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亚文化圈相同的龙王信仰

东亚文化圈相同的龙王信仰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舟山民间认为是东海龙王的生日。舟山群岛与韩日等国同在东海海域内,舟山海洋龙信仰作为中国龙信仰的门庭前哨,同样对韩日等国的海岛民众产生过类似的影响。韩国济州岛人的龙王信仰中不仅有龙王,还有龙国官吏龙女、龙使等庞大体系,与舟山渔民传说中的海底龙国如出一辙。以上这些,说明了舟山与东亚诸国的海岛渔民对龙的信仰是同源同脉不同枝而已。朝鲜和日本亦有举行迎接龙王仪式和龙王祭典等。

海为龙世界,岛为龙故乡。

海岛龙俗随处可见。

在舟山,昔有幼童设龙杆(竹棒)一根,杆上扎野杜鹃花和纸制龙头,三五人跳跃舞动,作为一种游戏玩耍。野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冬春之际烂漫在舟山群岛各山坡上。它如火如荼,灿若蒸霞,相传是古蜀国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鸟,悲啼时口吐鲜血滴落所化。望帝象征人间的“龙”,所以,这一习俗是舟山龙信仰在儿童游戏方式上的体现。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日。舟山民间认为是东海龙王的生日。“二月二龙抬头”之俗,见于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

二月二日,曰龙抬头,放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

二月初二,也是古之所谓中和节。是日,所食之饼谓之龙鳞饼,所食之面谓之龙须面。那日还有很多忌讳,比如女子闺房中忌动针、刀和剪子,怕“扎龙眼”;忌去井边、河边打水担水,恐惊了龙把好年景给破坏了;忌洗衣,洗衣就是“搓龙皮”,恐伤“龙皮龙体”。

据《清史稿》中记载:“(乾隆)五十五年(1790)五月,定海舟山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按照民间说法这是“伤了龙体”。

民间还有打油诗曰:

二月二,龙抬头,

天子耕地臣赶牛。

正宫娘娘来送饭,

当朝大臣把种丢。

春耕夏耘率天下,

五谷丰登太平秋。

人间皇帝也是“龙”,是真龙天子,因为二月初二这天一般在惊蛰之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三月半会是舟山旧时最主要的龙俗活动之一。其中龙舞作为一种游艺节目,列入四乡民众祭祀龙神的行会队形之中。最著名的要数舟山本岛白泉崇圣宫举行的三月半庙会。白泉一带有四个龙潭:龙堂龙潭、潮面龙潭、高道山龙潭、灌门龙潭。著名古井有万金湖井、水管口井、和平凉潭井、河东龙眼井。另有九龙潭、望娘河等,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和故事。

父老相传:白龙乘云而下,双睛注地,遂成龙渊,泉水终年不枯。故后人取名为“白泉”。

1855年腊月,曾在白泉虞家建造祭龙门殿。1894年,光绪帝授直录道员王修植转奏,白泉等六庄乡民以祀龙神,为求天下太平,民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凡逢丰收年间,请求展举祭祀龙神社会。光绪帝恩准,民间可在三月十五举行庆祀活动。

庆祀游赛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二日,这种大型社会活动往往将集体祭祀、庆典、文化、娱乐、文体游艺融于一体。有白泉、皋泄、干石览、马岙、洞岙、甬东六大庄,136社会,64社龙,数万名群众演员参加游艺。行会伸展范围至义页河、吴谢两乡。开路老龙有白泉唐夹岙的永兴会,开路二行有白泉小柯梅的永龄会,余下有白泉繁强田舍王的永清会、白泉十字路吉庆会、皋泄潮面东湖永泰会、皋泄潮面张家顺兴会等64行。

表演场设在白泉街道崇圣宫,以盘龙阵为主体比赛。

在崇圣宫草子地里(铺有盘龙阵记号),塘夹岙老龙压阵、小柯梅二龙戏球、数百名演员挥舞参加彩龙行赛。演员手持龙杆,一人持龙头,以翻、滚、跳、举、穿等动作表演。自由小龙不受规约,故表演闲散,毛家小龙四处串游,常常会把老龙龙阵穿乱。会后在崇圣宫旗杆中扬起大令,告示庄民。

庆祀游赛以定海甬东三联社、宝马会、宝象会、宝狮会为最晚达到,这些社会位于白泉与甬东两庄分界的唐皋岭后,全队鸣炮聚号,负责祭祀的柱首把早已备好的祀品,在老殿先行供祭,柱首三叩九拜,跪着高喊祀文。礼毕,请出香鼎,再到崇圣宫祭祀,然后排列仪仗。仪仗先以每社会举小令旗者带头,头戴面具,(大头壳子)的开路先锋跟在旗后。接着,总柱首持大令指路,四面旗帜锣开道,执事牌、金席(半付金銮驾)万人伞、大纛、彩旗、狮子、龙灯、调船、火炮、乐工等排列有序。跳蚤舞、高跷殿后,人像会、古阁、莲灯、抬阁抬在中间,同时有器乐打击,乐器伴奏。曲调有民乐曲《三六》《渔游春水》,吹打乐《三番锣鼓》,丝竹乐有《四合如意》《错仙花》,丝竹锣鼓《一江风》《细则》《将军令》。曲调流畅,感情朴实,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海岛特色。

