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验共情过程

体验共情过程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他的著作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是一名共情能力极强,并且具有强烈影响力的心理咨询师。共情需要心理咨询师以真诚的态度作为基本出发点,关怀与接纳来访者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心理咨询与调整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是否具有真诚与共情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他的心理咨询与调整技巧的运用能力。然而,她与心理咨询师这段谈话的用意是什么呢?

共情能力不仅是建立关系的最重要能力之一,而且共情本身也会对来访者起到治疗的作用。当心理咨询师正确地共情来访者的感受后,来访者会感觉自己被理解与接纳,进一步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从而让咨访双方进入更深层的交流,使来访者更多地自我觉察,更为顺利地解决来访者的问题。对于那些迫切需要获得理解、关怀和情感倾诉的来访者,良好的共情会让心理咨询效果更为明显。

共情基本上是通过情感反应来传达,情感反应着重于对来访者的情绪、情感进行反应。情绪往往是思想的外露,从对来访者情绪的了解中,可以分析出来访者产生情绪的心理过程,对来访者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所把握,再把来访者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中包含的情绪、情感整理后,反映给来访者,让来访者更好地提高对自我内心活动的觉察。准确的共情表达,可以有助于建立起良好的信任与敞开的交谈氛围,有利于咨询方案的顺利实施。

罗杰斯的案例中,共情是他最擅长的部分。他的以人为中心理论,表述了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所需要具备的心态,以及面对来访者的基本态度。从他的著作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是一名共情能力极强,并且具有强烈影响力的心理咨询师。但是我们也需要了解,他曾经接受过专业的精神分析训练,同时,还获得过哲学博士学位。他的这些经历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想具备优秀的共情能力,需要更多地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及对生命历程的感悟。

罗杰斯认为:“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善良的、可以信赖的。这些特性与生俱来,而某些‘恶’的特性则是由于防御的结果而并非出自本性。”正是这种信任使他能够了解:如何更好地引导来访者没有顾虑地敞开自己、表达自己,并从中得到对自我的理解与感悟。

共情需要心理咨询师以真诚的态度作为基本出发点,关怀与接纳来访者的情绪情感体验。共情不是对来访者情绪的看法,而是体验来访者身处情境中的情绪。所以,共情更多的是对来访者产生情绪心理过程的理解,这个过程会给予来访者一定的被关怀体验,否则共情将变得生涩而缺乏温暖,也将无法达到共情所需要传达的效果。

在心理咨询与调整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是否具有真诚与共情的基本态度,决定着他的心理咨询与调整技巧的运用能力。没有良好的态度,就无法收获心理咨询与调整技术所起到的良好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体验具体的共情。

案例1 来访者:“我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每天所做的事几乎一样,睡觉、吃饭、工作、看电视,人活着难道就为了这些?”

从他的谈话中,我们可以共情到他什么样的情绪和情感呢?

A学员:感觉他兴趣下降。

B学员:情绪低落。

A、B两位咨询师从中体验到来访者“意向减退”“情绪低落”,那么,他的这种低落情绪的背后表达着什么样的情感?事实上这里面隐含一个成分: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情绪低落?

C学员:生活不顺利,受到挫折的时候。

如果心理咨询师已经共情到来访者正处于遭受挫折的情绪状态,那非常好,已体验到了他的根本情绪来源。挫折有时不仅是生活事件,还有的来自于情感方面,所以,也需要澄清挫折的来源。当心理咨询师的共情能力不够时,就很可能去努力共情他只是心情不好,而后有可能会对来访者说他的工作是有意义的,看电视也是一种娱乐等,而对来访者生活现状却少有关注。那么,这样的谈话内容会让来访者感受不到心理咨询会谈与普通朋友之间的谈话有什么不同。而且,正确的共情还需要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

如何来表达效果会更好?我们在表达我们的分析与共情结果时,还需要了解来访者较为接受的谈话方式,并通过与来访者的交流,感受来访者的防御机制,再以试探性的语气确认对来访者的共情。

