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共同习俗

民族从其本质出发具有共同习俗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特征的民众共同体,是民俗的载体。我们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了解民俗的。当然,人口众多的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等原因,其内部的民俗习惯差异也是很明显的。传承性是说民俗一旦形成便会世代相袭,不会因改朝换代或社会的变革而中断。社会民俗文化现象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相对稳定性是指和上层文化相比,民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二、民俗的特点

尽管民俗种类繁杂,内容丰富,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集体性和社会

民俗是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它是集体创作的结果,即使最初是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爱好,但只有得到社会的认同,才能融于社会民俗之中,才有生命力,也才能流传。

(二)地域性和民族性

常言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讲的就是民俗的地区差异性,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民俗。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共同心理特征的民众共同体,是民俗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我们往往是以民族为单位来了解民俗的。当然,人口众多的民族,由于地域差异等原因,其内部的民俗习惯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三)传承性和播布性

传承性是说民俗一旦形成便会世代相袭,不会因改朝换代或社会的变革而中断。正因为这一特性,一些古老的民俗得以延续下来。播布性是说一定地域、一定民族的民俗会随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相互往来而向外扩散。因此,在一些相邻的民族或相近的地域单位之间会有一些相似的民俗。

社会民俗文化现象在时间上是传承的,在空间上是播布的。当然传播性绝非被动地、平镜式的复制,也非运动场跑步式的单调重复,而是“扬弃”式的贯通,是辩证基础之上的继承创新,兼容并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

(四)稳定性和变异性

相对稳定性是指和上层文化相比,民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是从来无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民俗尽管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但民俗在时空中传承、播布、演进,也必然受到社会的、政治的、生活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种种变形、变异和消亡的现象。如傣族泼水节,称为“浴佛”节,但现在淡化宗教的成分,而加入娱乐的内容,取其吉祥洁净,对游人有了更多吸引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