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操训练原则

体操训练原则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操训练原则是根据人体活动的客观规律,教育学和训练学原理对体操运动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体操训练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整体效应原则,系统性原则,融通性原则,“三从一大”原则,具体性原则以及周期性原则等。体操训练就是对运动员施加负荷,促使运动员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教练员在贯彻系统性原则时应做到:1.各种训练计划的制订要周密系统,并通过训练实践及时反馈。它可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方面。

第五节 体操训练原则

体操训练原则是根据人体活动的客观规律(生物学基础),教育学和训练学原理对体操运动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概括。它反映了体操运动训练的规律,它对训练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和指导作用。训练实践证明,训练工作如果遵循这些原则就能收效大,进步快;反之,违背这些原则就会走弯路,影响训练质量,甚至给训练工作带来严重的损失。训练原则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又随着运动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从而指导训练工作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体操训练原则包括目标性原则,整体效应原则,系统性原则,融通性原则,“三从一大”原则,具体性原则以及周期性原则等。

一、目标性原则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远大、正确而坚定的目标,才能激发人们为达到目标去努力追求,不懈地奋斗,“入迷”,甚至为事业而献身。大多数世界冠军的教练员都认为:运动员树立起坚定的事业心和训练目标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最大的成就,著名女排教练员袁伟民在《我的执教之道》里曾说,应让运动员“所有的兴奋点都踩在排球上,追求需要入迷,入迷使张蓉芳、郑美珠超人。”竞技体操是要求运动员身材匀称、动作姿态优美、幅度大的运动项目。我国有些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并不理想,但他们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有坚定的奋斗目标,在教练员的帮助下,他们创造了奇迹。如中国体坛造成了李月久、李宁、楼云等这样的“超人”。

运动员坚定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来自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对祖国的荣誉感,民族的自豪感,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这些使他们献身于事业,从而在训练中自觉训练,甘愿吃苦,具有非凡意志,能克服种种困难。这种献身精神和对事业的追求是运动员成功的基础。

贯彻此原则的具体做法:

1.教练员结合训练实践进行目标教育

(1)经常给运动员灌输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

(2)组织观看比赛和影片或阅读有教育意义的书刊等,并进行座谈讨论。

(3)在训练过程中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耐心的教育。

2.通过教练员的科学训练和具体的训练效果来培养运动员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促进运动员对实现预期目标的信心和勇气。

3.训练中注意对运动员个性和智力的培养。教练员的民主作风,开展训练民主,注意发挥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将会加强运动员对奋斗目标深入理解和努力追求。

总之,教练员不仅要对运动员进行长期的大目标教育,还要有短期的、小目标的教育和具体要求。通过小目标不断的完成和积累来逐步实现大目标的任务。

二、整体效应原则

运动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它包括训练的实施者、训练对象和训练保障体系等诸多方面的基本因素。从训练的角度出发,下面又可分技术训练,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智力训练,战术训练,综合训练,康复训练等子系统,每个系统都包括其各自的基本因素。训练效益的提高不仅要考虑充分发挥各因素的作用,而且更要重视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所产生的整体效应。例如技术训练,如果教练员一周中只抓住某次训练课完成较好,甚至大大超越完成训练指标(任务)而不重视一周系统的运行,则可能影响其他课次任务的完成,这样,周训练的总效果是差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一次训练课也是如此,只有某个项目练得好,如果体现不出整堂课的效益,同样是失败的组织实施。为此,教练员在制订训练计划和实施训练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训练的总体效益,考虑训练各因素最大积极性和效益的发挥,考虑训练内容的最佳化配置,考虑训练手段的科学交替,考试训练负荷的变化调节以及考虑训练对象的即时状况而进行及时相应对计划的调整等等,以达到最佳的整体训练效应。现代训练广泛采用诸如医学、生物力学、心理学等技术手段,并注意运动员在训练作业后疲劳的消除。经常采用一些高技术手段用以解决训练中的各种问题。上述种种都难于由教练员个人来完成。因此,训练实施者也逐渐由以往的教练员个人形式,向联系多门学科多种专门技术人员的集体形式转移。这种变化也给训练实施者带来相互配合,发挥整体效应的问题。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亦称多年系统训练原则或不间断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运动员从初期训练到出现最佳成绩以及运动训练成绩高水平的保持,到退出运动竞技舞台前,都必须进行系统的不间断的训练。多年来体操运动训练实践充分证明:一个运动员要步入国内或世界先进水平的行列必须经历多年的系统训练。女子体操运动员一般要经过6~8年,男子则需8~10年。训练的目的是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运动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获得最佳运动成绩。而这一切都有赖于通过系统训练,使运动员的机体在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良好变化。这种生物适应性过程也就是超量恢复过程,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体操训练就是对运动员施加负荷,促使运动员机体产生适应性变化。只有运动负荷的安排科学、系统,才有使运动负荷的增大与机体、机能水平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同步。教练员在贯彻系统性原则时应做到:

