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兴趣模型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职业兴趣模型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霍兰德认为这六种职业兴趣类型之间并不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职业人格特征,并倾向于一定的职业活动。因此占主导地位的职业兴趣类型可以为个人选择职业和工作环境提供方向。相邻类型之间的间距相等,距离邻近的职业兴趣类型被认为在人际关系的性质和程度上较为接近或相似。由于加蒂的层级模型把职业兴趣类型按三种层级水平进行排列,因此也被称三分组模型。

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学者在探索职业兴趣构成要素的过程中,相继提出了一些职业兴趣模型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检验。

图3-1 霍兰德六边形模型

(一) 霍兰德六边形模型理论

霍兰德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要素分析法对职业兴趣类型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指出,大多数人的职业兴趣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人喜欢从事与工作环境类型相对应的职业活动。霍兰德认为这六种职业兴趣类型之间并不完全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他把这六种职业兴趣类型按照R、I、A、S、E、C的顺序排列成一个六边形模型(Hexagonal Model),以此来解释职业兴趣类型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直接相关,相关最大,是择业的首先;两者之间的相邻关系,共同点较多,相关较大,如RI、IA、AS、SE、EC和CR,是择业的重点选项;两者之间的相隔关系,共同点较相邻关系少,相关较小,如RA、IS、AE、SC、ER和CI;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共同点很少,在六边形模型(RIASEC)上处于对角位置的类型,相关最小,如RS、IE和AC(D. Brown & L. Brooks,1990)。

霍兰德认为(J. L. Holland,1985),职业兴趣是个人对特定工作类型的倾向性反映,是人格特质和工作环境的一致。不同职业兴趣类型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职业人格特征,并倾向于一定的职业活动。霍兰德强调,个体寻找能够使他们表达兴趣的工作环境,如E型职业兴趣的人寻找E型的工作环境,I型职业兴趣的人寻找调查研究的工作环境。虽然一个人可能同时有多种职业兴趣,但通常有一种占主要优势的职业兴趣特征,而其他兴趣相对较弱。六种职业兴趣类型之间越有相关关系,相容性就越强,个人在选择职业时所面临的内心冲突和犹豫就会越少。因此占主导地位的职业兴趣类型可以为个人选择职业和工作环境提供方向。在霍兰德看来,如果个人职业兴趣与特定工作环境相一致或适配,那么他就很可能进入这种工作环境,并对这种工作环境更满意,也会做出更多的工作投入。这样,个人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就会有更好的表现,工作变动与调换也会较少,留在这种工作环境中的时间也较长,并且会有较高的职业成就感(C. H. V. Iddekinge,D. J. Putka & J. P. Campbell,2011)。当个体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职业兴趣类型匹配时,个体的巨大潜在能力可以得到最彻底的释放,并促使他积极愉快地投入职业中。所以,职业兴趣是人们职业活动的巨大动力。

由于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分析简明清楚,且较为符合逻辑实证的科学标准,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边形模型(RIASEC)理论为了解职业兴趣和进行职业兴趣分类与测验提供了依据,也指出了职业兴趣量表应具有的基本架构。除了获得大量职业兴趣测验的实证研究外,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边形模型理论还在职业兴趣探索,构建兴趣量表,组织职业信息分类,职业发展咨询和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组织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M. L. Savickas & G. D. Gottfredson,1999)。不少新编制的职业兴趣量表在计分和结果解读上,都以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边形模型(RIASEC)理论为基础,比如,斯特朗的职业兴趣量表(SII,1974, 1994)的修订版,库德(Kuder)的职业兴趣量表(Kios,1985),美国大学测验服务中心的职业兴趣量表(ACT-VIP)和兴趣测验量表(ACT-AV)等,都把职业兴趣测验定义为六边形结构(C. P. Deng,P. I. Armstrong & J. Rounds,2007)。

霍兰德六边形模型RIASEC理论强调,“人职匹配”是个人职业满意和成功的原则。这在当代社会职业类型和工作内容快速发展变化的环境里显得更加重要,也最具代表性。比如,美国国防部“职业倾向综合测验”(ASVAB)项目和劳工部“职业信息网络”(O*NET)等系统就应用了霍兰德六边形模型理论。目前,霍兰德基于六边形模型RIASEC理论编制的两种职业兴趣测验量表(VPI,SDS),与库德(KOIS)和斯特朗-坎贝尔(SCll)的职业兴趣量表一起,成为世界职业兴趣测验中最具影响力的测验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二) 罗伊的圆形模型理论

罗伊(A. Roe,1956,1964)首先以责任、能力和技能的程度为依据,提出了圆形模型,将各种职业兴趣分成六个水平。在每个水平上又区分出八种职业兴趣类型。然后又按职业活动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程度和性质,顺时针方向把八种职业兴趣类型排列在一个圆内,以表示这些职业兴趣类型之间的关系。因此圆形模型也称八分仪模型,目的是揭示职业兴趣类型之间存在不同相似性的大小关系。相邻类型之间的间距相等,距离邻近的职业兴趣类型被认为在人际关系的性质和程度上较为接近或相似。类型之间的相间关系较弱,相对关系为最弱(A. Roe,P. W. Lunneborg,1984)。

