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训练的实质就是有意识地采用人为的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使其按照专项的需要去发展和完善。心理状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人全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可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其目的在于提高各种心理过程的品质和改善个性心理特征,确保最佳竞技水平的获得。

第十一节 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一、心理训练在竞技体操训练中的意义

随着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体育科学的日益发展,心理训练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已成为运动训练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心理训练,是指培养和完善运动员完成专项训练及竞赛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品质的教育过程。心理训练的实质就是有意识地采用人为的手段,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人的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气质、性格等)施加影响,使其按照专项的需要去发展和完善。

国内外的研究以及运动实践都已证明:心理训练对改善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发掘心理潜力,提高心理活动水平,从而保证最佳竞技水平的获得与发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竞技体操中,心理训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提高各种心智能力,促进体操动作技术的掌握

竞技体操是个全能项目。动作各类丰富,形式多样,技术复杂,许多动作都是在身体处于非正常位置下完成的。同时,运动员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还必须掌握新颖、独特、惊险的难新动作。上述方面对人体的心智能力,如肌肉运动、平衡、时间、节奏、速度等感知觉,空间定向,运动表象,运动记忆,思维,想象与创造,对突发事件作出反应等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果断、持久等意志品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心理训练有助于这些方面的提高及完善,无疑会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

2.提高运动员对训练中心理负荷的承受能力

现代竞技体操训练的特点是专门化较早,训练周期长,训练强度大,并带有一定危险性。同时运动员还必须承受训练中所引起的疼痛、疲劳和单调乏味及控制体重等不适。因而要坚持长期系统训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心理训练能培养运动员具有正确的动机,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等进行竞技体操系统训练所必须的心理品质,从而保证系统训练的正常进行。

3.提高心理状态的稳定性,以保证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

心理状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人全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不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更具有易变性。人的情操,情绪就是心理状态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在竞技体操比赛中,由于个人单独进行,比赛过程有间歇,运动员有可能注意到比赛中周围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例如:裁判的评分情况,队友或对手的比赛情况,观众的情绪,教练态度,科研人员和记者的活动等等。这些外在的因素以及运动员本身的因素都会引起强烈、丰富、多变的各种情感体验,促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发生变化,影响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甚至造成失败。通过心理训练有助于产生和保持各种增力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掌握各种心理状态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心理稳定性,以保证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竞技体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可分为一般心理训练(也称长期心理训练)和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也称赛前心理训练或心理调节训练)。其具体任务和内容及方法将在下面的章节中阐述。

二、一般心理训练

一般心理训练也就是训练过程中经常的心理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各种心理过程的品质和改善个性心理特征,确保最佳竞技水平的获得。在运动实践中,一般心理训练和技术、素质等方面的训练紧密相结合。往往某一手段的运用,既提高技术,也同时改善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在竞技体操中的一般心理训练的具体任务、内容和方法为:

1.培养运动员对体操训练的良好动机和态度

动机是推动并维持人的活动的内在心理因素,是使人去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活动动力。良好的动机是刻苦训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体操训练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多年训练过程。刚开始时,运动员都是出于喜欢体操而练习的。一般心理训练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他们的“喜欢”变为“需要”,使他们从对体操的浓厚兴趣,发展为热爱体操事业,明确训练目的的正确动机。在体操训练中,要培养运动员的正确动机,并将潜在的动机激发出来变为动力,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1)经常地和不断地对运动员进行教育,以培养运动员的成就需要

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的动机产生于需要。人的需要有生存需要、生活需要、交往需要和发展需要及成就需要五种。对运动员来说,成就需要对夺取胜利十分重要。然而这种需要的产生都是有目的和有计划培养的结果。因此,必须经常不断地采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训练目的和意义的教育。例如参观先进的运动队,介绍优秀运动员成长过程,介绍重大比赛拼搏情况等等,以帮助运动员形成成就需要。