1.各种训练计划的制订要周密系统,并通过训练实践及时反馈。教练员制订计划应以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尽量使日、周、月、年以及多年计划上下衔接、左右联系,各种计划紧密相连。在执行过程中,还要通过运动员的反馈及时校正。

2.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循序渐进。运动负荷的安排应因人而宜,有计划地逐步增加。要根据恢复和超量恢复的原理,掌握合理的训练负荷,一般应在运动员的机能能力得到相应的恢复和提高的基础上增加负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训练实践中应避免训练负荷的变化不大或突然大量增加负荷,从而影响训练质量和训练效果。

3.训练大纲的选择和进度的安排要注意内在联系。从启蒙的“开项”、各项目基本动作和难度动作的选择,以及各项目具体大纲动作学习进度先后顺序的安排,强项与弱项训练时间的比例安排等等,都要统筹兼顾,系统安排。既要注意项目大纲拟的先后顺序,又要考虑项目之间横的联系,使之相互调剂,互相促进。避免局部负荷过重,形成稳定而科学训练的系统性,保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融通性原则

身体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机体机能能力,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它可分为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两方面。一般身体训练——指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增进运动员健康,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柔韧、耐力、协调等素质。它是专项身体训练的基础。专项身体训练——指采用与专项技术相似的练习或专项的某些基本动作作为训练手段和方法来发展运动员所需要的特殊运动素质。它直接为技术训练服务。身体训练是专项技术和战术训练的物质基础。良好的机体能力和运动素质,能促使运动员更快更好地掌握复杂先进的专项技术,承受更大的运动负荷,防止伤病的发生。因此,身体训练水平愈高,就愈有可能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从竞技体育的角度看,专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身体训练的目的和体现。身体训练是为专项技术和战术训练的提高服务的,是为获取优异运动成绩打基础的。因此可以认为:高度发展的身体训练水平,只有在体操专项技术和战术中充分体现和发挥时,才具有真正的意义。

体操训练中的身体训练和专项技术和战术训练各有自己的目的任务和相应的训练方法、手段。它既不能互相代替、又不能孤立进行,在训练中必须注意两者的结合和合理安排。体操训练是一个身体训练向专项技术转化、专项训练与身体训练相结合的过程。对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时期要合理安排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的比例。一般应随训练水平的提高和竞赛时期的到来逐渐降低身体训练所占的比例。在发展难度或进行某动作的技术训练时,应首先提高与该动作有关的身体素质,做到“素质先行”。现代体操训练中,常以多次重复某些动作作为发展专项素质的手段,并取得显著效果。但所选择的应是那些常用的、典型的、价值高的和有利于掌握先进技术的动作。

五、“三从一大”原则

“三从一大”原则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科学地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原则的简称。这个原则是国家体委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练兵的光荣传统,结合运动训练的特点和我国多年运动训练的经验而提出来的。

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训练实践都证明这一原则符合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运动员更快更好地掌握运动技术,加速提高运动成绩。我国提高较快的乒乓、女排、体操、跳水等运动项目,训练中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原则。本原则内部几方面的辩证关系是,以实战为中心,从难、从严,大运动负荷是方法和手段。目的是创造优异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应看到,此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必须全面加以贯彻方能产生良好的训练效果。

从难:首先要树立“攀高峰、不怕难”的训练思想。凡是有杰出贡献的运动员无一不是经过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才取得光辉成果的。对一个体操初学者来说,要达到先进水平,需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训练过程。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没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是很难坚持的。这种思想在训练开始就要明确。

在实际训练中,教练员可通过在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条件等方面创造必要的难度,对运动员进行从难要求,树立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培养运动员适应在困难环境中进行训练和比赛的能力。

从严:是指教练员要严格执行训练计划,严密训练过程和训练课的组织实施,通过训练对象的反馈不断改进训练方法与手段,对运动员的思想作风、训练和比赛作风要有严格的要求,对运动员所完成的动作,在技术规格和动作姿态等方面都要有明确的具体要求,并养成习惯,形成作风。