罗伊提出的职业兴趣圆形模型的排列见解,得到了一些实证的支持。但同时也受到一些质疑,认为职业兴趣类型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排列顺序(J. Rounds & S. X. Day,1999)。

图3-2  罗伊的圆形模型

(三) 加蒂的层级结构模型理论

加蒂(I. Gati,1979,1991)针对霍兰德的六边形模型RIASEC理论的局限性,并在综合了罗伊的圆形模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兴趣的层级模型(Hierarchical Model)。加蒂认为,兴趣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可能要经过连续的多个变化,并在变化过程中产生分化。在加蒂看来,人们通常根据职业特征来认知职业;对职业的认知相似性会随着共同方面的特征增加而增加。加蒂的层级模型不是以单一的步骤对职业进行划分,而是按照几种不同的步骤进行分类。兴趣类型之间的邻近距离在层级模型中用“树形”表示。任何两种类型之间的距离用连接它们的“树枝”的最短距离的长度来反映。层级结构首先按职业兴趣的显著特征进行分类,之后根据细小的差别进行分类。

由于加蒂的层级模型把职业兴趣类型按三种层级水平进行排列,因此也被称三分组模型。加蒂通过层级结构模型对霍兰德的六种职业兴趣类型重新划分了三分组模型结构(图3-3),同时也对罗伊的八种职业类型的圆形结构模型进行了层级结构划分(I. Gati, 1982),如图3-4所示。在层级模型中,职业兴趣的最高层为软科学和硬科学两个组(Group);第二层为两个组细分成的小组,每一小组又细分成更小的子集,子集又分成独立的领域(Field),其数目与特征随采用的特定分类系统而定;第三层为每个领域中再划分出来的不同职业(Occupation)。

图3-3 加蒂划分的霍兰德模型层级结构

图3-4 加蒂划分的罗伊模型层级结构

(四) 普雷迪格的二维结构模型理论

随着职业兴趣内涵研究的深入,普雷迪格(D. J. Prediger,1976)根据工作任务的性质,把职业兴趣分成人物、事物、数据和观念四种类型。在对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边形模型RIASEC理论进行了全面研究之后,普雷迪格(1982)采用成分分析法,考察了人物/事物,数据/观念两个维度与霍兰德量表之间的匹配,认为这两个任务维度与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类型存在一致性。于是普雷迪格(1993)在人物/事物、数据/观念这两个维度上提出了职业兴趣的二维结构模型,从而使得职业兴趣类型与职业性质得到了较好的结合。

普雷迪格提出的职业兴趣二维结构模型后来也得到了一些研究的验证,认为二维结构的存在是霍兰德六边形结构的基础,并发现在霍兰德六边形模型中存在着二维结构(J. Rounds & T. J. Tracey,1993)。同时,普雷迪格职业兴趣的二维结构模型也得到了积极的应用。最典型的是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CT)采用霍兰德六边形模型RIASEC 结构来建构职业兴趣量表(ACT-VIP)和兴趣测验量表(ACT-IV)等测验量表,把普雷迪格职业兴趣二维结构模型理论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推进,即综合应用霍兰德六种兴趣类型理论和普雷迪格二维结构模型理论,将职业群体的具体位置标定在坐标图上,得到12个区域共有23个职业群的“工作领域图”(World-of-Work Map),为职业兴趣测验与职业选择提供了依据。

(五) 特蕾西和朗兹的球形结构模型理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特蕾西和朗兹(T. J. Tracey & J. Rounds,1993,1996,2002)对职业兴趣内涵进行了深入探究。在评估了霍兰德六边形模型RIASEC和加蒂层级模型的适合度,验证了罗伊圆形模型和普雷迪格二维结构模型之后,他们发现这些理论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特蕾西和朗兹认为,在人物/事物、数据/观念维度上均匀地分布着八种基本职业兴趣类型。随后他们进一步对职业兴趣的结构进行了探讨,让不同的被试对多种多样的职业名称作出偏好反应。研究证实了职业兴趣中存在“名望”维度。在之前的研究中,“名望”并没有作为职业兴趣的测验点,或独立测量要素。于是,特蕾西和朗兹(T. J. Tracey & J. Rounds,1996)提出了职业兴趣结构由人物/事物、数据/观念和名望三个维度构成的球型模型(Spherical Model)。其中,前两个与普雷迪格的二维模型一致,名望成为区别于以往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球形结构的一个必要维度。特蕾西和朗兹指出,在球型结构模型的名望维度上分布着10个基本职业兴趣。即上半球(北极)有社会科学(SS)、影响(I)、商业系统(BSy)、财务分析(FA)和科学(S),为高名望维度的兴趣;下半球(南极)有质量控制(QC)、手工劳动(MW)、个人服务(PS)、建筑/修理(C/R)和基础服务(BSe),为低名望维度的兴趣。名望与人物/事物、数据/观念两两正交。而在人物/事物、数据/观念维度中的八种基本职业兴趣同时包括了霍兰德六种职业兴趣类型(T. J. Tracey & J.Rounds,2002)。球型结构模型理论的提出,为深入研究职业兴趣内涵与测验提供了更加立体化的视角。

表3-1 国外职业兴趣要素与模型理论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