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情是沟通的起点

共情是沟通的起点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情不一定是表示同意,共情是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他人的情绪,体验他人的精神状态。有一阵,我们班小贾和其他同学说话时尖酸刻薄,甚至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要和同学大打出手,不肯罢休。小贾的眼泪哗哗流,我起身给他轻轻擦擦眼泪。这就是共情所带来的效力。共情是一颗和谐的种子,是沟通的起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

北京宏志中学 阳娟娟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似乎感觉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比几十年前淡漠很多,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心灵对话被忙碌的生活所阻碍。而学生和我们一样有正常的情感需要,希望被接受、被理解、被需要,他们也有想法,有追求,有困惑,有情绪。我们作为教师,作为长者,就应该学会一点沟通的技巧,帮助孩子们正确表达自己情绪,分享内心的感受,卸下包袱,轻松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任务和挑战。而强制性的命令和指挥只能让学生一时地服从,不是自发地接受。因此作为教师,共情是我们应掌握的一种沟通技巧,是感受他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能力。共情不同于同情。共情不一定是表示同意,共情是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他人的情绪,体验他人的精神状态。我们不一定同意他所说的东西,但能体会到他内心的感受。谈话时语气要平和,让对方感到被接纳和被理解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共情的案例。

有一阵,我们班小贾和其他同学说话时尖酸刻薄,甚至因为一点小事情就要和同学大打出手,不肯罢休。我把他请到办公室来了解情况。

“你最近好像没有休息好啊,嘴角有些上火,心情也不是很好,是出什么事了吗?”我拍拍他的肩膀,递给他一杯水。

“老师,我……”

“是不是家里出了事情,还是班里同学欺负你啦,还是老师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啦?”

“没有。老师,同学没有欺负我,老师也挺好的,就是家里……”

“家里爸妈吵架了吗?”

“不是。老师,我姥姥姥爷都进了重症病房,妈妈去医院陪护,好多天没有回家啦……”

“是没人给你做饭吗?”

“我心情不好,我爸爸最近管我学习,只要我有不会的题就骂我一顿,骂得还巨难听……我不敢回嘴,我爸特厉害,我心里窝火,我回学校看见谁不顺眼就想揍,想骂!”小贾的眼泪哗哗流,我起身给他轻轻擦擦眼泪。

“哦,原来爸爸老是在家里骂人啊。”

“我爸爸骂得特别难听,有些接受不了。还动不动就打我。”

“还动不动就打人。你想对爸爸说什么吗?”我拉着他的手。

“我想说他这个方式不对,不能随便骂人,不能动不动就上手打人?”

“同学们能感受到你的心情吗?”

“我……我最近也不对,老是对同学说些不负责任的话,这样会影响同学友谊,还动不动就打人。这样下去,在班里我就没有朋友啦,好在同学们都很宽容我,老师也宽容我,谢谢老师。”

“同学也很惊讶你的表现,我知道你也不愿意这样,希望和同学高高兴兴在一起。”

“老师,我妈妈快回来啦,我会努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不让妈妈为我操心,她已经很累啦。”

“你真是个好孩子,我想同学们会喜欢和你在一起的。”

说完,我轻轻地抱了抱他。

在后面的接触中,我处处关心他,也让同学和他在一起讨论学习上的事情,慢慢地,他的焦躁情绪得到缓解,能和谐和大家相处了。

在这个案例中,我没有一味批评他的种种不对,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角度去想问题,从关心孩子的角度出发,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促进了我们之间的理解,从而引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逐步去改正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共情所带来的效力。那么,在这个案例,我都用了哪些共情的技巧呢?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温柔的动作,和学生平等地坐在一起,体验学生的苦处而不是直接教训,这些给予了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分享他们的情感世界,找出事情的原因。这就是真正沟通的起点。在后期的接触中,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他的学习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一天我接到他的一条短信:“老师,您儿子生病好点了吗?您多给他喝点水,自己也要注意休息。”看完后我很是欣慰。

怎样能够做到真正的共情?回想自己成功的沟通体验,我觉得起码要做到三个方面。

第一,要心中有爱。教师要从内心深处爱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保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对美好生活的自信心,通过感受到教师的爱,让学生乐于和教师接触,同时使我们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走进孩子们的世界。

第二,要习惯换位思考。教师要学习摆脱自我中心,关注学生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处境来尝试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越准确,共情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第三,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一个示意的目光、一个轻轻的拥抱等,有时候比语言表达更有效,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

共情是一颗和谐的种子,是沟通的起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共情可以将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图、观点情感悄悄连接起来,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