(2)制定恰当的训练目标

需要是和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需要引向一定的目标,而且展现出达到目标可能性时,才能形成动机。目标激发力量,主要是由目标价值(个人对目标的评价)和期望概论(指期望达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因素所构成。训练目标往往体现为训练的指标。在训练中应及时制定恰当的指标以形成动机。指标不能太低,又不可要求过高,应该是运动员经过努力而能达到的,并具有一定效能的目标。

(3)注意训练形式和方法的多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多样化的训练容易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并引起探究活动,激发动机,唤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竞技体操项目较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一动作又可有不同的变化,为多样化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训练中可通过下列方式进行:

①改变动作的开始姿势或结束姿势。

②改变动作连接。

③改变练习的器械。

④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

⑤改变练习的组织形式。

⑥改变完成练习的要求。

⑦采用比赛或游戏等等。

(4)及时准确地反馈

运动员训练后,及时而准确的反馈,不仅有利于运动员对动作概念的强化和正确理解,而且也有利于激发运动员再次练习的动机。及时反馈是对反馈时间的要求。每次练习时或练习后都根据人的记忆分级给予同步信息,快速信息和滞后信息;准确地反馈应明确地告诉运动员哪些地方完成得较好,哪些地方完成得不好,应该如何完成等。为了使反馈产生积极的效果,应注意以表扬为主,语言要精练、准确、具体、形象。对缺点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运动员的任何微小的进步和提高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一时难以改正的问题也应指出方向,鼓励其继续努力。

(5)要创造良好的训练情景与人际关系

训练情景是指训练时的环境、条件和气氛。体操房的布置要舒适、整洁、明亮、美观。训练中应该形成十分融洽,积极向上,轻松活跃的气氛。这中间教练员的态度起重要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教练把严格和严肃混为一谈。因而在课上总是铁板着脸,动辄训斥运动员,甚至处罚,整个训练课的气氛十分压抑,很难激起运动员训练的动机。教练员在课上应持的态度是既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却又能循循善诱,语言生动和风趣,待人热情和诚恳,并能针对不同运动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言刺激,来调节运动员的情绪和训练课的气氛。

2.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能力

训练过程离不开动作的学习和提高,而这与运动员的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心理训练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运动员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形成和完善各种专门化知觉。对竞技体操来说,主要发展与项目特点有关的肌肉,关节运动的感知、空间定向、时间判断、平衡、节奏感知、运动表象和运动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在竞技体操练习中,肌肉和关节的运动感知能力具有特殊的意义。竞技体操动作的幅度、方向、速度、节奏以及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都有严格的规定,对这些动作基本要素的掌握有赖于肌肉关节运动感觉的精细分化。这种感知能力越敏锐,就能越有效地体会动作要领和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同时肌肉关节运动感知的精细分化,也是形成和完善空间定向能力,时间判断能力,节奏感,及各种专门化知觉能力的基础条件。研究证明,竞技体操运动员的肌肉关节运动感知能力高于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

在竞技体操训练中,空间定向能力是指运动员准确地判断身体各部分相对位置,以及整个身体与器械或地面的相对位置的能力。空间定向能力对完成动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动作时,伸腿的方向,转体的度数,翻转角度的准确性等等都与此有关。空间定向能力是一种综合的感知能力,它取决于视觉、运动觉、皮肤觉、平衡觉等分析器的功能,而具体说来又是以下列感觉为基础的。

(1)运动器官运动的开始及结束的位置的感觉。

(2)运动器官处于空间某一位置时的重力感觉。

(3)运动速度的感觉。

(4)身体接触器械或地面时的各种触觉。

(5)运动时的平衡感觉。

时间判断能力是以运动员的时间知觉为基础的。时间知觉包括反映人体运动技术的长短知觉,反映人体运动变化顺序的间隔知觉,运动速度知觉等。时间知觉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在竞技体操中主要以肌肉的运动感觉和视觉作为媒介。