从实战出发:是指平时训练要尽量按比赛的条件和要求进行,以便能最大限度地去适应比赛。有人称它为适应性的模拟训练。体操项目比赛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要求成套动作一次成功。因此,平时若不抓好成套动作的从难、从严和大运动负荷的训练,比赛时每个项目的一次成功,都将全部落空。体操比赛是以个人完成动作的形式进行的,运动员的心理负荷很大。为此,平时应十分重视心理训练,特别是赛前训练,要力求做到“练习像比赛”、“比赛像练习”,比赛时就不会过分紧张了。正如科马内奇所说:“比赛就是重复平时训练的一套动作。”教练员要经常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来组织赛前训练课,如限制准备活动的时间,不许教练员入场保护等等。此外,竞赛期还应多组织一些有观众、有裁判的测验表演、比赛,以及针对性很强的模拟比赛以增加运动员临场比赛经验,适应正式比赛的环境与条件,提高运动员抗干扰能力,保证比赛的成功。科学地进行大运动负荷训练。体操运动负荷一般包括训练时间、动作数量、训练密度和强度,以及完成动作的难度和质量。

科学的大运动负荷应考虑下列几方面:

1.大运动负荷训练要系统安排,长年进行,逐年提高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而不是指某次、某周的大运动负荷训练。

2.大运动负荷训练要有节奏。因为有机体工作后需要有恢复过程,负荷的加大、机体能力的提高也不能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强弱交替的节奏。

3.负荷的增加要循序渐进。应遵循:加负荷→适应→再加负荷→再适应的顺序来进行。

4.要根据运动员即时状况及时调整负荷。可采用改变训练时间、内容、要求、重复次数、助力大小、练习性质等来调整负荷。

5.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借助科学仪器定期对运动员训练后机体的生理、生化状态进行监测。

六、具体性原则

具体性是指在训练工作每个细节中要考虑到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而进行不同的对待,通过多方面的规定,深刻而完整地把握客观事物。运动员之间总是存在着性别、年龄、身体形态、素质、技术、意志品质、机能状态、神经类型等的差异。即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往往是形成优秀运动员风格(特色)的珍贵条件。

具体性的目的在于使条件好的运动员早日成才,而条件差的运动员也能充分发挥潜力达到其应有的运动水平。贯彻其原则要把“以我为主”、“扬长为主”、“扬长克短”作为主导思想。在训练工作中应做到:

1.对运动员的情况深入调查,仔细分析,摸清个人特点,便于对症下药。

2.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制订训练计划,避免训练的一般化和“一刀切”。

3.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选择创造和发展难新动作以及编排具有个人独特风格的成套自选动作。

4.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情况,恰当地选择教法和训练手段,实施个体训练。

5.根据个人特点安排运动负荷和负荷强度。每个运动员的大、中、小负荷不应采取统一的标准,训练节奏也要因人而宜。

现代训练强调和要求培养具有特色(个人风格)的尖子运动员。而只有认真贯彻区别对待原则才能实现这一艰巨的任务。

七、周期性原则

周期性原则是指整个训练过程循环往复周期性地进行,而后一个周期应是在前一个周期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从而创造优异成绩。周期性原则的主要依据是竞技状态形成的客观规律。任何运动员都不可能使自己长期保持在最佳的竞技状态水平上。为了使运动员在重大比赛时出现最佳竞技状态,专家们根据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把一个竞赛周期划分为准备期、竞赛期和过渡期。准备期——是保证竞技状态的形成;竞赛期——是提高和巩固竞技状态;过渡期——是主动地对竞技状态进行调整。体操项目还应考虑由单个动作进入成套训练的特点去划分周期。

贯彻周期性原则首先要根据全年重大比赛的任务来安排周期。优秀运动员可安排3~4个周期,我国一般安排两个周期。儿童少年运动员易单纯地按竞赛任务划分周期,而要按多年规划的安排进行训练。

其次,要根据年度和周期任务的要求,安排好月、周的训练任务和提出具体要求,保证重点任务的完成。根据前一周期运动员对训练各方面完成情况反馈的材料,修整下一周期的训练计划或提出新的任务、要求以及新的方法与措施。

实施上述各个原则,必须注意强调它们的统一性。同时还须指出,训练原则和教学原则也是统一的。在训练工作的任何阶段,任何对象,都应予以贯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