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观察法的基本程序

观察法的基本程序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科学研究方法,观察应具备概括性与系统性,为此,观察法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来实施。观察法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从本质上来看,观察仅是科学研究收集资料的一种手段,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明确观察目的,也就是要理解和把握研究问题的性质与内容。罗列观察细目的基本参照就是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中涉及的各种变量。

作为科学研究方法,观察应具备概括性与系统性,为此,观察法必须依照一定的程序来实施。根据观察的过程,可以分为三大阶段,即观察法的准备阶段、观察法的实施阶段和观察结果的整理分析阶段。每一阶段又包括若干个步骤或环节。下面分述之。

一、观察法的准备阶段

为科学研究而进行的观察是一项复杂的、有特定要求的活动。因此,要圆满完成一项观察活动,必须做好观察的准备工作。观察法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明确观察目的

从本质上来看,观察仅是科学研究收集资料的一种手段,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因此,在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研究者要有效地运用观察法,事先必须明确“为何而观察”,即通过观察收集而来的资料是用于解答什么问题或检验何种研究假设的。

明确观察目的,也就是要理解和把握研究问题的性质与内容。只有针对问题的性质与内容选取的观察方式、方法,才可能是最适宜、最有效的。因此,在观察的准备阶段,观察者应通过阅读有关文献,或与有关专家、同行交流等方式,了解研究问题的背景,以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二)确定观察内容

在明确了观察目的之后,紧接着就是确定观察内容,即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记录。为此,要依次列出观察细目。罗列观察细目的基本参照就是待答问题或研究假设中涉及的各种变量。

在罗列观察细目的同时,还要给出每个观察细目的操作定义。表12-1就是观察3~6岁儿童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时所确定的观察内容(细目)及操作定义。

由表12-1可见,研究者把儿童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分为六个项目进行观察,并分别给出了每个项目的操作定义,使抽象概念变为可观察、记录的行为表现。

(三)选择观察对象与场所

前面谈到观察法的局限时已经提及观察法的样本量是比较小的,因此,选择观察对象显得更为重要。为了保证观察样本的代表性,要特别注意鉴别有特殊问题的个体。例如,观察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就要注意鉴别自闭症患儿;观察小学生上课不专注行为,就要留意鉴别注意缺失症患儿。

此外,一旦选定了观察对象,要尽可能详尽地收集每个观察对象的背景资料。例如,身体发育状况、智力水平、气质特性,父母职业、受教育水平等,为分析观察到的行为表现提供背景。为避免先入为主,在收集观察对象的背景资料时,可请参与课题研究但不执行观察任务的人员去完成,或者在观察结束之后进行。

选择观察场地的原则是,所选场所应该是观察对象的行为最可能、最真实、最自然发生或出现的场所。在确定场所的同时,还要考虑观察时观察者应处的位置,如能看清、听见观察对象的言行,又尽量不干扰观察对象活动的位置是比较理想的。

表12-1 儿童相互作用的社会过程

(采自 周宗奎,1995)

(四)培训观察人员

为保证观察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观察之前必须对观察者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为观察者提供课题研究的基本材料,使其了解观察的目的、内容、方式、对象、场地等情况,提高观察者的心理准备水平。

2.采用类似有待观察情境的录像带进行观察练习。通过练习,要达到四个目的:其一,熟悉观察的情境;其二,区分目标行为与非目标行为,掌握观察项目的操作定义;其三,阐释记录;其四,增强观察者的角色意识。

3.选择类似有待观察的情境,进行实地观察练习。除了强化上述目的之外,实地观察练习的最主要目的是去发现观察中出现的问题,例如,不同观察者观察记录的情况不一致等。经由对所发现问题的分析、讨论,探究原因,以提高观察者对观察要领的把握程度。

4,检验观察者的观察效果。检验的主要方法就是计算观察者信度。求取观察者信度的方法主要有:

(1)计算同一观察者在不同时间对同一行为观察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计算不同观察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行为观察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3)计算不同观察者在不同时间对同一行为观察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不管用哪种方法获取观察者信度,有两个问题必须明确:一个问题是要确定信度单元,即用哪些项目来作一致性检验;另一个问题是要确定计算信度的时距。观察者信度可以按观察者的时间间隔分段计算,也可以把所有的时间总和在一起计算。具体怎样计算依研究要求而定。一般说来,在不同时间有不同考虑的情况下,不宜把不同时距的观察数据合起来计算。总之,不论单元或时距,联合计算越少,信度估计的准确性越高。

一般情况下,计算观察者之间一致程度的方法为:

兹举一例说明计算观察者信度的方法。表12-2、12-3是作者设想的两位观察者对幼儿友好行为的观察结果。

由表12-2、表12-3可见,两位观察者同时记录行为发生的次数为12次(用A表示),第一位观察者记录行为发生但第二位观察者没有记录行为发生的次数为2次(用B表示),第二位观察者记录了行为发生但第一位观察者没有记录行为发生的次数为2次(用C表示),则观察者信度为:

表12-2 第一位观察者对幼儿友好行为观察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