平衡能力是人体在做动作或静止时,维持平衡的能力。它对于女子平衡木以及男子鞍马等项目有着特殊的意义。平衡能力主要以前庭分析器和视觉分析器的功能为基础。

在竞技体操训练中,这三种感知能力的训练一般均与技术训练和素质训练结合起来。大致有下列方法:

(1)在帮助下,用“搬运”的方法,慢速度地体会动作过程。对训练运动员的空间判断能力,以及时间顺序等感知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2)在练习时候给予一定的指标信号。如给予标志物指示伸腿的方向,手扶的位置,腾空的高度和远度;给予一定的音响信号指示推手、脱手的时间,静止姿势保持的时间等。

(3)注意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要求运动员用语言叙述动作过程,特别是有关方向,时间的概念,进一步使时空感知得到语言强化。

节奏是动作各部分按一定顺序所表现出来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它包括力量分配以及时间分配上的协调性,它是动作的灵魂,也是掌握动作的关键。在竞技体操中,感知各种动作的固有节奏显得非常重要。女子自由体操中还有音乐伴奏,所以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又是女运动员必不可少的。培养节奏感知能力最简便的办法便是利用音乐伴奏,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调节自己的动作。也可以用长短和强弱不一的口令来指挥动作。此外,还可采用模拟音响节奏的方法,以音响的强弱、快慢模拟最佳的动作节奏,运动员根据音响的节奏调整动作。

另外在训练中特别要注意培养竞技体操的专门化感知觉。如“木感”和“器械感”等。这种知觉是在长期专项训练中形成的一种精细分化的复合运动感知觉。它是在有关分析中枢共同活动下,充分发展差别感受性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它的培养也只能通过专项训练。例如:培养女运动员的“木感”,就常采用木上准备活动、木上基本功、木上游戏、窄木练习等。

运动表象能力是指运动员对所完成或所感知的动作图像的再现能力。在实践中又往往与运动记忆能力联系在一起的。为了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象和记忆能力,应特别注意及时强化。强化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根据记忆的规律及时再现动作表象,如:出示动作图片、电影、录像以及做动作(包括做动作的某一部分等)。其次还可利用第二信号系统,请运动员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动作的图像或动作概念。

3.培养运动员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使之具备体操专项所需的能力、性格、气质等

这就是说,要发展有助于体操训练的个性。在我国,虽然已在实践有所认识,但是还没有很好地总结研究。对于这个问题,国外研究较多。例如:苏联的雅库们契克通过大量的研究,将体操运动员分为三种类型,即强活动型、强惰性型和弱惰性型。并且指出各种类型运动员的特点及训练中应采用的方法。例如;他认为强活动型的特点是兴趣多样,期望学习新东西,但遇到困难易泄气;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动作细节注意不够;比赛中兴奋性过高,且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所以在训练时应鼓励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常提醒注意有关技术要求。引导其正确分析自己情况,在比赛时应注意控制运动量和提醒应注意的问题。又如:强惰性型的特点是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学习新动作会感到紧张,害怕;掌握动作速度较慢,形成错误较牢固,比赛时过于小心,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因而在学习动作前必须解决其思想顾虑,练习时注意采用教法,学习动作力求正确,学会后应在不同条件下练习,以提高稳定性。比赛时应采取措施提高兴奋性并及时给予鼓励等。

4.培养良好意志品质,使之能适应比赛的要求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一个运动员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不可能克服训练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由于竞技体操训练的某些特点,例如训练时间长,项目多,技术要求严格,动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易失误,训练过程中经常产生难以忍受的疼痛等等,使得勇敢顽强、自觉、主动、果断、自控等意志品质对一个优秀体操运动员来说更为必要。

