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发展战略的类型

教育发展战略的类型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发展战略的类型依分类标准不同而有所区别。教育发展战略按教育的层次可分为初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等教育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按教育类别可分为普通教育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成人教育发展战略和远距离教育发展战略。

三、教育发展战略的类型

教育发展战略的类型依分类标准不同而有所区别。教育发展战略按教育的层次可分为初等教育发展战略、中等教育发展战略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按教育类别可分为普通教育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成人教育发展战略和远距离教育发展战略。下面我们重点分析按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导思想、服务手段和建构方式来进行的分类。

教育发展战略依据目标可以分为人的全面发展战略、教育普及战略和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前面已经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统一体,人和自然、人和社会、人和思维的统一是通过实践来实现的。实践的内容和结果不同,人的发展面貌也就有所不同。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在社会分工尚未出现的史前社会,人的发展显得原始地全面。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以至于废除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前提。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手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和发展综合技术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制定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战略认为,在当代社会,尽管还存在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但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正在随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的不断变革和教育的发展而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教育正在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日益紧密地实现这种结合,因此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教育普及战略认为,争取教育机会平等,实现教育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普及,让人们有更多选择受教育的机会和自由,是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许多发达国家已经把教育普及到高中,但就世界范围而言,普及教育远远没有完结。发达国家需要在普及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普及高等教育,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在争取初、中等教育的普及和让更多的中学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一战略强调通过普及教育来实现人的平等与自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克拉克·克尔指出:“普及教育能减少阶级和社会地位对个人进步的障碍。它能通过教育人们离开历史上待遇低的职业(于是那里工资增加),进入历史上待遇比较高的职位(于是那里工资相对下降),有助于使所得收入平等化。它能帮助人们在他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例如保健和消费支出)成为更好的决策者,从而有助于使个人生活机会最大化地得以平等化。它能导致人们更大地参与政治过程,从而拓宽权力的分配。它能导致人们对同辈更大的忍耐和尊敬,从而更加自动地关心他们的福利。它能导致人们更加强调对所有个人的权利和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2]教育普及战略的实施派生出义务教育,这是20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

应该看到,1990年3月5—9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基金会、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联合在泰国宗迪思举行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全民教育战略,属于基础教育普及战略。该战略认为,读、写、算、口头表达和解决问题等基本学习手段和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学习内容的获得,是当今社会人们的基本学习需要,因为人们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作出有见识的决策并继续学习,就需要这些基本学习手段和基本学习内容。这种需要可以使任何社会中的任何个人有能力并有责任去尊重和依赖他们共同的文化、语言和精神遗产,促进他人的教育,推动社会正义事业,保护环境,宽容与自己不同的社会、政治和宗教制度,从而确保坚持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和人权,并为这个互相依存的世界建立国际和平与团结而努力。因此,必须把满足基本学习需要作为全民教育战略的目标。该战略还提出了实施全民教育的五个战略设想和三个战略要求。这五个战略设想是:①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②强调学习;③扩大基础教育的手段和范围;④改善学习环境;⑤加强伙伴关系。这三个战略要求是:①创造一种支持性的政策环境;②调动资源;③加强国际团结。在此基础上,该战略还制订了国际、国家和区域三级优先行动计划[3]

还应该看到,1994年6月7—10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西班牙政府联合在西班牙萨拉曼卡举行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特殊需要教育战略,是一种针对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青年和成人而制定的教育普及战略。该战略认为,特殊教育需要是指来自残疾或学习困难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教育需要;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必须有机会进入普通学校,而这些学校应以一种能满足其特殊需要的儿童为中心的教育学思想来接纳他们,以确保每个人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只有把所有普通学校都变成服务于社区内所有儿童的全纳性学校,才能充分实现教育进步和社会融合;为此必须确立有利于实施特殊需要教育的国际、国家和区域三级战略行动指导方针,即通过政策和组织的引导、学校的努力、教育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外界的支持性服务、优先领域的确立、社区的配合、资源的支持和国际多层次多领域多方面的合作,来促进特殊需要教育的发展。[4]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在人力资本理论的推动下形成的。该战略认为,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是一种资本形态,因为它是未来满足或未来收入的源泉,其基本特征是:①它存在于人身上;②它具有提供某种价值的未来服务的经济属性;③它通过向自身投资来获得。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一样,都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不同的是,物质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人力资本则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教育是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手段,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应该从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意义上认识教育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

教育发展战略依据指导思想可以分为追赶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前者是指一国从某种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出发,运用行政手段,保护和优先发展某些由市场力量难以大规模发展的教育部门,以确保优先发展某些经济部门所需的人才;后者则是指一国依据教育成本—效益率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教育结构,通过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竞争机制和相对教育要素价格来反映教育供求和人才的相对稀缺性,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教育投资的整体效率。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所采用的就是这种教育发展追赶战略。

教育发展战略依据服务手段可以分为横向联合战略和纵向协作战略。横向联合战略是指作为办学法人的各级各类学校,同其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在产、学、研、教育投资等方面进行联合,使联合双方都受益,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科技研究的结合更加紧密,使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更加通畅,使学校的服务职能更加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使教育更好地依靠社会力量办学,更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从而实现教育的更快发展。纵向协作战略是指作为办学法人的各级各类学校,同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在人才培养与就业、教育管理与投资、科技研究与普及等方面进行协作,使教育的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更加协调,使教育的运行和调节更加一致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这两种战略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学校不是自主办学的法人,企业不是自主经营的法人,学校和企业各自按计划办事,对相应的上级机关负责,学校与企业之间很少发生直接的横向联系,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之间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不存在市场供求意义上的所谓协作,因而不能分别派生出这两种战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成了自主办学的法人,企业也成了自主经营的法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通过市场联结沟通的横向关系,因而可以分别派生出教育发展的横向联合战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行政机关与学校之间除了保持着行政上的上下级关系之外,还存在着由市场供求意义上的协作关系,因而可以分别派生出教育发展的纵向协作战略。

教育发展战略依据构建方式可以分为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教育发展创新战略是指围绕教育思想创新、教育体制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结构创新、教育技术创新等教育创新而制定的教育发展战略。它是正确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各国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教育相对独立性使然。教育发展模仿战略是指一国或地区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的某些成功做法而制订的教育发展战略。一国教育模式、结构及发展水平通常是同该国经济和社会的模式、结构及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这是教育发展规律使然。如果说一国教育发展同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是确定的,那么,当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模式、结构及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历史上某个时期的状况相似时,其教育的模式、结构及发展水平也应同发达国家该时期的状况相似或相近。因此,发展中国家相应地借鉴历史上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某些成功做法,来促进本国教育发展,是可行的。由于教育创新是永恒的决策主题,国与国之间采用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特点的教育发展模仿战略,也必然是一种普遍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