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家之天职

教育家之天职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家包含教育行政人员与学校教师。在不同的教育家中,求其共同之点,就是有“领袖的责任”。领袖是教育家的第一责任。教育家纵不能兼顾这三种,至少也要得一种。行政人员对于教师,必须发生个人同情的兴趣。教育家亦当有同样的信仰,看教育做神圣,看自己做僧侣,深信教育为改进社会的唯一方法,虽有种种障碍当前,还是要战胜它的。

教育家之天职81

 

 

教育家包含教育行政人员与学校教师。在不同的教育家中,求其共同之点,就是有“领袖的责任”。领袖是教育家的第一责任。要能尽领袖责任,就要有领袖资格。就教师方面说,学生知识经验少,便要来补充,自治能力薄弱,便要用管理训练的指导;就教育行政人员方面说,教师的知识囿于局部,不能普及于教育全体,要加以指导,能如此便有领袖的资格。

领袖的资格,与主人——独裁——专制不同。譬如行路,领袖不过指示途径。他的知识阅历多,对于旧有道路,很为明了,指导同伴如何走法,这是关于知识的。还有关于感情的,对于目的,给同伴一种亲切有味的观念,感动其兴趣,使有前进的热诚,不肯中道而止。

领袖所做的事,不过提出知识、意见供同伴之参考,使同伴观念明澈,更引起其感情,使自发动去做事,并不从外方用高压强迫他做事。至于独裁专制的人,则与此相反,发出命令,强人遵守。

领袖资格与独裁专制不同之点:领袖引导于前,独裁阴骗于后;领袖与被领者生活相共,有共同利益,独裁与被裁者只有机械关系,无同情亲爱,无共同利益。

今以简单之比喻,说明领袖与被领者之关系:譬如登山,山路崎岖,一群的人都不晓得向何处走。有人先时曾经走过,这人就应当负引导责任,和他们共同登山,行在他们的前边,不可行在后面,不可离开太远,须在适当之距离。在途中一方与以明了知识,告以从何处走,到何处止;一方鼓其勇气,使深信达到目的之价值;又要使他们不安于小,登了这个山峰,看见前面的山峰比这个高,更鼓其勇气,激其感情,往高峰登去。教育的领袖有三种要素,或三种资格:

(1)对于知识有热诚;

(2)对于被领者有兴趣与共同利益;

(3)明白所做的事对于社会的价值。

(一)教育行政人员,对于教育前途有很大的责任,不可囿于例行公事,当继续研究教育原理,世界教育新趋势等,有明澈的思想,传染四方,速率甚大,不久人人都受其影响了。

无论教育行政人员或教师,总要:(1)明白教育史的沿革,拿从前的教育学说和现在的比较,作为参考;(2)研究心理,明白人的天性,定教育的趋向;(3)考察世界教育的新趋势,取长去短,生出新思想方法。教育家纵不能兼顾这三种,至少也要得一种。不然,则与被指导者不能发生关系,唯有事事敷衍而已。

老教师自谓经验丰富,不必继续研究,是很危险的事。对于这种人,须设法指导,使能超脱狭隘的成见,希望求得新知识,对于心理学、教育史、教育行政等科学,发生无限乐趣,那么不令他研究,也不肯不研究。

(二)教育行政人员,对于教师,要有个人的兴趣,生亲切的关系,不是可以敷衍应酬的。

中国情形,我不明白,在美国教育行政人员对于教师没有兴趣的原因有二:(1)编制的规则很简单,令其自己做去,关系太疏远;(2)规则太繁,监视太严,任何事总要干涉,不给他们有伸缩之余地,不能发生同情,不生亲切关系。

行政人员对于教师,必须发生个人同情的兴趣。这种兴趣,在授予以适当必需之智识时,可以表见。教师的成绩好,不必赞许,成绩差,不必攻讦,务须教他们自己批评,自己估计价值,那么发生的效果,自然比从外部批评的价值大了。

常人不喜受人批评,受人批评,如被人打伤一样。外部的批评,一定没甚效果。内部的批评,能发生个人的兴趣,同情的关系,才能使他们自觉对于自己有些补助地方。

善于批评的人,不过给点暗示、知识,以供参考,使被批评者生自动、自由、试验的精神,自觉特点之所在,使之适应,不必遵守同一模型,做奴隶似的。

有些学校空气好,教师学生总欢喜做事,活泼有生气。有些学校空气恶,教师学生总因循敷衍,奄奄无生气。这便是因指导者的人格有没有个人的兴趣的区别。

(三)教育家须明白所做的事业对于社会的关系,要有真切的观念,认明教育为改良社会唯一的利器。

教育家在社会上不止做分内狭小的事业,还要做社会的领袖,做教育政治家,负指导社会舆论的天职。

人人承认教育为改造社会唯一可靠的方法,人人知道要利用学校系统制度来改造社会。

余初来宁,听人说,从前此地有四百八十个庙宇(“南朝四百八十寺”)现在还有一半存在。怎么样能建筑这许多呢?就是有感情,有信仰,有热诚的缘故。

教育家亦当有同样的信仰,看教育做神圣,看自己做僧侣,深信教育为改进社会的唯一方法,虽有种种障碍当前,还是要战胜它的。

前人所能做的,后人也能做。前人能造寺观,传到现在;现在的人也能建设学校,拿来改进社会。

信仰为物,最有价值。一方自信很有能力,能做事,不怕什么障碍限制;一方又信自我提倡以后,必有继起的人。

 

 

81 1920年5月8日杜威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演,刘伯明口译,秋浓笔记,1920年5月14日《时事新报·学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