意志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对运动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只有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思想教育,使运动员树立为祖国去拼搏的训练目的和动机,才有可能提高训练的自觉性、主动性,努力顽强地进行训练。意志品质的培养离不开克服困难的过程。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例如:运动员训练时体力不佳,训练比赛条件不尽人意,器械损坏,训练比赛因故中断,高难动作脱保等。教练员应教育、鼓励、督促并帮助运动员去克服困难。这就是说教练员要给运动员分析克服困难的可能性。激发运动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帮助运动员为克服困难作各种准备,包括消除害怕心理,加强保护措施等。在一般情况下,应多做正面的鼓励和诱导,启发运动员克服困难的自觉性。但有时也可采用激将和强制的手段来促使运动员克服困难。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和时机。另外也可根据专项所需的意志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障碍,增加困难的因素。例如:增加完成练习的次数或时间,提高对动作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这就是经常所说的从难、从严进行训练。意志品质的培养还离不开运动训练的实践。它必须贯穿在整个运动训练过程中,结合具体的训练内容进行。例如:结合一些带有惊险性的空翻和腾越动作的练习,来培养运动员果断和勇敢的意志品质。结合成套动作的多套训练,以及柔韧、力量、耐力等素质训练,培养运动员顽强、坚韧和自制的意志品质。结合创编自选动作,编带准备活动及基本功,培养运动员独立性和主动性等等。

5.培养稳定而增力的情绪,以保证训练比赛的顺利进行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体验,它使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倾向。情绪伴有明显的机体变化。情绪变化会影响呼吸、循环、消化、内外分泌等器官的活动,也会影响人的外部表情。情绪还有明显的两极性。积极的和增力的情绪可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消极的和减力的情绪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不良的情绪必然会影响训练和比赛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比赛中,过度紧张和波动的情绪往往会造成思维混乱,动作失调,以致比赛失常。

在竞技体操训练和比赛中,影响运动员情绪的主要因素是外界的刺激和机体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外界的刺激是指训练和比赛场上的一切情况。如器械条件、观众态度、教练员的指导、裁判的评分、对手的强弱等等。机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体力、伤病、疼痛、肌肉的过度紧张以及动机水平,期望水平,注意力的指向等。只有通过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才能减弱或消除其对情绪的不良影响。提高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是稳定情绪最有效途径。这可采用适应性训练,让运动员置身于各种社会引起情绪变化的情景之中。也可采用心理调节训练。除此以外,要使运动员具有稳定而增力的情绪,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组织好每次训练课。包括提出恰当的、运动员经过努力而能达到的训练任务;合理安排整个训练课的内容及运动量;采用多样而有效的教法;在整个训练课中注意及时给运动员完成动作情况的反馈等等。

(2)教练员要熟悉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及时把握运动员情绪的变化,并给予恰当的语言指示,特别是在比赛中,教练员切中要害的指示往往对稳定运动员的情绪起着决定作用。

(3)教练员应首先把握住自己的情绪变化。急躁,气愤,谩骂,训斥往往是引起运动员情绪变化的主要因素。

三、赛前心理训练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也算作赛前心理训练,心理调整训练或短期心理训练,这是一种针对性强,时间较短的赛前心理教育。赛前心理训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对该次比赛形成最佳的心理准备状态,并在比赛中有效地、可靠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确保最佳竞技水平的发挥。在竞技体操中,准备具体比赛心理训练的任务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运动竞赛水平的动机训练。

2.适应比赛环境条件的心理准备训练。

3.适应比赛时各种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特征训练。

4.适应比赛时所需的适宜激活水平的激发、控制和调节训练。

5.适应或排除各种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训练。

6.各种专门的心理状态的调整,心理放松,心理恢复和消除各类心理障碍,以及心理能量的储备和动员训练等。

一般心理训练与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互相依赖,互为条件。如果没有一般心理训练,赛前训练就没有可靠的心理基础,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赛前训练,一般心理训练就没有什么针对性,也就不能给予运动员以有效的心理策略和心理调整技术,以解决比赛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训练也就失去了意义。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方法较多,现介绍几种竞技体操训练中最常见的,也较有效的方法。

