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生心与情沟通方法

师生心与情沟通方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于换位思考,指出对方想法合乎情理的一面,并作同情的理解,既体现出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又可避免两种观点的正面冲突和尖锐对立。当然,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并不等于迁就错误,而是为了体察事情的发生、发展,找准问题的原因和对方动机,以利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引导,使对方较为容易地接受自己的观点。

第四节 师生心与情沟通方法

一、教师如何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

(一)人际沟通是一门艺术

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要和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和心灵之间的沟通,最终达到说服、教育、引导和帮助人的目的。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还需要掌握比较高超的人际沟通艺术。

教师要掌握人际沟通的艺术,必须把握好下面几个方面:

(二)平等待人

教师对学生做思想工作,不论是普通的交流和谈心,还是了解有关情况,或是有针对性地对之说服、教育、批评、帮助,自己首先要明白一点,即相互间虽有职位高低、权力大小、角色主动被动等差别,但在人格上则是平等的。若是动辄以“这件事已经定了”、“难道我错了”、“不信咱走着瞧”、“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你看着办吧”等口气处理问题,势必会让人产生戒备或反感。

(三)对学生真诚关心

任何人都渴望自己能够引起他人的注意,得到同学和朋友特别是老师的关心、理解、同情和帮助。因此,作为领导,应注意经常观察每个下属的言行、举止、态度、情绪和工作方面的微小变化或波动,并分析产生这些情况的可能原因。人的思想、情绪波动和工作变化往往都是由于工作、生活、思想上的一些矛盾、忧虑或困惑所引起的,只要我们对学生真诚地关心、负责,便不难及时发现。其实,人们一般都不愿给他人、领导或组织上添麻烦,让大家为自己操心,其所希望得到的,往往不是更多的帮助,而是相互间的注意、关心、关照和同情。在发现学生的某些表现反常后,只要我们能主动创造机会,让他把自己的担心、忧虑和烦恼倾诉出来,问题便解决了一大半。再加上一些分析和引导,并设身处地为他出些主意、想些办法,便会使其倍感领导的关心和组织的温暖,并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困惑、疑虑,解除后顾之忧,积极投入工作。当然,表达对学生的关心,应当是真诚的、负责的,虚情假意不行,不负责任更是有害。

(四)肯定学生的优点

对他人的肯定、赞扬和激励,是有效调动其积极性的加油站。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在表扬的激励下,人们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敏于发现每个同志的“闪光点”,并及时在适当场合给予由衷的表扬和赞誉,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很好掌握的比批评积极而且更为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对下属的成绩视而不见,不能给予肯定,对他们的工作进步熟视无睹,不能及时给予鼓励,或者吝惜对下属的赞扬,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不懂人际沟通艺术的表现。

(五)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这就要求教师在做思想工作时要善于“换位思考”,学会设身处地地站到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特别是在批评人时,能够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人们做任何事情,甚至犯错误,往往也都是有自己“正当”的想法和理由的。善于换位思考,指出对方想法合乎情理的一面,并作同情的理解,既体现出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又可避免两种观点的正面冲突和尖锐对立。比如,人们犯错误,有不少情况是因为对个人利益考虑太多,而对他人和集体利益考虑太少。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说“适当考虑个人利益是很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如果我是你,可能也会想到这样处理。但是,我们不能只考虑个人私利,更不能因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和他人利益。”这样去做工作,不仅客观、公正,而且合情合理、有血有肉,往往能使谈话更具有说服力。当然,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并不等于迁就错误,而是为了体察事情的发生、发展,找准问题的原因和对方动机,以利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引导,使对方较为容易地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果不试图理解对方,而是一开始就拿出一些大原则和大道理,直截了当地对号入座批评对方,便很难在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六)给学生留有余地

大多数人都是很爱面子的,有时候虽然明明知道是自己错了,维护自己面子的自尊心,往往也会使有的人强词夺理,甚至无理纠缠。遇此情况,除了需要掌握恰当的方式、方法外,还要注意留有余地,给人一个下台的阶梯,以保全对方的面子。因此,做思想工作,忌把话说满、说绝、说死,不讲任何情面、不留一点回旋余地。不然,不仅谈话会充满“火药味”,还会招致对领导个人敌意,形成难以化解的思想隔阂。留有余地并不等于放弃原则和无条件地退让。遇到一些重大的原则问题,当双方观点分歧较大,情绪都比较激动或僵持不下时,一句“要不等我再了解一下情况后再谈”、“请你回去再考虑一下,等有机会我们再谈”,不仅可以缓解一下紧张气氛,给别人一个台阶,同时也可以给自己留下更多的准备或研究余地。

