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造力的实质及测量

创造力的实质及测量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力的源泉来自无意识的初级心理过程,当无意识的驱力能量没有被压制而得以升华,并且能与次级心理过程相互协调时,创造性行为便产生了。与上述观点相对立的是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他们提出的创造性投资理论被西方学术界认为代表了“创造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斯腾伯格认为,创造性的实质即是“个人心力资源的投资”。这是一个创造力测量方面的问题。

第三节 创造力的实质及测量

一、创造力的实质

创造力是一种极为复杂、珍贵的特性,长期以来,虽然关于创造力的理解与构想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可以概括为“灵感无意识说”和“理性意识说”两类,即创造性的“意识与无意识之争”。

(一)无意识观点

“无意识本能”学说与“认知的初级加工”观点是创造力无意识观点的代表。创造力是无意识的观点最早是由柏拉图提出的。此后的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影响深远的“无意识本能”学说,以及克里斯关于创造力是“认知的初级加工”的观点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除了有理性的、受自我控制的次级心理过程之外,还有着无理性的、受无意识控制的初级心理过程。创造力的源泉来自无意识的初级心理过程,当无意识的驱力能量没有被压制而得以升华,并且能与次级心理过程相互协调时,创造性行为便产生了。(13)

克里斯提出,创造性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在初级加工——次级加工的连续性上。初级过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联想的、类比的,相对于抽象概念而言,是以具体图像为特征的,可见于正常状态(比如做梦和幻想),也可见于异常状态(比如精神失常和催眠状态)。次级过程的认知是抽象的合乎逻辑的,清醒意识状态下以现实为导向的思维。富有创造力的人比缺乏创造力的人更能在初级过程思维模式和次级过程思维模式间转换。根据克里斯的理论,一方面,创造性灵感包含着向意识初级阶段的一种“后退”,因为初级过程的认知是相互关联的,它有利于发现心智要素间的新组合;另一方面,创造性的详细阐述包含着回到一种次级过程的状态,因为没有创造力的人在初级——次级过程的连续体中,某一点或多或少出现了“阻塞”,所以他们没有创造性的想法。(14)

上述两种观点比较接近,可以说,克里斯的“认知的初级加工”观点是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本能”学说的发展或是另外一种表述形式。

(二)“理性意识”学说

与上述观点相对立的是创造力的“理性意识”学说。培根在《新工具》一书中指出,意志和情感是迷信和任意性的根源,是阻碍人的理性创造性的根本因素。本质上说,有意识的思维是聚合性思维,它使人们的思维状态更清晰、更稳定。(15)因此,意识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创造性本质上是在意识层面上进行的有意识地去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意识的和理性的规律决定着认识的本质,创造性认识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决定了认识的方向性。

(三)华拉斯的“四阶段理论”

华拉斯的“四阶段理论”认为创造性活动是无意识和有意识活动的统一。

英国心理学家华拉斯1926年提出了创造过程的“四阶段理论”。他分析了前人的研究后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1)准备阶段。创造主体在这个阶段已经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开始围绕问题搜集资料,并寻找和尝试初步的解决方法。

(2)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创造主体并没有做什么意识性的工作,主要是潜意识参与,孕育有关方案。

(3)明朗阶段。在这个阶段,创造性的新意识开始出现,以前的困扰被一一化解,问题顺利解决。

(4)验证阶段。这个阶段是对创造性过程的反思。如果检验证明方案是好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否则上述过程必须重新进行。

尽管华拉斯的“四阶段理论”很有影响,但他的解释并不是解决创造力本质“意识与无意识之争”的最终答案。(16)最近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对创造性认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如生成探索模型等,这些观点有助于解决关于创造力本质的争议。

(四)创造力的生成探索模型

近年来,福克等人提出了创造力的生成探索模型。这一模型把创造力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生成阶段和探索阶段。在生成阶段,人们建构了心理表征,这种心理表征被称为前发明结构,它具有某些促进创造性发现的属性。在探索阶段,这些属性为前发明结构赋予意义。如果探索成功,那么就有可能产生创造性的产品;如果不成功,则退回到生成阶段,以产生新的前发明结构或者修正原来的结构。创造性思维以循环的方式使用生成性认知过程和探索性认知过程(图7-4)。产生探索模型非常概括,可以解释从概念结合到想象、到顿悟等方面的问题。这一模型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交替进行生成和探索这两种过程,根据具体任务的要求和限定条件来精练结构。