1.念动训练

念动训练是运动表象训练的一种综合形式。俗称“过电影”。它是运用运动表象并结合“默念”动作要点的训练方法。通过这一方式强化脑中动作概念,促进运动员更好掌握技术和发挥原有技术水平。竞技体操中,念动训练采用得比较多。

念动训练的机制在于利用运动表象的训练功能和暗示的作用,使语词和它所代表的动作技术在我们脑中形成牢固的、暂时的神经联系,并以表象形式保存在记忆中,它能导致相应的活动,强化技能的学习。

念动训练的实施方法,一般为放松和念动两部分。

(1)放松:在表象再现以前,运动员首先应使自己的肌肉尽量放松,并达到全身松弛。为此要选择比较易于放松的姿势,如卧势、马车夫式的坐姿(即自然、舒适、放松的坐姿)。闭目,想象自己最舒适的情景,这样就排除了其他刺激信号的输入,为唤起表象作好准备。

(2)念动:运动员根据训练的要求唤起实际训练或比赛的动作表象,多次重复再现,与此同时不断地修改、完善、发展自己的动作表象。随着实践的发展,念动训练又形成了有序成套练习。例如: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苏因博士所创造的视动行为练习(VMBR)。这种练习分为三个步骤,每周一个步骤,每个步骤包括:松弛练习,肌肉的紧张和放松练习;松弛想象,想象自己经历过的最轻松、舒适的情境,如在风景宜人的海滨沙滩上躺着,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成功比赛的想象,唤起完成动作最佳的表象和最佳的比赛情况;修正动作表象,唤起对自己比赛动作进行修改的想象。

国家体委科研所曾对体操运动员进行过类似的放松和念动训练。分为“放松”,“放松——发动”,“放松——发动——念动”三个阶段,取得良好的效果,证明放松和念动训练是适用于体操运动员的有效心理训练方法。念动训练可在学习动作技术时采用,也可以在比赛前进行。为了保证念动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念动训练必须和练习相结合。念动训练有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但是不练习单“念动”是掌握不了动作的。因为运动表象包括视觉、听觉、运动觉、平衡觉等各个方面的体验。其中运动感觉是最重要的,科学家的实验也证明了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效果最好。

②唤起表象必须是具体的、成功的和理想的动作过程和比赛情境。只有具体和成功的动作表象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体验,才有助于形成最佳的运动技能。

③念动在放松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有效。所以一般都将放松作为念动的前提条件。

④要充分发挥第二信号系统的作用。在表象再现时,配以一定的套语最能奏效。这样两个信号系统相互沟通,有利于动作概念和动作记忆的形成。

2.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俗称实战训练,也算赛前锐敏训练。竞技体操训练中,经常在赛前采用这种方法。模拟训练是用接近或超过比赛的条件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和对比赛的适应能力,预防赛前不良心理状态的产生。从生理学角度看,通过模拟训练,使运动员中枢神经系统形成优势现象,建立一般的、细节的合理定型结构。在比赛过程中就可以避免出现因暂时神经联系中断引起的自动化消失,因而影响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

模拟训练要求在训练的场地、器材、灯光、训练的时间上、训练的强度和量上都要与比赛相同或高于比赛条件。具体来说表现为:

(1)可提高对训练强度的要求,在运动实践中教练员经常采取下列方法。

①加大每次上器械完成动作的数量如:连续练习一套半,两套。或做完成套后接做几个下法等。

②提高对动作完成质量的要求,包括腾空高度、摆动的幅度、稳定程度及其他按技术要求所应达到的标准。如倒立部位、团身程度、分腿开度等等。

采取这一措施时,必须科学地确定总的训练负荷量,否则容易造成过度训练,适得其反。

(2)可以改变比赛的条件:

