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人饮食文化中到底能达到哪些境界

古人饮食文化中到底能达到哪些境界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加上人世的灾祸,如战争、瘟疫、官僚腐败、阶级压榨等原因,我国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吃饱饭甚至成为人民的奢望。宴请,这明显是以社交为目的的饮食文化。一个地区很普遍的食物,很可能是另一个地区的名吃,并被人们吃出不同的味道和风情。所以,猎艳在我国古代饮食文化中,也可以理解为寻求“吃”的刺激。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各行各业都有自己浓郁的韵味,而饮食作为生活必需活动,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其中,饮食境界,就是我国古人对饮食文化的具体细分。医学系教授马文昭先生表示,我国古人将饮食分为八个境界,号称“八大境界”。这八个境界分别为:果腹、饕餮、聚会、宴请、养生、解馋、觅食、猎艳。

果腹,这是饮食文化的最低境界,但同时也是最现实和最无奈的境界。我国古代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国家经济受到自然环境影响严重,在大旱或者是大涝的年份,人民常常食不果腹。再加上人世的灾祸,如战争、瘟疫、官僚腐败、阶级压榨等原因,我国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吃饱饭甚至成为人民的奢望。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必须想办法填饱自己的肚子,比如把有限的食物分配调用、挖野菜、树根、打猎,等等。

饕餮,原本是指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的九子之一。饕餮最大的特征就是贪吃,不管遇到什么食物,它都是大嘴一张,开始狼吞虎咽,不管什么滋味,也不经过咀嚼。后世中,人们开始用饕餮来形容一个人吃饭时胡吃海塞、不顾别人、也不顾形象和不懂礼仪、只顾满足自己一时的食欲的样子。

聚会,这一境界的吃已经上升为分享阶段,主要就是一个“聚”字,说明饮食已经掺杂了联络感情的成分,而不仅停留在吃的基础上。

宴请,这明显是以社交为目的的饮食文化。与此同时,饮食文化的发展条件也必然得到空前满足,因为所谓宴请,规格必定会很高,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无所不用其极。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一境界的饮食文化虽然偏离了饮食本身,但是也客观刺激了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

养生,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饮食文化也具有同样的道理。当一个人吃遍了世间所有的美食,那么无论他再吃什么都会感觉滋味不是太好。所以,品尝过的食物多,并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而对于品尝过的食物了解到透彻(比如知道它的营养价值等),才是更重要的。于是,我国古人开始回归饮食的本真意义,即为了摄取营养以维持身体健康,而这也就是就养生的概念。

解馋,这是基于养生阶段的饮食文化,是在保障了营养和健康的前提下,追求食物的美味。这一境界的饮食文化在寺庙中体现较为突出。众所周知,出家人是食素的,很多人都认为,出家人的食物一定很难吃。事实绝非如此,比如,天下知名的少林寺,不仅用素食食材做出了各种世俗美味,而且菜名也多有世俗的荤菜菜名(也是用素食制作的)。同样的菜名,同样的味道,甚至同样的口感,却是不一样的食材,品尝起来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觅食,就是亲自去寻找自己满意的食物。其中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寻找自己满意的食材。自然孕育万物,究竟有多少适宜人类食用,没人能够给出具体答案。因此,探寻食材,不仅是一种对美食的追求,更是一种对饮食文化的顶礼膜拜。二是直接寻找自己钟情的食物。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存在很多差异,饮食文化自然也不例外。一个地区很普遍的食物,很可能是另一个地区的名吃,并被人们吃出不同的味道和风情。比如,兰州拉面、北京烤鸭、成都小吃、天津包子、香河肉饼等。

猎艳,原本指追求美色,包括女色和男色。引入饮食文化后,是指寻找那些稀奇的食材,稀奇的食材必然有稀奇的味道和功效,这里显然是觅食饮食文化境界的再提升。因为猎艳是追寻稀奇的食材,追寻者在享用美味和功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必然的危险,尤其是我国古代对事物的认识基本建立在亲身试验上。所以,猎艳在我国古代饮食文化中,也可以理解为寻求“吃”的刺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