性,它既有成功的希望,又有失败的可能,因而具有一定风险性。只有那些敢于承担风险成本的人,才能获取风险的成果。如果一个企业家有眼力,没有魄力,不敢承担风险或者没有冒险精神,将会丧失新的机会,当然不可能实现创新,因而也就失去了企业家的特征或资格。

(三)实干精神

作为企业家,锐意创新,敢于冒险还不够,必须通过创新实践,才有可能实现创新。所以,企业家既是战略家、冒险家,又是实干家。企业家不仅要具有战略家的眼光,能预见未来市场的发展变化,及时制定出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且要具有实现战略的勇气、决心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把创新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去,推动创新的顺利进行。日本本田企业领导人久米先生认为,企业家的成功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而他自己99%的时间在工作。

(四)拼搏精神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特别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环境十分复杂和不确定性日益增长的现代市场经济中。不仅企业的整体发展如此,而且它的每一次具体的创新活动,在实践过程中,都会出现各种人们预想不到的困难或者问题。对于创新中出现的问题,缩手缩脚,不敢于、不善于及时处理,必将导致失败。所以,企业家应当具有不寻常的精力和毅力,满怀非凡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面对各种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善于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前进。显然,拼搏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具体表现之一。

综上所述,企业家精神包括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实干精神、拼搏精神。这四种精神在具体的企业家身上都应具备,但程度上因人而异。这四种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基本内容,是相互不可代替的。但是它们作为企业家精神,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或精髓,冒险精神、实干精神、拼搏精神是创新精神的补充,在企业家精神中具有辅助作用。因为,企业家的职能或任务是创新,只有实现企业创新的领导才是企业家。因此,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章小结

现代企业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新体系是由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构成的。一旦引入时间概念,由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内外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这也使企业的创新没有止境。

创新机会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从意外的机遇到新知识的出现。成功的企业虽然文化传统不同,但在创新方面都是相似的。

管理创新是采用新的更为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蓝海战略是近两年影响最广的管理创新思想,它的基石就是价值创新。在创新体系中,管理创新带有“整合”的特征,居于基础地位。

现代企业的创新主体是企业家。企业家在企业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

复习思考题

1.现代企业为什么要不断进行创新?

2.什么是企业创新的扩散效应?

3.请你谈谈可以采取哪些方法促进创新。

4.管理创新的动因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能取代管理创新吗?

5.蓝海战略的主要分析工具和原则是什么?

6.管理创新的要求是什么?

7.企业家应如何组织企业创新?

8.你是怎样理解企业家精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