教师对学生做面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师生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艺术。准备情况,场合,时机,在场的其他人员,谈话的语气、气氛,双方的表情、情绪乃至眼神、手势等,都会对沟通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和积累,才能逐步提高。

二、闲聊——师生间情感沟通的一种重要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以传道、受业、解惑为责任。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是工作的中心任务。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谈话是一条重要途径,而闲聊有时则可起到正式谈话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一)与学生聊天是打开他们心灵的一把钥匙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大都希望与教师的谈话能有一个比较轻松的环境,这样便于敞开自己的心扉,而闲聊恰能打破僵局,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有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与学生年龄相差不大。起初,他担心自己无法“镇”住学生,对学生表情很严肃,要求也十分严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与学生开了个玩笑,有同学就说,您笑起来很好看,为什么平时那么严肃呢?我们希望能多看到您的笑容。听到此,他也若有所悟,认识到学生喜欢的老师类型,也就是他以后努力的方向。所以,在以后与学生的接触中,他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一位大哥的身份,以闲聊的方式多与学生沟通。这使他了解到了一些平时不容易知道的事情。有的同学也会在周记中和他畅所欲言。这让他懂得了要真正从思想上、生活上去关心学生,这样才能使班级真正形成一股凝聚力。

(二)与学生聊天是治疗学生心灵的妙方

教师与学生进行正式严肃的谈话,有时候很难打开学生的心扉,也就很难找到病源。你不着边际的大讲一通,他如在云雾里。有个学生有段时间情绪一直不太好,家长跟班主任说她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为床铺的问题闹矛盾。班主任当时很奇怪,因为据班主任平时的了解,这个寝室的几个人相处的很不错,用她们自己的话说,像姐妹一样,为什么会出这种事情呢?所以班主任找到一个适当的机会,与这位同学谈了起来。后来得知,她之所以情绪低沉,是另有原因。寝室里一位同学想住下铺,就要跟她换,她为了不伤及同学间的感情,就同意了。回家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母,本以为会得到父母的表扬,但母亲却认为她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以后到社会上要吃亏。她认为自己做的没错,但母亲说的也很现实,有道理,就感到很矛盾。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班主任肯定了她原来的做法,这正是她长大成熟的表现,但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床铺不能随意乱换,最后还是维持了原样,整件事情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试想,如果班主任听了家长的反映后直接找两位同学生硬地谈话,也许事情也会解决,但却会在两位同学、同学与班主任之间产生隔阂。

(三)与学生聊天也是架起与学生友谊的一架桥梁

教师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聊天,便会消除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使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能较好的建立起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那么,怎样闲聊才卓有成效呢?

轻松点:整天板着面孔,谁还愿意和你聊天呢?谁还愿意与你说心里话呢?同时,闲聊时应尽量放松脸上的肌肉,表情和蔼,有时不妨来点幽默,切忌拿架子。老师与学生还是有许多共同语言的,可以找到共同的话题。另外,每位老师都经历过学生时代,能够理解学生的心理,所以能够做到与学生自然交谈。

细小点:与学生聊天时,教师大可不必引经据典,要“从细致处见精神”。比如,军训时,有一项活动就是给家长的一封信,借此机会,老师跟同学聊天,就谈到了父母培育他们的不易。

实在点:不要对学生讲一些他们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道理,而应该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眼前事实。老师可以以自己为例,给他们讲一些学生时代的事情:学习、工作、生活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此而努力。

坦诚点:与学生聊天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同学提出一些对教师和学生都比较敏感的问题。这时,我们不应该躲躲闪闪,讳莫如深,应开诚布公,多跟学生沟通。一位教师曾遇到过这种情况,问题很难回答,但他还是据实相告。学生在周记里写道,没想到他会那样回答,以前的老师不是故意回避,就是严厉禁止。这无形当中也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如遇到不同的观点,应尊重学生,不搞一言堂。如聊出了自己的不足,应真诚、坦白的承认。你如实地说出了自己的优缺点,学生就能与你做比较,树立起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信心。