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曾遇到过以上问题的几位来访者,虽然他们表达的措词不同,但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可以向他们说:“通过你刚才的表述,我觉得你现在的心情不是很好,情绪也有些低落。我不知道你之前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相信,可能有一些事情让你感觉比较失望与失落。因为人在生活状态发展顺利时,很少会去谈论关于生活意义的问题,他可能更关注于自我发展。”有时来访者会思考一下,有时来访者会回避谈论这个话题,但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基本上都可以回想与面对那些让来访者失落的事件及感受。

案例2 来访者:“每一次与男朋友在一起,都是配合他的需要,他不喜欢用安全套,害得我堕了两次胎,每次去医院都是我一人,他从没想过和我一起去。我想过要和他分手,可是不知为何总感觉离不开他。”

A学员:她好像是说她自己一直在付出,一直在为别人做牺牲。

B学员:她还是很爱他,但可能她的男朋友对她的关爱少了,她觉得不满意。

C学员:她矛盾自己要不要与男朋友分手。

来访者虽然在渲泄自己对男友的不满情绪,但我们从中并没有看到她对“男友要求在一起”的拒绝,“每一次与男朋友在一起,都是配合他的需要”这句话说明她在把责任推给男友。对于“他不喜欢用安全套,害得我堕了两次胎”所带来的伤害,她排除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因为她并没有坚持要求男友戴上安全套。然而,她与心理咨询师这段谈话的用意是什么呢?

当一个人反复表达着对另一个人的不满时,其背后的情绪应是怎样的?

D学员:希望那个人变得好些。

当我们真实地去体验来访者的感受时,就能体验到她的谈话的核心点:很渴望她的男朋友更爱她,对她的照顾更多一些。其中离不开她男友的原因之一也包括了性方面的需要,她虽然在否定它,而且强调对她的伤害,但是却并没有拒绝,说明她也需要。只是在她的潜意识里,会因为自己没有拒绝男友而造成自己流产产生自责,这种潜意识是她自己不愿意面对的,所以,她会把责任推向男友。同时,在她的谈话中,我们只看到她对男友因堕胎给自己带来伤害的不满,并没有看到她对男朋友其他方面的不满,所以,我们并没有体验到她讨厌她的男朋友。那么,想分手的意义是什么呢?

表达共情时,我们需要对她真实的情感状态共情,而不只是对她所表达的感受共情。

心理咨询师:“能感受到你比较矛盾,因为堕胎带来的伤害,你想同他分手。但是除了这方面以外,我相信他仍然表现得比较爱你,所以你难以离开他。同时你也很希望从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客观的看法及改善的建议,是这样吗?”

案例3 来访者:“我觉得很难过、很难过,因为我从来没担心过高考,就算想,也只是估计自己能不能取得优异成绩。唉!想不到居然名落孙山,真是越想越不服气。今年的高考其实并不难,班上成绩中等的人都考入了大学,没想到一向是佼佼者的我……我觉得考试根本就不能正确评估一个人的成绩,况且读书也不是为了考试,这样我也就想开了,决定工作算了。但我的父母却骂了我一顿,坚持说考上大学才是有出息,一定要我参加补习班,然后再考。和他们争了几天,都没结果,我都烦死了。”(这是别人讲的一个案例,因为有不同心理咨询师的分层共情,所以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A学员:听了你的诉说后,能感受到你现在难受的心情。

B学员:你感觉考上大学没问题,但是结果却这样,你一定很失望,那我也很替你惋惜。

C学员:你是一个佼佼者,你觉得你一定能考上大学,结果一般人都考上了,而作为佼佼者的你却名落孙山,你可能有一种丢脸的感觉。

D学员:我能感受到你现在的心情,确实很难过。也能够体会到你再次面对高考的恐惧与压力。同时,也感觉到你在逃避这个现实。

以上的共情练习,基本上是涵盖了来访者的一些情况,但对于他与父母的情况未加以共情。下面再来看一看原有的共情内容。

咨询师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呢?

