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之无上目的

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之无上目的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日为中国最宝贵之国庆纪念日,鄙人躬逢盛典,回想革命时代,不知经几许力量,始能有此一日。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之无上目的一语,此各教育大家之所公认,因此发生次起之诸问题:第一品格为何?盖良好品格,应以良好习惯养成之,非纸上格言所能养成之也。及期卒业,某甲入水实验,一泳而沉。今日见督军国庆纪念广散促醒人民之训条,末条有之:理性好恶,为人群之慧刃,非磨砺不可。此语鄙人极表赞同。

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之无上目的64

 

 

今日为中国最宝贵之国庆纪念日,鄙人躬逢盛典,回想革命时代,不知经几许力量,始能有此一日。所以鄙人愿以非正式的代表,向中华民国全体致贺,并希望中华民国全体国民努力于新国家之建设。

品格之养成为教育之无上目的一语,此各教育大家之所公认,因此发生次起之诸问题:第一品格为何?第二品格须如何养成?第三学校科目甚多,教员所教科目亦甚多,有何方法何余暇讲求品格道德等问题而教授之于学生?

兹请先将最后问题解答之:夫所谓品格问题,即德育问题,若以德育为独立学科而教授之,将无甚效果,盖德育精神本无往不在,故虽教算学、博物、理化等科时,皆有德育问题在内。提出德育为另一部分,此乃一大错误。盖必须使德育问题无往而不在,然后能达到讲求德育之真正目的也。吾美从前有一讲求德育之方法,即于习字帖后,以美好之纸,附格言于其上,使学生每日照习之,期以此求德育之进步,不知此法甚谬,因此虽令学生记着许多格言,然正如记着若山若水许多之呆名词,毫无用处。盖道德为活用的,为现实的,非种种呆格言所能适用的,必以社会良好习惯,使于无形中与学生为体合,而后学生自有一种良好品格。盖良好品格,应以良好习惯养成之,非纸上格言所能养成之也。因记许多之道德名词虽容易,而欲使之实在施用于社会则甚难,故必须将道德消纳于各科之中,使无往而不在,不直接教导之,而间接教导之,不有意教导之,而无意教导之。盖道德本非直接有意所能养成,必须于间接无意之中,灌输一种无形的德育,使学生有一种极自然的道德观念,而后彼于阅有系统的道德书,及各种纸上格言时,始能如水乳交融也。譬之体育,苟有人在或种体育书上见有适于卫生之体操法,如翻杆击剑之类,于是保守此体操法,偶一为之,或照常为之。其他起居饮食诸端,关于卫生至炬且极自然之卫生法,则概不注意,欲期于卫生有益,此必无之事也。道德亦然,良非呆守纸上格言所能收效也。今欲与诸君讨论者,即如何将德育消纳于各科之中?如何使大众均向德育方面走?如前所述,则专靠道德书本及纸上格言万难收效,唯有将人群互助的本能,爱群的本能,向上的本能,息息由社会于无形中示吾人者,教员于教授各科时,设法亦于无形中深深灌输于学生之脑里,庶乎其可。诸君试想,近时国家为何负教育责任,因学校能将可善可恶之儿童或成年学生聚在一处,使习于爱群尽公益以真诚为互助,而且了解其兴趣及好处,即于国家社会之发达,有无限帮助。故学校第一作用,即不依书本格言养成自然之社会道德,因此必须将学校扩充为一社会,使学校生活即为社会生活,而后于社会道德有真实补助。闻之有某函授学校者,某甲入彼函授学校泳水科,某函授学校即将泳水方法以函授方法教授之。及期卒业,某甲入水实验,一泳而沉。何故彼函授泳水之法,试于水而不效?盖水中之媒介物与空中绝异故也。水中之投术不能于空中习之,犹之社会道德不能于纸上习之。欲纸上之道德而适用于社会,是亦袭函授泳水之故智也,其不入水而沉者几希。

