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与建立

园林苗圃规划设计与建立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选择这一作业区时,与播种区的条件要求基本相同,应设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高、灌排方便的地方。该区在现代园林苗圃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应给予重视。为了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园林苗圃需设立采种、采条的母树区。苗圃中道路占地面积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的7%~10%。园林苗圃苗木品种较多,有很多怕涝品种,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排水体系,保障苗木存活。

2.3.1 生产用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1)苗圃生产基本单位

耕作区是苗圃中进行生产的基本单位。

2)耕作区的长度、宽度

耕作区的长度依机械化程度而异。使用中小型机具为主的,小区长200m;使用大型机具为主的,小区长500m。以手工和小型机具为主的小型苗圃,生产小区的划分较为灵活,长度一般为50~100m。

作业区的宽度依圃地的土壤质地和地形是否有利于排水而定,一般以40~100m为宜。

3)耕作区的方向

应根据圃地地形、地势、坡向、主风方向和圃地形状等因素综合考虑。坡度较大时,耕作区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一般情况下,耕作区长边最好采用南北向,可使苗木受光均匀,利于苗木生长。

2.3.2 各育苗区的配置

生产区用地面积不得少于苗圃总面积的75%,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区:

1)播种区

本区是培育播种苗的区域,播种繁殖是整个育苗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实生幼苗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弱,对土壤质地、肥力和水分条件要求高,管理要求精细。所以,播种区应选全圃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地段,并优先满足其对人力、物力的需求。该区应设在地势较高而平坦、坡度小于2°,接近水源、排灌方便,土质最优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背风向阳、便于防霜冻,管理方便的区域,最好靠近管理区。如果是坡地,要选择最好的坡段、坡向。草本花卉播种还可采用大棚设施和育苗盘进行育苗。

2)营养繁殖

该区是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和嫁接苗的区域。在选择这一作业区时,与播种区的条件要求基本相同,应设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高、灌排方便的地方。具体的要求还要依营养繁殖的种类、育苗设施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嫁接苗要与播种区相同;扦插区要着重考虑灌溉和遮阴条件;压条、分株法采用较少,育苗量少,可利用零星地块育苗。

繁殖区包括播种区、营养繁殖区、保护地栽培区,其面积占育苗面积的8%。

3)小苗移植区

该区是培育各种移植苗的作业区,占育苗面积10%~15%。由播种区和营养繁殖区繁殖出来的苗木,需要进一步培养成较大的苗木时,便移入移植区进行培育。由于移植区占地面积较大,一般设在土壤条件中等、地块大而整齐的地方,依苗木的不同生态习性,进行合理安排。

4)大苗养护区

该区是培育体形和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规格苗木的作业区,占育苗面积的75%。

在本育苗区继续培育的苗木,通常在移植区内进行过一次或多次移植,在大苗区培育的苗木出圃前不再进行移植,且培育年限较长。大苗区的特点是株行距大,占地面积大,培育出的苗木大、规格高,根系发育完全,可以直接用于园林绿化,满足绿化建设的特殊需要。如树冠高大的高标准大苗,利于加速城市绿化效果和保证重点绿化工程的提早完成。目前,为达到迅速绿化的效果,城市绿化对大规格苗木需求不断增加。大苗区一般选在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地块整齐、运输方便的区域。

5)试验区

试验区主要是为苗圃新、优品种,包括从国内外引进、驯化、筛选的苗木品种进行先期开发以及为其他新技术措施进行实验的场所,它占育苗面积的2%~3%。另外,试验区还研究、引进育苗生产、繁殖养护新技术工艺,为育苗生产进行品种贮备和技术贮备。该区在现代园林苗圃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应给予重视。试验区对土壤、水源等条件要求较严,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还应配备比较完善的科研及生产设施。试验区根据课题的需要,应建立一定规模的温室及塑料棚等保护设施。

6)母树区

为了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等繁殖材料,园林苗圃需设立采种、采条的母树区。本区占地面积小,占育苗面积的2%,可利用零散地块,但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地下水位较低,对栽培条件、管理水平等要求较高。

7)苗木展示示范区

园林苗木新、优品种展示示范相当重要。公园绿地种植的不少花色品种,对社会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一些新品种在社会尚未认识的情况下,苗圃必须对其优良的观赏性能及其他各种用途进行展示,让园林设计师、客户对其了解、欣赏并给予推广应用。示范区可单独划出场地,也可结合办公管理区、圃路等绿化设计一起进行,如各类藤本月季、丰花月季、地被月季品种的展示。苗圃最新推出的新、优品种都应建立示范区,让顾客认识了解。

2.3.3 辅助用地的设计

苗圃的辅助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及管理区建筑用地等,属于非生产用地。它包括防风林、圃路、排灌水渠道、管理区等,占总面积的25%左右。

1)道路系统的设置

苗圃中的道路是连接各作业区之间及各作业区与管理区之间的纽带。道路系统的设置及宽度,应以保证车辆、机具和设备的正常通行,便于生产和运输为原则,并与排灌系统和防护林带相结合。道路系统分为主干环路、支路、作业道。主干环路和支路应能通行大卡车及拖拉机、吊车等大型机械,用于吊装大苗、进出调运作业,因此,应坚实耐轧。