点评:这里面一点共情都没有。

咨询师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通高考却失败了。

点评:找到了来访者想不通高考会失败。

咨询师3:因为高考落榜,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

点评:把来访者难过的情绪反映出来了。

咨询师4:因为高考落榜,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也不清楚前面的路该怎样走,心中很混乱。

点评:你们会发现,这个咨询师比上一个咨询师更进一层。

咨询师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没想到高考会失败,因此你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也有点气愤。与父母商量后,似乎非读书不可,但自己实在有点不情愿,因而内心很矛盾。

这个案例共情的分层比较好,但欠缺了对来访者内心真实感受的体验。有时来访者只是表述了一些他能够意识到的内容,而难以深入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状态感受。所以,良好的共情会提高来访者对自己状态的觉察。而且从整体过程来看,共情也是在为接下来的调整做着重要的工作。

以这个个案为例,第一个层面是他落榜的心情:难过,不愿接受。第二个层面是他对高考的看法:否定高考的意义,说明着他对高考的回避。第三个层面是他因父母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烦恼情绪:希望父母同意自己不去复读,不愿再次面对高考。第四个层面是他父母的真实想法:认为他有学习能力,如果努力的话一定会考取。这里对父母的心情加以共情也比较重要,这种共情可以促使来访者降低对父母建议的阻抗。

心理咨询师:“能感受到你现在的心情,因为高考失利而难过,而且不愿接受这样的结果。其他不如你的人都考入了大学,所以,你会觉得考试不能正确评估一个人的成绩,想放弃高考机会,直接参加工作。而你的父母却因为相信你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今年只是状态发挥得不好,希望你明年调整好状态,可以有机会考取。但是你还不能完全信任自己通过复读,能够顺利考取。因为今年的失利而对高考产生了一些担心和恐惧,所以不愿意再次面对高考,你觉得是这样吗?”

案例4 来访者:“我爱人死后,感觉孤零零地一个人活在世上,真是生不如死,我不想再活下去了。”

A学员:你和你爱人的感情真的挺深的,所以你现在非常难过。

B学员:谁出现这种情况都会感觉没有了依靠,我理解你的感受。

C学员:这确实是件特别难过的事,但是相信爱人不会希望看到你现在这样。

这种情况是亲人去世后常见的心理状态,虽然以上心理咨询师尽力去共情了来访者的感受。但这样的案例,不仅需要共情来访者的伤心与难过,还需要对来访者的情绪和遗留的情感加以处理。

心理咨询师:“爱人的去世,确实让人很难过,而且从你描述的状态来看,你们的感情很好,在世的时候有互相依靠的感觉。现在他离开了,你感觉失去了依靠,感觉很孤独,同时又因思念他而体验不到生活的动力,不愿面对他已离开的现实。你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把对他的依赖感减轻,试着独立一些,相信你的状态会好起来。”

我曾经咨询过这样的应激事件,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当时的感受和处理。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在咨询过程中流过眼泪的案例。

是一位女士,怀有5个月的身孕,有1个儿子,5岁左右,她爱人刚刚出车祸死了。我到达时已是第二天的上午。她仍然一直在哭,家人说她昨晚一夜未睡,一直在哭。有时还会大喊,情绪非常激动。家人很担心她的身体,所以打电话过来,请心理咨询师去她家里为她做心理调整。

我走进她的房间,她不看我,我劝说她需要让情绪平静一些的时候,她说(大声喊):“你不知道我有多痛苦!”我当时就止不住流泪了,我说:“对不起,我是不知道,但我希望你能好起来!”那一刻,心里很难受。我确实没有办法帮助她不痛苦,没有办法让她的爱人重新活过来。我对她说:“假如他活着,你希望对他说什么?你能对我说一下吗?”她听了我的话后,大声吼起来:“你怎么这样啊,怎么这样狠心啊!”我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也很想你们,但这是个意外,让我无法回来。”之后,我们抱在一起痛哭起来,我扮演了她爱人的角色,拥抱她,不断地跟她对话,完全以她爱人的角度来安慰她,然后她的情绪才慢慢转向平静。她开始有些意识了,哭着说:“我真对不起他,他那天让我跟他一起去公司,我当时生他的气,就没去,然后他走了,我真该死啊!”我说:“不怪你,没有人知道会有意外发生,这是个意外。你需要让自己好起来,为了他,也为了孩子,还有你的父母。他们同样很伤心,看到你现在的样子,他们会更伤心的。”