64条社龙在崇圣宫前大摆盘龙阵,舞毕串乡游行队伍开始行走。队行排列蜿蜒数里,沿途围观者众多,道为之塞,有顶礼膜拜,有随伍而行,有默默祈祷,更有欢呼雀跃,各尽其态。一路上笙簧炮鸣,钟鼓合乐,高手巧赛,万民同乐。

舟山群岛与韩日等国同在东海海域内,舟山海洋龙信仰作为中国龙信仰的门庭前哨,同样对韩日等国的海岛民众产生过类似的影响。在中原势力未有效抵达东夷部落沿海地带的时代,舟山群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等所构成的整个东海,也就是今日东北亚海域的最核心部分,各色人等凭借舟楫,已经开始了早期的交往和贸易,以致文化习俗相融互通,流传至今。

世居东海的舟山岛民和韩日岛民,由于天天与大海打交道,受龙的“神性”影响甚深。他们的生活、命运、祸福,都无不与龙的传统意识联结在一起。把东亚诸国龙图腾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在舟山渔民的龙信仰中,人间帝王即为真龙天子,穿龙袍,戴龙冠,住在蟠龙绕梁的皇宫里,实为龙之象征。在日本,日本的首代天皇神武之祖母丰玉毗卖是条长达20多米长的鳄龙。在日本的《尘添壒囊钞》一书中还说:“应神天皇乃海神之子,故留有龙尾”。在朝鲜古籍《高丽史》记载中,作帝建娶龙女为妻,生下四位龙子。作帝建就是高丽太祖王建的祖父。

舟山渔民的龙王信仰,日本和朝鲜都有类似存在。舟山有四海龙王之说,朝鲜有东海龙王国,另有五龙宫和龙王皇帝国之说。韩国济州岛人的龙王信仰中不仅有龙王,还有龙国官吏龙女、龙使等庞大体系,与舟山渔民传说中的海底龙国如出一辙。在日本的龙宫神话《平家物语》中,认为“波浪之下才是美妙的极乐净土”;在《丹后国风土记》中,龙宫的装饰“地如铺玉,亭台掩映成荫,楼堂玲珑精巧,其雄美秀丽未曾见闻”;在《日本书纪》中,龙宫“宫墙齐整,台阁玲斑”,还记载有八大龙王之说。这些与舟山流传的东海龙宫的神话又是何等的相似。以上这些,说明了舟山与东亚诸国的海岛渔民对龙的信仰是同源同脉不同枝而已。

舟山,造船信仰中视船为木龙,有龙眼,有龙灵习俗;日本和朝鲜虽无木龙之说,但船眼习俗亦为龙眼。在祭典仪式中,舟山有供龙王、请龙王、求龙王、谢龙王等习俗,以乞求渔业丰收,或为死在海里的游魂超度。朝鲜和日本亦有举行迎接龙王仪式和龙王祭典等。在朝鲜,当龙王作为村落神时,龙王的地位更高,供品更丰厚。在朝鲜渔民的日常生活中,女子怀孕梦中见龙,就说明怀上了贵子。梦龙升天,预兆为天子。渔业丰歉,取决于龙王,等等,这些都与舟山渔民的龙俗相同。

日本学者大林太良在《东亚有关海的民间信仰》一文中说:“日本的龙宫诸神不喜欢刀具,在千叶县的富崎憎恶向海中抛投金属物。”他还说:“这一禁忌源自龙蛇忌金属的信仰”。[6] 这与舟山渔船过灌门海域时向海面投金属物以震慑龙王相一致。有趣味的是,这一现象在朝鲜也大抵相当。

在舟山渔俗中,新船出海谢龙王,遇到大鱼要散福,都要“以米饭投海饲鱼族”,有的渔民要把捕到的第一条大鱼放归大海,这种拜龙习俗,恰恰吻合于朝鲜的“鱼布施”之风。

龙王作为一种图腾信仰,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更非短暂之际所能消失,其魅力正在于它的无穷无尽。舟山群岛作为中国东海之外缘岛屿,因这种特殊性的历史和区域上的关系,其海洋龙文化对东亚诸国产生深刻的影响。舟山群岛自然成为东亚龙文化传递和交流的前哨站和契合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