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搜集内容前先学会主题阅读

搜集内容前先学会主题阅读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标确定之后,第二件事是内容搜集。课程开发者一定要学会主题阅读。所以,课程开发者要会读书,有一本书名字叫《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艾德勒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艾德勒的方法是隔一个词读一个词,隔一行读一行,甚至偶尔隔一段读一段,遇到似曾相识的段落甚至可以整页翻过。这就是主题阅读。只读一个人的书很容易偏信,易卜生说:“读一个人的一本书你就轻易信了他,那么你的大脑就成了他的思想的跑马场。”

目标确定之后,第二件事是内容搜集。搜集内容就要广泛涉猎,这是一个很复杂、很庞杂、很花时间的过程。课程开发者一定要学会主题阅读。

(1)会读书

开发一门课通常要读多少本书?我觉得是20~40本。有人可能会说:“天哪,开发一门课就读这么多本书,我一年才读几本书。”所以,课程开发者要会读书,有一本书名字叫《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艾德勒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这本书问世六十余年,影响了几代人。我大概在5年前机缘巧合看了这本书,看完收获巨大,最直接的效果是看书的速度至少提高一倍。

假如一本书你需要一个月才能读完,总是读读停停,读一读就没有成就感了,就可能中途放弃了。我现在大部分书都是一口气读完,2~4小时读完一本书,一般情况下,从北京飞往西安的飞机上,我就能读完一本书,要是从北京飞往深圳,在飞机上一本书是不够读的。为什么能有这样的效率呢?一般人是一字不落地读书,一行一行地读,没看明白眼睛还要扫回来重读,这样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艾德勒的方法是隔一个词读一个词,隔一行读一行,甚至偶尔隔一段读一段,遇到似曾相识的段落甚至可以整页翻过。

在读书的同时遇到关键信息立刻标记下来,甚至折页。这样读书很有成就感,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如果匆匆读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实在太好了,可以再读第二遍。这种方法,固然不如一行一行地读得仔细,难免有信息遗漏,但是会有不少的收获,所以投入产出比很高。更何况有时一本书的核心观点本来就不多,作者通常反复强调,你漏掉的也许正是他重复的那些内容。并不是一本书的所有字的信息含金量都是一样的,一般读段首、段尾,页首、页尾,隔一行读一行就行。当你熟练使用这种读书方法之后,就会发现关键信息会直接往眼里跳,会主动找你。读书多了,甚至可以发现,直觉或第六感在读书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多读书

通常为开发某门课程要做主题阅读,就是把跟课程相关的书都买来读,主题阅读的速度还要快些。因为是带着问题去读书,比如开发“教学设计原理”课,要探讨态度类的问题怎么教,我买了四十本与教学设计相关的书,甚至延伸阅读到认知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书,快速在这些书中寻找相关论述,把这些书都读完了。一本书对要开发的课程能有两三点贡献就很不错了。如果真的发现跟某本书有缘分,也可以经常读。反复读书还有一个方法,就是重点读自己画过线的地方和折角的内容。看完一本书后,把书合上,过一遍“电影”,把对你有启发的内容写下来。或者再次看你画线的和折过角的内容,顺势把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写到最后一页纸上备用,需要时把页码也记下。这就是主题阅读。

书读多了,问题又来了,比如我要开发一门名叫“幸福在哪里”的课程,读了三十多本有关幸福的书,读前几本的时候很兴奋,后来就开始纠结了,读到最后几乎要吐了,因为各种观点横七竖八地在我的大脑里,有的甚至相互矛盾,我的大脑成了很多思想的跑马场,快把我逼疯了。

只读一个人的书很容易偏信,易卜生说:“读一个人的一本书你就轻易信了他,那么你的大脑就成了他的思想的跑马场。”鲁迅又反驳说:“如果你信了易卜生这句话,你的大脑就成为他思想的跑马场。”所以,书读得越多你越不会偏信,否则,很容易对某个作者产生盲目崇拜。

课程开发的下一个环节就是从中梳理出逻辑。我对课程开发有个描述:课程开发就是要先把自己逼疯,然后再治好的过程。因为不同人的观点都在你的大脑中放着,占着你的脑容量,很容易混乱,所以主题阅读三四十本书之后,就要面对逻辑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