她的情绪开始平静后,我让她躺下,给她做了催眠。她醒来之后,基本恢复了平时的状态。

这是我无法忘怀的案例,那份悲伤让我更多地体验了生命的无常,更加重视调整自己以愉快的心情对待生活中的一切。

案例5 来访者:“我真的没用,公司最近提升了好些人,却没有我的份。好几次我想和经理谈谈,又总是鼓不起勇气。唉!我真的没有用,我真恨我自己!”

A学员:你可能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很懦弱,感觉不知如何是好。

B学员:你感觉公司不公平,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但同时也感到你在为自己没有勇气与经理谈而自责。

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我们更多地体验到他的无助,和他对自己的不信任,而这样的来访者在处理生活中的事情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鼓不起勇气”?公司没有提升他,是否也是可以理解的呢?在他的内心中存在着不愿意接受公司没有提升他的这一事实,但自己又无力去改变现状,所以出现强烈自责。

心理咨询师:“能感受到你现在存在着强烈的自责,很想通过与经理的沟通改善现状,但是自己却无法面对经理,感到很无助。也许你需要通过角色扮演来给自己更多的勇气。”

案例6 来访者:“我们班主任总是训斥我们,骂考试不好的同学是笨蛋、没出息。他自己上课常迟到,但哪一个同学迟到几分钟,他就罚迟到同学写检查、扫教室,真不是个好老师。”

这个案例中的共情工作有些难度,难度在于面对一个孩子时,我们能不能以中立的态度共情。

A学员:我会感觉到你的老师严格要求你们,但他自己不自律,你对他很不满,心里不服气。

B学员:我觉得这个老师这样对待你们,确实是不太妥当,但是你有没有挨过这样的骂,或受过这样的惩罚?

C学员:你对这个老师可能感到很失望,和你想象的不一样。可能你心中原以为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老师和你想的不一样。对老师这样比较失望,然后也很不满。

D学员:我感觉到你可能没有一个好的途径去发泄你对老师的不满,所以积压了很多的这种不良情绪。

E学员:我能感到你对学校这个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满,同时觉得老师骂人是不对的。

以上的共情基本是到位的,也就是来访者在表达着对老师的不满,认为老师严格要求学生而自己却经常迟到,并且还会责骂与惩罚学生的行为是错的。在这种老师的管理下心情也比较糟糕。

对于曾做过老师的心理咨询师,或者认为不应助长学生对老师不满情绪的心理咨询师,就很有可能会为老师的行为开脱,并让孩子多体谅老师的良苦用心。这样的心态已经不客观了,没有中立的态度,就很难得到孩子的信任,更不可能影响孩子改善自己的情绪及学习状态。面对一个成人时,尊重的态度比较容易做到,但面对一个孩子时,很多人就较难做到以尊重的态度与之相处。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存在的问题,并不了解如何以相互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互动。

心理咨询师:“能感受到你对老师的行为表现有些不满,同时这种对老师的不满已经影响了你面对他时的情绪。有时老师因学生违反纪律给予一些惩罚是比较常见的,希望以这种形式避免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他骂考试不好的同学是笨蛋、没出息,而他自己并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却是不对的。这也正是让你感觉到不公平的地方。”

以上的练习,让我想起另一个案例:一个14岁的男孩,因为不想上学前来心理咨询。他曾被老师打过,并且常被老师侮辱:“你胖得跟个猪似的,就你这样,你还好意思出来给你父母丢人!”