(五)创造力的投资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过去的各种创造力构成理论大多强调其中的某

img42

图7-4 生成探索模型的基本结构

前发明结构建构于早期的生成阶段,在探索阶段得到阐释。通过修订“前发明”结构和重复这个循环,最终的创造性顿悟可以聚集在具体的议题或问题上,也可以在概念上得到扩展。对最终产品的约束可以在生成和探索阶段的任何时候添加进去。一或某些方面,而忽视、排斥其他方面,因而都不是对创造力作完整的解释。他们提出的创造性投资理论被西方学术界认为代表了“创造性研究领域的最新成就”。

斯腾伯格认为,创造性的实质即是“个人心力资源的投资”。创造力投资理论借用“投资”术语的原因是:创造力和投资有很大的相似性,如都需要胆大、敢于冒险、敢于采取与众不同的行为、对环境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选择力等;方式都是投入;效果都是收益远远大于投入等。创造性投资理论认为,可以从资源、能力、观念、评价四种水平来理解创造力。具体来说,创造性的基本资源有以下几种。

(1)智力:信息的输入、转译、加工、输出过程;

(2)知识:有关的经验体系、知识结构;

(3)思维风格:智力活动过程的倾向性。它代表一种倾向而不是能力本身,处于能力与人格之间。创造型个体常常具有立法式智力方式;

(4)人格特征:包括对模糊的容忍度、毅力等;

(5)动机:是驱使个体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动力,如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强度如何等;

(6)环境:环境是激发还是阻滞思路,所提供的信息量充分与否等,直接影响到创造力的发挥。

以上六种资源在创造力中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互相影响,共同起作用的。首先,这六种资源不同程度、不同侧面的结合可构成若干种不同具体领域的创造能力。其次,这些创造能力产生相应领域的创造性观念组合,最后变成可供评价的创造性产品。斯滕伯格和卢伯特根据这一理论指出,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关键是创造力六种成分的投入和它们之间的凝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低创造力的原因在于人们没有投入“足够且合适的成分”,因为这六种成分必须经有效聚合后才能产生出高创造力来。

二、创造力的测量

创造性人才的发现和创造性学生的鉴别,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工作。因为鉴别人的创造性这样一种高级的智慧品质,必须以新颖的、独特的客观指标进行评价,而不能依靠现有的知识或经验。

如果想挑选一个最好的小说家、艺术家、企业家或首席执行官(CEO),你一定想要选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呢?这是一个创造力测量方面的问题。

托兰斯在1979年总结此前关于创造力的心理测量学研究时指出:

创造力测验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包括认知—情感技能的测验,如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另一类是试图了解人格特征群的测验,如阿尔法生物学调查表……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试图提出一个论题:创造力本质上是不是一种包括经验的开放性、冒险性和自信心的人格特征群,创造性思维中的理性和逻辑思维等认知过程是否与高IQ儿童所用的那些认知过程完全相同。(17)

目前心理学主要是从四个特定方面对创造力进行测量:创造性过程、与创造力相关的人格和行为特征、创造性产品的特征以及培养创造力的环境属性。

对创造性过程的测量主要以发散性思维为指标,通过使用成套的发散性思维测验来寻求对创造性过程的量化。发散性思维测验要求被试对特定的提示做出多种反应,这一点与其他大多数只需要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准化成就测验或能力测验形成鲜明的对比。

最初的发散性思维测验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SOI)的发散性产品测验、托兰斯的创造性思维测验(TTCT)以及盖泽尔斯和杰克逊等人编制的测验。这些测验被广泛运用于创造力研究和教育中,是创造性过程和潜力的一种常用测验。对创造性个体的测量是试图测量与创造性个体有关的创造力的各个方面。了解创造性个体特征的测量手段是多样化的,包括对过去行为、个性和成绩的各种自我报告法和教师/外部评价法,主要测量人格特征和创造性个体过去的行为两个方面。

创造性人格方面的测量工具在创造力研究中应用得非常普遍,通常用来测量那些高创造性个体所共有的个性特征,包括发现才能的团体调查表和发现兴趣的团体调查表、你是哪种人、形容词核查表的特殊评分维度以及16人格因素问卷等。通过分析用各种相关工具研究所得的结果,戴维斯认为,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包括:对自身创造力的意识、独创性、独立性、冒险性、个人精力、好奇心、幽默感、受复杂事物或新异事物的吸引、美感、头脑开放性、需要隐私、洞察力强。

测量工具的编制,不仅涉及到了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遇到了客观成就方面评价的困难,而且可量化的客观标准也难以制定。因此,编制创造性测验工具自然会遇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经过近半个世纪许多科学家的艰辛探索,比较成功地总结出了一些根据客观的测验结果来评定个体创造性高低的方法和工具。在此我们介绍几种国内外通常使用的测验方法。