总之,教师要多和学生一起聊天,或在教室寝室,或在走廊操场,或在校内校外,对增进师生间的感情,确实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尊重学生是师生沟通心灵的一架桥梁

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对立统一的整体,所以在管理和教学中就需要师生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班级管理有明确的纪律,学生的违纪现象又总是在所难免,如何避免矛盾、化解问题,是摆在每一位老师面前的难题。

众多班级管理成功与失败的实践证明,在班级中发生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多情况下都源自于或依赖于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不好,班级学生会有意无意的肇事。有着良好师生关系的班级,学生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爱说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话,也愿意及时向老师反映班级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这样的班级,问题出得少;即使出现了一点问题,也相对容易解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毋庸置疑,在班级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该怎样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实践表明,充分的尊重学生,可以帮助老师打开学生的心扉,从而在师生心灵间架设起一道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渠道。

(一)尊重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

在校学生,尤其是对于那些省示范中学的学生来说,都有着一颗向上向善的心,正常情况下,都能顺利的发展自己,取得较好的成绩。

学生中问题的出现,大多数是由于一些主客观差异造成的。这些差异,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文化课基础的差异;2.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3.理想的差异;4.思想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差异;5.意志力的差异;6.智力的差异;7.性格的差异。差异所造成的客观上的不平等,必然会作用在学生的心理上,因而导致性质各异的问题先后发生。

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教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多方面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就会见“怪”不怪。结合这种了解,老师应及时预想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防止问题发生的方法。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尊重对方,友好的表现自己的理解,有意识的落实自己的设想,主动去化解学生心中郁结的疙瘩,会化问题于无形,还能赢得学生的好感。

(二)尊重学生的行为是对学生的信任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原因不外乎是受到了信任和尊重。尊重和信任,使人有一种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因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激励。

尊重学生的行为,是教师信任学生的表现。信任学生,在操作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教师要相信学生一定能做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必要的时候,教师再加以引导或指导。

2.最开始时,学生可能不会做,可能做不好,教师要相信学生经过学习或训练后,一定能做好。

3.事情结束后,如果学生还是做不好,教师要相信学生会“吃一堑,长一智”,鼓励学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凡事都有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教师信任学生,就会消除学生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心,让他们感到自始至终都有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在支持自己,因而做事会显得从容、自信,效果自然会很好。

(三)尊重学生是为了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

一碗水只有端平才不会倾洒出来;心理平衡了,行为才不至于偏斜。

教师要尊重学生,避免出现一些不良的态度,如宠爱好学生、歧视差学生等,才能让学生心安理得、心平气和的与老师交往,而不会出现一些极端的态度反应,如冷漠、顶撞等。师生在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中交往,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

学生健康的个性表现在拥有健康的人格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明确的责任感。尊重学生,师生心灵沟通的渠道畅通,老师在交流中,可以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培养。

有着健康个性的学生,自然会尊重师长、热爱同学;在班级建设中,也自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班兴我荣,班衰我耻”。有了这种感觉的学生,还担心他会违纪么?

总之,教师理解、信任和塑造学生,让学生在尊重、关爱中成长、成熟,理智、主动、自觉在他们的意识中逐渐得以巩固。师生心心相印,心气相通,一个朝气蓬勃、富有竞争力的班级就会诞生。

四、奉行民主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奉行,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灵世界与学生的心灵世界沟通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好接近的,是和他们一样平凡的人,甚至有些地方还不如他们。这样他们就感到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的,难以理解的人。他们也愿意敞开自己心灵的秘密、疑惑、快乐和烦恼给你。这就使师生之间容易沟通;矛盾容易解决;关系容易融洽,教育教学的目的也容易达到。这其实就是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要平等相待,心灵之间要保持开放沟通。民主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最好桥梁。魏书生老师就是这样一个用民主来构建师生心灵之桥的大师。下面几方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一)教师要有一颗公仆的心