这个小男孩的确有些胖,也很结实,不过还没有达到肥胖的程度。按他的身体条件,他打得过任何一个同龄的孩子,但他从不打人。虽然他因为不敢动手打人而被欺负,同时又常被老师骂,并且当着同学的面骂得那些话很难听。他不敢回嘴,更不敢还击别人。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怕把别人打坏。”

这样的老师让我觉得很无奈,能够肯定的是她的人格素质修养并不好。我给小男孩做了催眠,他在催眠状态下恶狠狠的回骂了很多以前没有骂出来的话,可见他有多么压抑。但我一直有着疑问:为什么他那么害怕把别人打坏?当我问到他父母时,他就不再说话了。将他的情绪调整得平稳一些后,与他妈妈沟通时才了解到:虽然他爸爸从不打他,但是他常常会亲眼看到爸爸打妈妈,他妈妈的头曾被打破去医院缝针,身上打得全是淤血。他心疼妈妈,但又无法保护妈妈,所以,他觉得打人是不对的,恐惧自己也会把人打坏。

共情这个孩子的内心感受时,心是沉重的。而且,这样的孩子,老师原本应给予更多的关怀才对,却遇到了这样的老师,让孩子在家中及学校里都无法感到安全。这也是教育中的遗憾,而心理咨询师虽然可以给他一些理解和心理支持,但是对他的环境却是无能为力。

亲子关系对于人一生的人际交往及处事态度,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共情这一篇中,也需要强调:身为家长的你,是否也可以以中立的角度来共情孩子的感受?

共情也是家庭及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良好影响力。

案例7 来访者:“我近来总会情绪不好,干什么都没兴趣,与男朋友分手后,一直忘不了他,但是我也知道我们之间的感情已经没有希望了,很久没有联系了。我现在一直都在想他,不知怎么办好。”

A学员:能感觉到在感情的世界里你是个很认真的人,你是不是还想努力一下和男朋友的关系?

B学员:我能感觉到你和男朋友分手以后很痛苦,但我觉得你在心底里很在乎他,你是不是还想与他和好呢?

C学员:我感觉你和男朋友分手以后很痛苦,虽然很久没联系了,你可能仍然想恢复和男友的关系,只是你不知道该怎样去处理。

恋爱问题是个案中较常见的案例。在以上的共情中,C学员的共情是比较到位的。这样的来访者在分手后,会时常想起前男友很多好的方面,从而也会影响她面对下一个恋爱对象。在她的内心中时常想要挽回以前的感情,只是没有勇气去做些什么。遇到这样的情况,最好建议来访者努力去做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如:想再联系也可以再去联系一下对方,避免让自己陷入“联系还是不联系”的矛盾,并通过再次努力的行为,减少自己的自责,从中改善以前的相处与沟通方式,渐渐地接受现实。同时,这个努力的过程还会出现两种可能:重归于好或情感转淡,重归于好是最好的结果,但是很多时候来访者会在这种努力中慢慢使曾有过的情感转淡,渐渐从这样不断回想的状态中走出来。

下面需要来体验一下,不仅要对来访者表达出来的内容共情,还需要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共情。

案例8 某女孩,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从高中开始就喜欢上一个男孩,曾一起聊天和学习,当时感觉非常好。上大学后两个人关系比较明确,但前不久女孩的男友提出分手,并与另一个女孩关系暧昧。女孩因此很伤心,向她的妈妈诉说不满,妈妈却说:“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分手就分手吧,他也没什么好的。”女孩非常生气,竟然开始谩骂妈妈。妈妈无法接受,因为这个女孩一直都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

在这里,我们需要体验: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导致女孩如此生气地去骂妈妈?

A学员:她觉得她妈妈不理解她,所以很生气。

B学员:她本来就因为失恋而伤心,她妈妈还说她没有出息,所以她很生气。

当看到这个案例时,很多人都会有以上的类似感受。那么,让我们换一种方式,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女孩的内心感受,而后进行对比,看看会有什么不同?“闭上眼睛,体验自己就是那个女孩,自己的男朋友与别人好了,自己心里很难受,本想与妈妈说一说我的想法和对男朋友行为的不满。这时妈妈说:‘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分手就分手吧,他也没什么好的。’让我感觉到再次被责备,我一直都比较听妈妈的话。现在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A学员:男朋友喜欢上别的女孩子,我已经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了,本来想从妈妈这里得到安慰,妈妈却说我没出息,让我更无法接受,所以很生气,就冲动地骂了妈妈。