但现欲养成适用社会之道德,有一种极大阻力:即当教员的为父母的以试验成绩定学生优劣,此种考试之法,适以养成与社会道德相反之道德。盖学生专以分数多寡,考试前列与否为荣辱,则不惜作伪以争竞之故也。夫养成道德之方法,不一而足,学生争列前茅,亦属正当竞争,不必反对,但为教员者,须于考试竞争之外,使学生习于爱群尽公益有互助精神,并于学校内外洒扫清洁各事,由学生为自动的共同动作。其他切近于学生之事,教员亦无容过事干涉,一切收归教员自办,以减学生自动的需能,此亦养成社会道德之方法也。

再一方法,即提倡学生自治。现虽亦有讲求学生自治者,然非真正之学生自治。因所谓自治者,或仍由教员指导之主持之,学生唯画诺而已。故真正之学生自治,必须遇事由学生自提议,自判断,自负责任,自己管束自己。盖服从教员命令之伪自治,其流弊则学生因习于被动。至于做事时代,无人可靠,遂至错乱。因为欲学生于创造或自己做事时有把握,必须于学校内实行真正之学生自治,使学生加入各事之提议、判断、执行,而养成自发之习惯,然后于入社会时无往而不适用也。此等自发的习惯之养成,即在幼稚园时,亦须使彼了解社会生活为何物,且于游戏中亦必寓有社会生活之运用趣旨。夫教员于不得已时,必须管理学生,此何待言。但于管理学生时,又必随时使彼了解管理之所以然。尝见有在讲堂极守规则之学生,即为出讲堂时极不守规则之学生,盖彼不能了解守规则之趣旨,徒知为教员之所迫而然,其结果必至如此也。如俄当帝国未崩坏时,在表而观之,似为最有秩序之国家,然至今日,则如溃堤之冲,一发而不可收拾,盖受无理由之压制愈甚者,其反动亦愈烈故也。

以上所讲为爱群的互助的社会道德观念。现请一述判断能力。判断能力,为人生最有兴味之物,属于智识一方面。今日见督军国庆纪念广散促醒人民之训条,末条有之:理性好恶,为人群之慧刃,非磨砺不可。此语鄙人极表赞同。盖刃必时时磨砺,始有效用,知识亦必时时训练,始能判断。判断在人生行为最关重要,故判断必须由自己下的,绝非他人所能代替。养成学生之判断力,使彼于轻重缓急是非善恶之间,各人自有一种度量权衡。此又无论何项科目,自可于教授时,由无形而灌输于学生者也。何故许多学科不能于教授收此等效果?因各教员深恐任学生自作陷于错误,必遇事由为教员者示一方法,生吞活剥地令学生承受,于是学生虽承受得许多,每无心得,一到亲自实验,学生遂茫然无所措。殊不知学生自做一事,幸而不错固好,即有错误者,错误次数愈多,经验愈多,能于几次错误中经验出来,所得真理,始能永远不忘。譬如算学教员预为做种种算式教授学生,不由学生自演,固可即时了解,然自己未于苦中寻求,旋得之亦旋失之矣。故墙上加以砖灰,终难永久。若令学生自演,始虽不免错误,经几次错误后,而求出一的确得数,将印入脑里者至深,终身不至遗忘,此固不独算学然也。因此知墙上砖灰之教育,万不能养成学生之知识,知识为行为之重要标准,不能养成知识,即是不能养成道德。

鄙人今日所讲者有三种:第一社会道德;第二判断能力;第三实行能力。现有一怪现象,即有一等人虽不能做事,然不失为一好人,而能做事者,则又疑彼为野心家、好事者。如何要知为行之故,故此节讲如何能实行方法。

旧式教员,多将题旨看错,即以学生为吸收水分之海绵,能将种种知识装入学生脑里为已足,后此彼能将所知者一一行出来否,则不过问。殊不知事重在行,知一点,则须行一点,且与其多知而不能行,反不如少知一些,而能即知即行之为有益。此鄙人深望于有教育之责者大大注意也。

 

 

64  1919年10月10日杜威在山西太原大学校礼堂的讲演,胡适口译,原载《杜威罗素演讲录合刊》,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