主干环路一般应铺装,支路和作业道可不铺装。主干环路宽度应不少于7m,标高至少要高出育苗区20cm。支路是联络主路和各育苗区的通道,宽度为3~4m,标高应高出育苗区10 cm左右。作业道是区间作业小路,宽度在2m左右,要保证日常的生产作业及苗圃工作等通行。苗圃中道路占地面积不应超过苗圃总面积的7%~10%。

2)灌溉系统的设置

园林苗圃必须有完善的灌溉系统,以保证水分对苗木的充分供应。

(1)水源 分为地上水源(即河水、湖塘水)和地下水源(即井水)。

地上水源水温及水中可溶性养分有利于树木生长,有条件时尽量用地上水源。地下水就近供水方便,是苗圃普遍应用的水源。

(2)灌溉方式 分为漫灌、喷灌、滴灌

漫灌方式是指水源通过灌渠、支渠、垄沟进入育苗地。要求灌渠、垄沟与育面地之间要有0.1%~0.3%的落差,渠道边坡与地面一般成45°。漫灌方式比较原始,但成本低,建造容易。其不足是浪费土地面积,漏水、漏肥,尤其是沙质土壤的苗圃浪费更为严重。

喷灌、滴灌方式是指由水管连接水源和育苗地,育苗地设计喷头或滴管。这两种方法基本上不产生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一般可省水20%~40%;少占耕地,能提高土壤利用率;保持水土,且土壤不板结;可结合施肥、喷药、防治病虫等抚育措施,节省劳力;同时可调节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和增产。但喷灌、滴灌均投资较大,喷灌还常受风的影响,应加以注意。管道灌溉近年来在国内外均发展较快,今后建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管道灌溉方式。

3)排水系统的设置

园林苗圃苗木品种较多,有很多怕涝品种,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排水体系,保障苗木存活。首先应考虑苗圃总排水要和周围排水体系沟通,标定苗圃总体排水高程和苗圃总体排水方向,以此为依据规划苗圃内排水体系。排水体系设有主排水渠、支排水渠、作业区排水作业道。育苗地至圃地总排水出口坡降为0.1%~0.3%,路、灌渠和排水渠相交处应设涵洞。排水渠宽度应根据本地区降雨量的经验数据确定,大、中型苗圃主排水渠一般宽为2m,支渠为1m,深0.5~1m;耕作区内小排水沟宽0.3~0.5m,深0.3~0.4m。每年雨季到来之前进行修整,清理排水沟。

4)防护林带的设置

为了避免苗木遭受风沙危害,降低风速,减少地面蒸发和苗木蒸腾,创造良好的小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态环境,苗圃应设置防护林带。防护林带的设置规格,应由苗圃面积的大小、风害的严重程度决定。一般小型苗圃设一条与主风方向垂直的防护林带;中型苗圃在四周设防护林带;大型苗圃不仅在四周设防护林带,而且在圃内结合道路、沟渠,设置与主风方向垂直的辅助林带,如有偏角,不应超过30°。一般防护林的防护范围为树高的15~20倍。

林带结构以乔木、灌木混交的疏透式为宜,既可减低风速又不因过分紧密而形成回流。林带宽度和密度依苗圃面积、气候条件、土壤和树种特性而定,一般主林带宽8~10m,株距1.0~1.5m,行距1.5~2.0m;辅助林带由2~4行乔木组成,株行距根据树木品种而定。林带的树种选择,应尽量就地取材,应选用当地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冠高大、寿命较长的乡土树种,同时注意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寿命长与寿命短的树种相结合,也可结合采种、采穗母树和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树种,如建材、筐材、蜜源、油料、绿肥等,以增加收益,便利生产。注意不要选用苗木害虫寄生的树种和病虫害严重的树种。为了加强圃地的防护,可在林带外围种植带刺的或萌芽力强的灌木,减少对苗木的为害。苗圃中林带的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5%~10%。

近年来,在国外为了节省用地和劳力,已有用塑料制成的防风网防风。其特点是占地少而耐用,但投资多,在我国少有采用。

5)管理用地的设置

管理区占地面积一般为苗圃总面积的5%~10%。

(1)办公及生活用房建筑 管理办公区负责行政、生产、对外经营、职工生活等项职能,区划应相对集中,处于苗圃适中位置,又要对外进出方便。占地面积控制在总面积的1%~2%为宜。

(2)后勤及库房、料场 后勤是生产的保障部门,负责生产工具的保管、维修、发放,生产材料(如肥料、包装材料等)的保管、发放,应根据生产规模划出相应面积的场地。

(3)农机区 农机区负责各种苗圃机械,如拖拉机、农机具,包括大型运输车辆、起重吊车、工程机械、铲车、打药车及喷灌系统各种配件器材等的保管、维修工作,具体设施有农机库、车库、配件库、修理车间、油库等。大型园林苗圃应备有常用的农机设施,保障育苗生产及苗木经营的正常开展。