B学员:男朋友不要我了,和别人好了,让我很生气,他不应该这样对我。本想与妈妈说说对男朋友的不满,妈妈却说我没出息,让我觉得没有人喜欢我,妈妈和男朋友一样,都在否定着我,于是很生气骂了妈妈,其中也包含了对男朋友的不满。

在以上的对比中,A学员与B学员前后感受的内容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角色扮演的体验更为深入。所以共情需要练习:心理咨询师在想象中进入来访者的角色,去体验来访者的感受。但这只是角色体验,如同演戏一样,演完还需要懂得从角色中走出来,客观地看待这个角色,从而可以进入下一步对来访者的调整。

共情为整个调整服务,所以,一定要在体验来访者角色后,走出角色以客观的角度看待来访者的整体状态。

关于这个案例,还需要说明当时的一些情况:女孩对妈妈破口大骂,而且,一直不认为自己有错。妈妈觉得非常意外,因为女儿从小到大都特别听话,几乎从不与妈妈顶嘴,所以,女儿的这种爆发,其实也加入了她日常曾被压抑的情绪。从妈妈的言语中,不难看到妈妈平日的说话方式,并不顾及女儿的感受。女儿的学习一直很好,总是在为得到妈妈的认可而努力。但在自己受到强烈的伤害时,妈妈不仅没有安慰自己,还责备自己没有出息,这让孩子无法再压抑下去。同时,她对妈妈的爆发态度里,也带着自己内心的投射与移情:对男友不满的宣泄。

这对母女,当时一起前来咨询,咨询的目标是改善母女关系。当时与双方分别会谈,不仅调整了女儿的情绪和心态,同时也调整了母亲的心情与态度。

心理咨询师对女儿的共情:“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因为恋爱的事情感觉很难受,其实很希望妈妈在这个时候给你一些理解和安慰,但是妈妈不仅没有安慰你,还责备了你,这让你觉得妈妈不关心你,不爱你。但这并不是让你冲动骂了妈妈的全部原因,其中你是否也把对前男友行为的不满发泄到了妈妈身上?从你的冲动中,可以看出你平时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情绪积压,所以在这一时刻全都投射到了对妈妈的不满当中。关于这一点,从妈妈的角度来看,可能会无法接受。”

心理咨询师把对女孩心理过程的体验和理解表达给女孩后,女孩感觉好了很多,并对自己如此冲动的原因有所觉察。

心理咨询师对妈妈的共情:“您当时没有想到她是在一种受伤的状态,觉得她平时很少与您顶撞,而且一直都比较听话,所以,您并没有顾及她心理上的变化,当她向您说起男友与别的女孩要好时,您以平时的态度回应了她。可能以前您已经习惯这样与她说话,那时她虽然也觉得妈妈不理解自己,但因为觉得您说的有道理,所以也就不介意了。但是在她很伤心的时候,她已经没有心情顾及您的感受了,她更多的是希望得到您的安慰。您在这个时候责备她,她会认为您不关心她,并且和她的前男友一样在否定着她,所以她无法承受,把所有的不满都投向了您。”

提高了妈妈对女儿心理状态的理解后,妈妈表现得很伤心,表示自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这样对待女儿,还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需要改善对待女儿的方式。

关于共情,在个案中也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情绪状态分析的反馈。共情能力会随着个案的积累而提高,但基础的共情训练还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学习者更快捷地进入正规的心理咨询工作,并能顺利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避免一些没有必要的挫败感。

从以上的个案练习中,我们体会了一些共情感受。需要强调的是:共情是感受,是一种内心对外的体验,而并非是要注意用什么样的表情,要注意说什么的话,要注意表现出什么样的神态等。共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体验,共情能力将成为心理咨询师自身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工作中的表现只是自身能力的自然表现。所以,我们需要努力的功夫往往不在于表象,而在于内在对心理咨询工作含义的理解与真诚的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