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若忽视了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教师职业技能也是教师业务素质的体现,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明确教师的职业技能,必须对技能的确切内涵进行分析,以明确技能的本质属性。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界定问题,说法不一。教师职业技能的职业性是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

科教兴国,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社会对教师寄予了崇高的期望,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毋庸置疑,培养优秀教师必须走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专业化意味着对教师有一定的专业标准要求,即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卡尔·桑德斯(Carl Saunders)指出:“所谓专业是指一群人在从事一种需要专门性技术的职业。专业是一种需要特殊智力来培养和完成的职业,其目的在于提供专门性的服务。”因此,教师首先是一个职业,只有当其职业中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其他行业的人员不经过艰苦的培训就不具备入职资格的水平,才能谈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师范专业学生的第一要务是练就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若忽视了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教师职业技能也是教师业务素质的体现,是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技能的概念

虽然人们经常提到技能,但技能的确切内涵及要素,人们对此认识不一。总体来说,有四种关于技能的概念:① 技能是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操作行为;② 技能是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③ 技能是在工作中具体采用的活动方式;④ 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心智活动方式。纵观这四种概念,可以发现它们的内涵不同:第一种概念认为技能是一种操作行为,第二种概念认为技能是一种能力,第三种和第四种概念认为技能是一种方式,即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可以说以上对技能概念的描述,反映了技能的不同属性。

概念可以有很多种属性,但本质属性是单一的。要明确教师的职业技能,必须对技能的确切内涵进行分析,以明确技能的本质属性。为此,必须明确技能的要素。

要素是构成事物既相独立又相联系的基本成分,也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活动、顺序、标准是构成技能的三要素。任何技能均可以被分解成不同的活动或动作,技能的最基本活动或最小的单元是动作。动作主要是肌肉、骨骼运动和与之相应的神经系统部分的活动。活动也可以被分为以上两类。多个动作或活动是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进行练习的,这种顺序不能颠倒。而且,这种按一定顺序进行的活动或动作,必须达到某些标准,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按照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迅速、准确、流畅、娴熟地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

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智力)技能两类。前者主要表现为书写、实验、唱歌、绘画、体操等一系列身体外部动作合乎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后者主要指借助于内部语言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是在认识特定事物,解决特定问题时感知、记忆、想象、思考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合乎法则要求的组合方式。在现实中,许多技能兼具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两方面的成分。因此,可以根据以上内容将技能定义为:将一系列动作或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能够完成某种任务或达到某种标准的组合方式。

(二)教师职业技能的概念

关于教师职业技能的界定问题,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教师职业技能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一系列教学活动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达到某种教育教学标准的组合方式(温砚鹏,2008)。也有人认为,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教师能否把教学工作开展得生动活泼,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形成教学艺术的关键,也是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王伟,1999)。

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教师素质的具体体现。荀子提出了教师应有“师术”的观点,指出:“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也就是说,要成为教师,需要具备四个条件,即有尊严而使学生起敬,年高而有威信,讲课有条理而不违礼法,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除此之外的基本条件是掌握广博的知识,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教育观念日益更新、教育对象日趋广泛的现代社会中,不经过严格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不具备一定的技能,更是难以胜任教师的工作。作为教师要很好地履行职责,既需要有基本的师德修养,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掌握能对教材和各种影响学生的因素进行教育加工、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组织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能力,保证教育教学工作迅速、准确、有效地进行。

教师素质是教师职业对教师个人提出的内外品质上的要求,具体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其中的文化素质和智能素质合称为业务素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及其程度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职业技能作为教师业务素质的体现,是在实践中经过反复的训练、练习而形成的。但训练需要以掌握知识、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为基础,也要受到教师个人学识水平、思想觉悟、个性特征及生理状态等方面的制约。

教师职责的复杂性、特殊性,使做一名称职的教师,尤其是做一名优秀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结合“技能”的定义,考察教师的劳动特点,笔者认为,教师职业技能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练习、训练,形成并巩固下来的迅速、准确、流畅、熟练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及智力活动方式的总称。

(三)教师职业技能的特点

教师职业技能既是教师业务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师发挥教育教学功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教师职业技能虽然与其他行业的职业技能有许多一致的地方,但更主要的是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特殊性。

1. 社会性与时代性

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植根于社会的沃土之中,其形成与发展既受社会上其他行业职业技能的深刻影响,又对其他行业的职业技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需求首先制约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同时,现时社会主导性的行为价值观念也制约着教师不能完全独立于社会公认的行为价值观而自行发展。教师的职业活动,一方面要以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在运用先进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发展时,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鼓励学生的上进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职业性

教师职业技能的职业性是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劳动特点是由教师劳动的对象、劳动的手段和劳动的目的的特殊性决定的。这些特殊性,使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艰巨性、规范性、紧张性、长期性、群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的特点。而这些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职业活动中要运用一系列独特的行为方式,即职业技能。为此,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职业技能,既要掌握广博坚实的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成为一名“学者”,还要善于从事种种教育教学活动,成为教育方面的“临床专家”,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 示范性

教师职业技能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决定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都具有明显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任何教师,不管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不管他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其职业技能的表现和发挥情况,都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文明习惯、道德风貌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赖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教师应努力掌握教育职业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 复杂性

教育现象及教学任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复杂性。教师的任务是全面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发展,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进步、智力能力的发展,又要关心他们思想政治的进步和身体健康;既要在课内全面系统地传授知识,又要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这种劳动对象的主动性和多样性,要求教师通过细致观察,做出准确判断,因人而异地制定施教方案并灵活地进行调整。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是综合处理矛盾运动的过程,要求教师解决知与不知、知与行、学与思等矛盾,把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认识与能力,把政治要求、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品德与行为,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技能水平,便于在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并及时解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