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整合”和教育理论创新可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整合”和教育理论创新可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才能实施。

二、通过“整合”和教育理论创新可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要在教育信息化的基础上才能实施。如前所述,教育信息化需要较大的投入,大投入要求大产出,高投资要求高效益。所以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有效运用来实现各学科教育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即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在微软于2004年11月举办的信息化国际论坛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主题就是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并实现教育的蛙跳式发展(Leapfrogging Development),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次信息化国际论坛中,几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与新加坡等)的典型介绍虽有很好的经验,但都还谈不上实现蛙跳式发展。究其原因,很多人(包括西方学者)都未认识到实现蛙跳式发展必须要有两个先决条件:首先是要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科学理论(尤其是深层次整合的理论),除此之外,还要有相关学科的教学创新理论,二者缺一不可。例如:

“二年级小学生(7~8岁儿童)能不能普遍看懂适合少年儿童的通俗读物?

大多数三年级小学生能不能写出几百字的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文章?

小学阶段若不增加目前的课时(每周3~4学时)能不能基本解决英语的听、说问题?

中小学的其他学科能否在现有基础上也让教学质量有较显著的提升?

……”

这些看似不切实际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在网络时代都是有可能实现的,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具备上述两个先决条件,即能否冲破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实现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创新,并坚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近年来,我们在160多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中实施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已基本证实上述跨越式发展目标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其原因就在于:我们既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层次整合,又坚持相关学科的教学理论创新——我们不仅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整合”理论,还提出了与语文及英语的学科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儿童思维发展新论”[7]和“语觉论”[8]。实践再一次印证了“教育创新的关键在于理论创新”这一朴素的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