①不同的场地。

②不同的位置,不同弹性,不同形式的器械。

③在不同明亮度,不同灯光下训练(须达到起码的比赛亮度)。

④变换训练的项目。

⑤变换比赛的时间。

(3)可制造比赛气氛。如组织群众,邀请裁判评分;播放比赛情景的录音,在喧闹声中比赛;在这过程中,还可根据比赛情况事先设计一些比赛中可能发生的障碍,如裁判评分不适当、器械损坏、群众吵闹、自由体操音乐过响等等。

3.自我暗示训练

自我暗示训练是心理调节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它的目的是使运动员消除紧张心理和进行精神动员。自我暗示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并配合相应的深呼吸,放松肌肉,使运动员进入安静催眠状态,进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及心理状态。

自我暗示最早作为一种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德国舒尔茨在临床上用催眠术为患者治病时发现:借助自我暗示能使病人顺利进入安静状态,由此创造了此法。后来各国运动心理学家都用它来进行心理训练。开始时只是消极的放松,后在实践中感到仅仅放松还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还需积极动员。所以现在采用的自我暗示就有放松和积极动员双重作用。

自我暗示的生理学机制是通过放松肌肉,减少从肌肉传导到中枢神经的冲动,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而促使其处于意识控制下的假睡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语句和与此相连的表象的敏感性特别高,而且可以通过语句对有机体施加影响,起到调节情绪,思维和意志过程的作用。例如:清醒时,人的语言并不能影响心脏的跳动,但在这种状态下却能在套语影响下,减慢心脏的跳动。同时也便于改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

在训练中采用自我暗示训练,可根据套语的不同达到不同的目的。如有适用于放松肌肉的套语;也有适用于清除疼痛或害怕等不良感觉的套语;还有用于限制饮食,以使运动员不感到强烈饥饿的套语;另外有用于使机体积极动员的套语和用于技术训练,促进运动机能形成的套语等等。在默念套语时,应根据套语的内容习量去做,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我国的“气功”和印度的“瑜珈术”就是自我暗示的古老形式。现在国内已有将气功用在射击、棋类等的心理训练中去。国外也有体操中穿插瑜珈练习的做法,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四、心理训练的程序

对体操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实施程序和其他项目大致相同,基本分为以下几点。

1.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心理训练的重点

心理诊断就是用心理学的技术与方法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竞赛等活动中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评定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心理特点与发展水平以及是否存在心理障碍等。并在这基础上确定心理训练的重点及方式。

心理诊断的内容可以分为一般心理能力的诊断与运动活动条件下的心理能力的诊断。前者包括一般工作能力,神经系统的特征,分析器机能发展水平,智力水平,意志和情感特征等。后者包括在变化条件下迅速加工信息,作出反应,有效地进行思维。在疲劳条件下,保持心理稳定,有意识支配情感,意志状态的能力等。

心理诊断的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

(1)心理实验的指标。如注意集中与分配,运动感知觉,运动记忆和运动表象,动作稳定性,技能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检测。

(2)生理心理的指标。如训练或比赛前、中、后的心率,皮电,肌电,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水平,闪光融合,简单反应时等。

(3)社会心理学的指标。包括心理能力,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的测试。

(4)专门心理能力的指标。通过诊断和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运动员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训练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及以运动员的个人特点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及重点。

2.选择心理训练的方法,设计训练方案及计划

由于我国开展心理训练的时间不长,目前系统的心理训练计划较少见,经常采用的是开“处方”。即针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目的,开出心理训练的“处方”。

3.实施训练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同一心理训练的手段对不同运动员的效果不尽相同,因而实施训练计划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在实施心理训练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激发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自觉性。

(2)必须与专项相结合,并注意循序渐进。

(3)必须针对运动员的特点选择内容及方法。

(4)必须进行多次重复练习。

4.检验训练效果,总结训练经验教训

在计划实施结束后,应对主要心理因素指标进行测定,并分析效果好坏的原因,以利于今后的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