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者人格

旅游者人格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背包旅游者的人格特征显然不同于那些喜欢参加旅游团、被导游带着四处参观旅游景点的旅游者。了解了旅游者的人格,也就能全面把握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现象、需求特点等,也就更有利于我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因此,本章主要研究旅游者的人格的含义、特点、类型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并运用PAC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和有关旅游服务中客我交往中的一些现象。

第五章 旅游者人格

【导入案例】

一路向北,勇敢地出发

其实就像《蓝莲花》里唱的,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然而你知道,我并不仅仅是向往而已。

生命是一个上下起伏的波。旅行的时候,那种动荡的曲线更接近于生命的本质。所以,我们内心感到安定,以及无比的强大。

我在QQ签名里写道:爱音乐、爱生活、爱户外、爱LOMO。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会说,生命是用来浪费,才华是用来挥霍的。大抵是因为年轻,所以才会这样嚣张地说。可是多年以后,我们究竟还有多少勇气打破现实,实现心中小小的渴望,而那些出行的蠢蠢欲动又该如何去平复呢?

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来说,在旅行的过程中学会感谢以及宽容,让我变得更加勇敢以及平和。我相信生活、相信童话、相信爱情、相信奇迹、相信永恒、相信一切所有美好的东西。

1月17日出发,2月6日回家,历时21天。我的行程路线为:宜昌-武汉-哈尔滨-齐齐哈尔-漠河-北极村-哈尔滨-牡丹江-绥芬河海林长汀-雪乡-哈尔滨-长春-吉林-敦化-长白山-沈阳-武汉-宜昌。出发前的行程其实只到雪乡就停止了,这还不到整个行程的一半,其余的地方打算走到哪儿算哪儿。我一向信奉:只要有嘴巴,就不用担心太多。

最早想去东北的念头是3年前,看到关于漠河的介绍。翻出地图来看:北极村,在地图的最顶端,已经再也没有任何前进的道路了。对我来说,“神州北极”漠河和西藏一样,一个神秘的、容易造梦的地方。地理位置的最北,二十多小时的极昼和绚丽五彩的北极光,以及零下40度,一个个的光环吸引着我一路追随而去。所以,我去漠河,在冬季。

这个冬天刚好结束一段工作,我死皮赖脸地不找工作,窝在家里。我迫切地想要出发,出发吧,出发吧!这突然之间的强烈的渴望和冲动来得那么迅猛、那么急不可耐,使我无法按捺。于是我开始埋头研究路线,然后企图在网上找到同伴,在未果的情况下,买好车票,背上65L的大包,一个人就莫名其妙地上路了。

疯了,疯了,从决定出发到上火车,我只花了3天时间。那本被无数人当做圣经的《在路上》说:我们在路上,我们眺望远方。

一个人的好处是没有计划,行程可以随时变动,但是这也是最大的坏处。为了避免行程上的变动,我决定直接北上,一路不做任何停留,直接杀向北极村。

上述案例是根据一个背包旅游者发在某论坛的旅游经历自述改编的,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背包旅游者追求新奇,外出旅游时喜欢“走到哪儿算哪儿”,同时他们也喜欢幻想,冲动决策比较多。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些背包旅游者的人格特征显然不同于那些喜欢参加旅游团、被导游带着四处参观旅游景点的旅游者。因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了解了旅游者的人格,也就能全面把握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现象、需求特点等,也就更有利于我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同时,由于人格是心理学探讨的重要课题,而旅游心理学就有必要借助心理学的人格原理,来深入认识旅游者的人格特征。因此,本章主要研究旅游者的人格的含义、特点、类型及其对旅游者行为的影响,并运用PAC人格结构理论来分析旅游者的决策行为和有关旅游服务中客我交往中的一些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