魏书生老师认为,从职责角度来说,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但从身份关系上,又是为学生服务的,老师应有公仆之心。有公仆之心,就是把老师和学生应平等相待,凡事都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正当要求,遇到意见分歧的事要民主表决,不能高高在上,独断专行。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养成民主习惯,遇事把自己放在主人翁位置上独立思考问题,养成给自己寻找论据和注意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反之,专断的结果是,人们没有自主心理,没有民主心理,一味依附,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一部分人还会有逆反心理,形成反叛性格,造成集体涣散。

尊重学生,是魏书生老师施教的过程中坚定不移奉行的方针,凡事都与学生交流,大家共同表决,结果班级气氛活跃。学生感到自己受到尊重,自身的自豪感、责任感、主人翁感便很浓了。

(二)与学生商量,再商量

魏书生老师认为,教育管理和教学中要多和学生商量。商量是他得心应手的绝招。魏老师经常到外地讲学、上公开课,面对的都是不认识的学生,但他一见面就讲,而每次讲的都很成功,学生情绪活跃、兴奋。为什么呢?就是像他所说那样,“咱们商量商量”,商量商量,学生的积极性就来了,他就愿意思考这堂课学什么、怎么学,具体到最后环节是什么。很多学生总结说,很成功,满意的环节是老师上课跟我们商量,我们感到很高兴,很有意思,所以积极的思维就跟着老师转动起来了。

魏书生老师在教育各类学生时都爱和他们商量,所以他能钻进学生们的脑子里去,分析各种各样的性格、思维方式、注意力的方式、记忆力的方式……。这样说话就容易投机,一投机,配合就好了,同步震荡,什么课都容易上成功。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连怎样批评学生,魏书生老师都和学生商量。学生迟到了,小错误,大家商量罚他唱一支歌。唱的同时虽说训练了唱歌的本领,也使同学开心一下,但也隐隐地有一种羞愧的心情在心头。犯了重一点的错误,大家罚他做一件好事,像给班级洗窗帘啦,扫一周分担区等。这既创造了民主氛围,也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增强了自尊心和责任感。

(三)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要不断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努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独立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自主很重要,魏书生老师这样说:人与人的关系就像大山的回声,你对他怎样,他就对你怎样,彼此要多尊重,多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受这种思想的熏陶,他的学生中,学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融洽,学生都有这种思想:你想要别人学得好,你自己也能学得好,大家都学得好,所有的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学生是人,是全方位的人,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就具有各种不同角色的、多层次的喜怒哀乐,而他们在扮演这种多层次角色的时候,同时也在同多方位的社会交往着,多方位地受到教育,同样他们的情绪、思想、意识、观念,也受着这些因素的影响、干扰。老师如果不把这些考虑进去,就会缺乏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情绪低落,常常不是这节课堂本身,而是在很多其他方面。所以魏老师总让学生写日记,记录一天真实的自己,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心灵脉搏,家庭背景,思想动机等。

魏书生老师认为,现实生活中学生逐渐意识到自我,开始重视自我,想极力保护自我,所以,压抑自己的自主行为,或伤害自尊心的事,对他们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学生在现实中生活,面对大千世界,他们总要表现出自己的认知。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明辨是非、善恶,绝不是老师或家长去代替学生,更不是任意干涉。如果那样,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导致他们把自己封闭起来,锁住自己的心扉,使其心理容易产生抑郁、失望、厌世等,那该多可悲啊!

(四)将民主思想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

魏书生老师指出,要解决学校中教师与学生这对矛盾,像以往那样靠老师压学生,主观命令学生或让学生自由放任,都是一种极端的作法,无助于矛盾的解决。真理常常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这一点就是用民主的方法,使师生之间获得最大限度的相互理解与支持,从而搞好教育教学。魏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育教学内容,坚持引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凡事尽量与学生商量,学生养成了参与教育教学的习惯,增强了主体意识,老师也形成了尊重、理解学生,民主科学的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魏书生老师在教学工作中一直注重对学生两个能力的培养,一是自学能力,二是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教学各方面渗透着这种思想,如,“十二个行为习惯”“三段六步教学法”等。

综上所述,魏书生老师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科学和民主,就是要抑制教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要明确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之间挖鸿沟,只能加深师生之间的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降低教育教学效果。

民主这座用于沟通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越坚固、越宽阔,就越容易赢得学生的心,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必须真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依靠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遇事多和他们商量,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多创造民主气氛,提高民主程度,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科学、做得更得心应手、更有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