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简介

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简介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所著《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一文,发表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一辑,获语言学一等奖。《老子》第十八、十九两章,是今本《老子》中最激烈反对“仁义”的。而从简本《老子》看,“仁义”和“圣”都没有进入“绝弃”之列。对于这种差异,多数学者认为简本没有说“绝仁”和“绝仁弃义”,应该合乎《老子》原貌。
《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简介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下册


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所著《关于〈老子〉的“绝仁弃义”和“绝圣”》一文,发表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第一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获语言学一等奖。

一、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今本第十八、十九两章相当的文字,有重要的异文,而自马王堆帛书《老子》以下各本文字皆与通行的王弼本没有文义上的差别。《老子》第十八、十九两章,是今本《老子》中最激烈反对“仁义”的。而从简本《老子》看,“仁义”和“圣”都没有进入“绝弃”之列。对于这种差异,多数学者认为简本没有说“绝仁”和“绝仁弃义”,应该合乎《老子》原貌。但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郭店《老子》是“儒家化”的《老子》,就“绝圣弃智”章的内容说,今本反倒是反映原本面貌的,简本则经过儒家思想的编抄者的修改。本文通过考察《老子》的思想体系和其他线索,认为今本十八章和十九章开头三句是经过后人修改的,简本则是反映原本面貌的。文章认为,老子强调在道德废弃之后才有仁义,以仁义为低于道德的境界,但并不能由此得出老子一定鄙弃仁义的结论,从《老子》的有关章节来看,老子对“仁”实际上是有一定程度的肯定的,今本说“绝仁弃义,民复孝慈”完全不合逻辑,无疑为后人所改;今本《老子》用了32个“圣”字,31个出现在“圣人”这个词里,用以指称合乎道的理想人物,唯独第十九章的“圣”是被绝弃的对象,且置于各种被绝弃的对象的首位,这是很不合理的,所以这一句也无疑为后人所改。文章根据这个例子和《老子》流传过程中发生的其他被后人修改的例子指出,在某种古书已发现的最古的本子里,出现不同于后来所有本子的重要异文的情况下,可以用来判断这种异文是否反映原本面貌的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这种古书的思想和文风。如果这种异文比后来各本的文字更符合原书的思想和文风,就可以肯定它是反映原本面貌的。

二、主要创新

关于郭店《老子》与今本《老子》第十八、十九章相对应的内容,究竟何者反映《老子》的原来面貌,学者讨论很多。此文是通过全面考察《老子》的思想、文风和其他线索,得出了简本反映《老子》原貌的结论,这在方法上是有较大创新的。此文在研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规律性认识,即在某种古书已发现的最古的本子里,出现不同于后来所有本子的重要异文的情况下,可以用来判断这种异文是否反映原本面貌的最重要的依据,就是这种古书的思想和文风。这对于今后研究类似问题有比较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学术影响

此书所研究的问题较为复杂,牵涉多学科的内容,如古文字的释读、文献的对比研究、对思想学说性质的判断等,前人对此问题虽有讨论,却没有全面结合相关学科内容进行研究,本书在此方面有所突破。本书资料搜集、整理的难度较大,相关材料散见在各种先秦秦汉文字资料中,传世文献中的相关材料的数量也较大。

此书对于解决郭店简本《老子》究竟是否反映《老子》本貌的问题、对于研究《老子》思想体系以及先秦学术思想,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古文字学、思想史、文献学的研究有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