2.3.4 苗圃地设计图的绘制及说明书的编写

1)制图前的准备

在绘制设计图前,必须确定苗圃的具体位置、圃界、面积,育苗任务、育苗种类、育苗数量及出圃规格,苗圃的生产和灌溉方式,必要的建筑和设施设备以及苗圃工作人员的编制,认真研究有关自然条件、经营条件以及气象方面的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准备各种有关的图纸材料,如地形图、平面图、土壤图、植被图等。

2)绘制设计图

根据建圃任务书的要求,对具体条件全面综合,确定大的区划设计方案,在地形图上绘出主要建筑物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主要路、渠、沟、林带等位置;再依其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最适宜的耕作区的长宽和方向;然后根据各育苗区的要求和占地面积,安排出适当的育苗场地,绘出苗圃设计草图。最后经多方征求意见,进行修改,确定正式设计方案,即可绘制正式图。正式设计图应依地形图的比例尺将建筑物、场地、路、沟、渠、林带、耕作区、育苗区等按比例绘制,排灌方向要用箭头表示;使用喷灌的用喷头表示;应有图例、比例尺、指北方向等;各建筑物应加编号或以文字注明。

3)设计说明书的编写

苗圃设计说明书是规划设计的文字材料,它与设计图是苗圃设计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图纸上表达不出的内容,都必须在说明书中加以阐述。说明书包括总论部分和设计部分。

(1)总论 主要叙述该地区的经营条件和自然条件,分析其对育苗工作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相应的改造措施。经营条件应说明苗圃所处的位置,当地居民的经济、生产、劳动力情况及对苗圃生产经营的影响;苗圃的交通条件;电力和机械化条件;苗圃成品苗木供给的区域范围及发展展望。自然条件主要说明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地形特点、水源情况、病虫草害及植被情况等。

(2)设计部分 包括苗圃的面积计算、苗圃的区划说明、育苗技术设计、建圃的投资和苗木成本回收及利润计算等。

苗圃的面积计算应说明苗圃面积的计算依据、计算方法和实际数据等。

苗圃的区划说明包括耕作区的大小、各育苗区的配置、道路系统的设计、排灌系统的设计、防护林带及防护系统设计、建筑区建筑物的设计、保护地设施的设计等。

育苗技术设计说明主要说明采取的育苗方法、各时期苗木的相互衔接和土地利用、设施利用方式等。

建圃投资和苗木成本回收及利润计算:包括建圃投资、运行成本、生产与销售额预测、销售价格等,对年利润及回收期做出概算。

2.3.5 园林苗圃的建立

设计方案通过后,要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园林苗圃的建设施工。建设项目包括房屋、道路、沟渠、管道、水源站、变电站、通信网络、温室、大棚、土地平整、防护林建设等。

1)道路网络建设

道路网络建设是苗圃建设的第一步。根据设计图纸,先将道路在圃地放样画线,确定位置,然后将主干道与外部公路接通,为其他项目建设做准备。在集中建设阶段路基、路面可简单一些,能够方便车辆行驶即可。待到建设后期,可重修主路,达到一定的等级标准。

2)房屋建设

首先建设苗圃建立和生产急用的房屋设施,如变电站及电路系统、办公用房、水源站(引水系统、自来水或自备井),逐步再建设其他必备的锅炉房、仓库、温室、大棚等设施。

3)灌排系统建设

灌溉系统有两种类型,即渠道与管道。如果是渠道,应结合道路系统的施工一同建设。根据设计要求,一级和二级渠道一般要用水泥做防渗处理,渠底要平整,坡降要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是管道引水,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注意埋管深度要在耕作层以下,最好在冻土层以下,防止冬季管道积水冻裂管道。

排水系统也有两种形式:明渠排水和地下管道排水。大多数苗圃用明渠排水,离城市排水管网近的苗圃可建设地下管道,进入市政排水系统。

4)防护林建设

根据设计要求,在规定的位置营造防护林。为了尽快发挥作用,防护林苗木应选用大苗。栽植后要及时进行各项抚育管理,保证成活。一年内需要支撑,防止倒斜。

5)土地平整

平整时要根据耕作方向和地形,确定灌溉方向(渠灌更应注意)、排水方向,然后由高到低进行平整,因此此项工作量大,应提前进行。

6)土壤改良

对于理化性状差的土壤,如重黏土、沙土、盐碱土,不宜马上种植苗木,要进行土壤改良。重黏土要采取混沙、多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深耕等措施进行改良。沙土则要掺入黏土和多施有机肥进行改良。盐碱土视盐碱含量可采取多种综合措施进行改良,方法是隔一定距离挖排盐沟,有条件时在地下一定深度按一定密度埋排盐管,利用雨水或灌溉淡水洗盐,将盐碱排走;此外,还可通过多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生物方法进行改良。轻度盐碱可采用耕作措施进行改良,如深耕晒土、灌溉后及时松土等措施,也可采用以上措施进行综合改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