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觉积极性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锻炼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形成主动锻炼的意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锻炼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是依据教师的教与少年儿童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的教学规律提出的。少年儿童锻炼目的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少年儿童的自觉积极性有机结合,才能保证锻炼目标的实现。

(一) 自觉积极性原则释义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在体育锻炼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少年儿童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形成主动锻炼的意识,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锻炼原则。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从“要我练”转变为“我要练”,从而为有效地提高锻炼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主观上的条件。

(二)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的依据与科学基础

1.教学的普遍规律

自觉积极性原则是依据教师的教与少年儿童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的教学规律提出的。在体育锻炼中,教师是主导,少年儿童是主体,教师的教与少年儿童的学相互作用。但少年儿童的自觉积极性不完全是自发的,还取决于教师的指导、传授和调节。少年儿童锻炼目的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少年儿童的自觉积极性有机结合,才能保证锻炼目标的实现。

2.内因决定外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体育锻炼中,教师的教只是一个条件,是获得效果的外因,而少年儿童的学才是取得成绩的内因。教师的教的外因必须通过少年儿童自觉的学与练才能起作用。再者,作为体育锻炼主体的少年儿童,对自己的身心变化了解得比较清楚,教师和他人的了解只能是间接的。所以,体育锻炼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少年儿童自觉地学、练和控制。

(三)贯彻自觉积极性原则的要求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少年儿童的自觉积极性不完全是自发的,还必须通过一系列细致工作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组织教学、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等方式,激发少年儿童锻炼的自觉性。

2.强化民主意识

在体育锻炼中创造条件让少年儿童了解锻炼的目的、任务与要求,增强其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通过建立民主平等、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增加少年儿童对教师的信任感,使其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

3.灵活机动、激发兴趣

按实现目标的要求,变换锻炼的组织、内容和方法等,激发少年儿童的锻炼兴趣。少年儿童深刻理解了完成锻炼任务对实现锻炼目标的价值,可以调动他们锻炼的积极性。

4.重视少年儿童的自我监控

设定目标,定期考核,让少年儿童经常了解锻炼的效果,使他们既有挑战又有压力。作为教师,要经常指导少年儿童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少年儿童自学、 自练、 自评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