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6—19日,由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复旦大学及上海外国语大学共同主办,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合作承办的“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韩国、日本和美国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并提交论文70余篇。复旦大学副校长薛明扬、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升先后致辞。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主持了会议。本次年会是近年来中外关系史学界层次较高、规模较大的一次学术盛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尤其是传统汉文化圈国家的专家学者的重视。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东亚汉文化圈在近现代以来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中国和平崛起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双重国际背景下,汉文化圈将来的演变方向、东亚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发展走向以及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和崛起后对东亚国家的外交政策已成为中外关系史学界和国际关系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代表们以历史、现状和未来三个时段,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次、多角度系统、全面地总结和研讨了东亚汉文化圈及汉文化圈国家间关系的形成过程、历史演变、现实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会议共举行2场大会报告和16场分会场报告。学者们研讨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六个议题:(1)大中华帝国时代:中国与东亚汉文化圈关系体系以及东亚国家在汉文化圈中的地位与作用;(2)列强东侵时代:中国与东亚汉文化圈关系的裂变暨日本灭亡韩国和侵略中国对汉文化圈的冲击;(3)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与东亚汉文化圈各民族独立运动互相支持暨东亚各民族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大意义;(4)冷战时代:中国与东亚汉文化圈国家关系的扭曲暨中国的东亚政策;(5)后冷战时代:中国与东亚汉文化圈国家关系的全面调整暨中国的东亚政策;(6)全球化时代:中国与东亚汉文化圈国家实现区域合作的前景、模式暨21世纪中国与东亚关系的展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