(一)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

目前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应用最广的创造性测验,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编制的创造性思维测验。该测验是在一项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和促进儿童创造力的长期研究中发展起来的量表,其适用范围已超出儿童阶段,从幼儿园的孩子到研究生都可以使用。其中四年级以下的儿童采用个别口头方式施测,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则用集体方式施测。它由言语创造性思维测验、图画创造性思维测验以及听觉创造性思维测验三套分测验组成。每套都有两个复本,以便能够满足在研究中对创造性进行初测和复测的需要。

言语分测验包括五项内容:①产品改进。如要求儿童列出最聪明、最有趣的产品改进方法,或以不寻常的方式变化物体,使其玩起来更有趣。②指出不寻常的用途。③发现独创性的解释。④合理的猜测。⑤纯粹假想。像“假如每个人都有六个手指头,生活中将会怎样?”此测验以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计分。

图画分测验包括图形构造、未完成图形和圆圈测验三项内容。按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和精致性计分。

听觉创造性测验包括声音与想象、象声词与想象两项内容,根据独特性程度计分。

综合上述三项分数便可取得受测者的创造性思维的总分数。托兰斯以这一方法测量了200多名中学生的创造性,并追踪他们22年以后的实际成就。结果发现中学时代的创造性思维测验成绩与受测者成年后所取得的创造性成就大小,有着显著的一致性。有趣的是,这位美国学者还对中国人的创造性思维测试结果与欧美国家的人作了比较,发现中国人的测试成绩一般落后于发达国家人的测试分数。1995年香港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中国小学生在图形测验时,比美国小学生的成绩高,但在言语和听觉测验方面,表现得比美国学生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我国的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方面,没有欧美国家的人那么重视。

(二)加利福尼亚创造力测验

这是吉尔福特等人于1967年编制的用来测验发散思维的量表。该测验有言语测验和图形测验两个部分,共包括14项内容。

(1)词语流畅。要求迅速写出包含一个指定字母的词。

(2)观念流畅。迅速举出属于某一类事物的名称。

(3)联想流畅。列举近义词。

(4)表达流畅。写出每个词都以指定字母开头的四个词语。

(5)多种用途。给一个指定事物,要求尽量列举该事物的各种不寻常用途。

(6)解释比喻。给出包含比喻的一些不完整的句子,要求用不同方式来完成。

(7)效用测验。尽可能地列举一件物品的用途。

(8)故事命题。为短故事编出题目。

(9)推断结果。假设一可能事件发生,要求列举出该事件造成的各种可能后果。

(10)职业象征。给出一个符号或物体,要求尽可能列举其所象征的职业。

(11)作图。给定一组图形,要求用这组图形画出各种事物。

(12)略图。把复杂的图形简单化,组成尽可能多的可辨认物体的略图。

(13)火柴拼图。用火柴棍组成一定的图形,要求移动指定数量的火柴棍,使剩下的图形达到指定要求。

(14)装饰设计。给出一般物体的轮廓图,要求以尽可能多的不同设计方法加以修饰。这一测验适用于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集体测试,有严格的时间限制,按一定的操作规则进行。

(三)芝加哥创造力测验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两位学者盖策尔斯和杰克逊也发明了一套测验创造性的工具,它由五个分测验组成。

1.词汇联想测验

要求被试对“螺丝”“口袋”一类的普通词汇尽可能地多下定义,根据定义的数目和类别记分。

2.用途测验

要求对像“砖”一类的普通物品说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用途,根据用途的数目和独特性记分。如有的受试者从“造房子、铺路、砌围墙、打人、睡觉当枕头、作尺子”等方面列举砖的用途,其得分就可能低一些;而说出“砖可以拴一只猫”“坠苫布”“作砝码或门拴”之类的答案,则可能得高分。

3.隐蔽图形测验

向被试呈现18张画有简单几何图形的图片,要求找出隐蔽在这些图形中的复杂图形。

4.寓言解释测验

呈现四段没有结尾的寓言,要求给每个寓言都续上3种不同的结尾——“道德的”“幽默的”“悲伤的”,根据结尾的数目、恰当性和独特性进行记分。

5.组成问题测验

要求被试用所给的材料尽可能组成多种数学问题,再根据问题的数目、恰当性和独特性记分。

这一测验一般适用于小学高年级至高中阶段的学生。使用上述创造性测验的工具,还需要注意客观的施测和科学的解释,这样才能保证创造性鉴别工作的信度和效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