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原则和基本变量

基本原则和基本变量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展性原则,要求研究遵守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限制,按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研究,不得破坏其正常发展。教育性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对学生有利的、积极的事。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借以预测并调控学生的行为。

第一节 基本原则和基本变量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结合和多方法结合的特点,实验法和心理测量法是当前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遵循发展性、客观性、系统性、创新性等原则;必须运用实验科学的方法,周密地进行研究设计,这是研究成败的关键。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还必须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发展性和教育性原则

教育心理学的各种研究方法与基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教育特点,即任何教育心理学研究都应遵循发展性和教育性原则。这些原则体现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上,即学生在不断地成长,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化学生,所以教育心理学必须要考虑到它产生的后果应该是有利于教化学生的,使之更好地成长;而学生之所以能够被教化,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处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发展成熟当中,他们需要被教育以更好地成长。所以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要考虑到个体的发展性,教育心理学研究有利于个体的发展,如果某研究破坏了个体的正常发展,那么无论怎样都是不允许的。这一方面说明教育心理学研究要遵守发展性原则;另一方面,其实际上也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出了一个伦理限定。

发展性原则,要求研究遵守发展心理学研究成果的限制,按照个体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研究,不得破坏其正常发展。教育性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研究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做对学生有利的、积极的事。

(二)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就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心理的本质、规律、机制和事实。这是科学研究的必然要求,避免主观臆断,实事求是地开展研究工作。

客观地研究心理现象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任何心理现象都是由客观刺激所引起,并通过个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而表现在行为上。通过对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三者之间内在关系的考察,就可能客观地研究各种心理现象。所谓变量是指在量上或质上可以有变异的因素或特征。心理学研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它都要涉及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及其相互关系。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就是用系统论来考察心理现象,把人的心理作为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整体的系统来加以考察。系统性原则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整体性。人的心理是具有各种机能的有机整体。无论我们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怎样的分类,这些分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有条件的。在特定个体身上,各种心理现象总是相互联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离开了人的心理的整体性,各种心理现象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便无法理解。同时,人的心理又处于各种不同的关系(心理与环境刺激的关系、心理与生理、心理与行为活动的关系)之中,因而又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特点。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和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教学效果、学习动机、学生需要、学生归因、学生期望、学生自我效能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期望、学习环境、课堂管理等因素都是相互影响着的。因此,在研究工作中就应全面地考察心理的各种关系。

第二,层次结构性。人的心理是一种有序的、有组织结构的系统,且具有多层次性,它包括四个不同水平的结构:心理的社会实践结构(心理的起源与发展),个性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结构和心理的物质结构(脑结构)。在心理学研究中就应当分析某种心理现象是由哪些次级子系统或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如何?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它们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从而找出研究对象的相互关系(结构)的网络。此外,还应揭示支配心理各水平的规律的序列性:哪些心理规律适合于人的所有心理,哪些心理规律仅适合于某些子系统或次级子系统,哪些特殊的心理规律仅适合于某种心理因素等。

第三,动态性。人的心理是活动的,它总是呈现一种相对的稳定而绝对的动态过程。在社会实践中,在各种输入信息的作用下,人的心理经常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因此,在心理学研究中就应当对心理现象作动态分析,弄清心理及其子系统、要素是如何产生的?它们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哪些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形成了哪些不同质的心理结构?以及它们发生、发展的条件是什么?等等。

第四,环境适应性。人类机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受环境的影响,同时人对环境又有很强的适应性。学习者的行为反应既决定于机体本身,同时又是适应环境的结果。因此,对心理的研究只描述机体本身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联系。

第五,自组织性。在脑的调节下,通过与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流,人在不断地对原有心理系统进行调节与改组,逐渐提高心理系统的有序性。如果看不到心理的自组织性,就无法理解心理的能动性,也就无法揭示心理的实质。

(四)创新性原则

任何科学研究都应该有所发展,无论在理论观点上还是实践建议上,都应努力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作为研究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性,必须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在研究手段和技术上有所创新,必须要在讨论的问题上有新的角度,这些都要求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保持创新的态度。

创新有时受到教育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客观性原则的限制,因此可以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当然这种限制并不明显。教育心理学研究有何特点?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特点受到它的研究对象的限定,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学生和老师,是学生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老师的教授活动两者的结合,它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的心理活动、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变量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借以预测并调控学生的行为。学生行为是其内在心理因素和教育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育心理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分析三类基本变量: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

变量是指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属性或特征。刺激变量(stimulus variables,简称“S变量”),指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件。包括研究者可以操纵和控制的环境的特征。学校心理环境可以分为校内心理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主要有:教学的媒介和方法;学校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如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班集体心理、课堂中的心理气氛;教师心理特征;学习反馈等。

刺激变量特征可以具有多种形式: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具体性刺激和抽象性刺激;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

机体变量(organismic variables,简称“O变量”)是指个体自身的特征。例如人们在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智力水平、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自我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反应变量(response variables,简称“R变量”)是指刺激引起在行为上发生变化的反应种类和特征。人的行为反应可分为言语行为反应和动作行为反应。反应变量是极其多样化的,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分析。反应速度上的差异,如人们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或一定时间里完成作业数量上的不同等;反应正确性上的差异,如计算的正误次数等;反应难度上的差异,即对不同难度的作业,人们所能达到的水平的不同,以及反应次数和强度上的差异等。

很明显,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大多是能够客观观测的。有些机体变量如性别、年龄、学历、健康状况也是比较容易客观观测的,还有一些机体变量如智力、性格、需要、动机以及认知、情感等心理现象,虽然无法直接观测,但是通过刺激变量和反应变量进行间接推论,也是可以客观研究的。例如,可以客观地研究: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要求儿童把一系列数字(刺激变量)加起来,观察他们给出什么答案,在多少时间里得出结果(反应变量),就可以间接推知其智力发展水平情况(机体变量)。如果让儿童在做题时说出头脑里进行的所有活动并详细记录,然后进行分析,还可以了解到在解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每个人都有各种心理活动的经验。在研究中,研究者很容易把自己的主观体验和客观观察到的事实混淆起来。为了更好地贯彻客观性原则,研究者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收集资料时,必须如实地、详尽地记录作用于个体的外部刺激和他的行为反应,包括口语报告;第二,在资料的处理、结果的分析整理时应尽可能用某种客观的尺度来评定,切忌主观偏见的影响;第三,在做结论时,要根据客观的事实下判断,不要做过分的推论。例如,儿童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就不能把它推广到学习语文知识上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