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种替代性数据收集方法

一种替代性数据收集方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评分结束之后,请按照先前的编码对盲判之后的试卷重新分类,使前测的试卷和后测的试卷截然分开。而且,由于其他人(如家长)参与盲判,因而分半交替测验设计得出的结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顺便说一句,分半交替测验设计也适用于对情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尽管还有其他一些依据可以用于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但是作为教学结果的学生成绩毫无疑问是所有依据中最为重要的。

如果您任课的班级拥有的学生人数比较多,比如有25个或者更多,那么现在可以给您提供一个新的评价范式,这个范式建立在对经典前测—后测模式修改的基础之上,我们把它称之为分半交替测验设计(split-and-switch design),以下详细介绍它的使用步骤。

第一步,您需要准备两份测验作为您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工具。这两份测验应该在难度上是相近的,但是不必苛求难度完全相同。让我们把这两份测验暂时称为测验一和测验二。

第二步,将您的班级粗略地划分为两个小组,比如,您可以把花名册上的一半同学分到A组,把另一半同学分到B组。如果可能的话,您可以选择姓氏作为划分的标准,把所有姓氏是以A到L开头的学生划分在一个小组里,其余的划分在另一个小组里。

第三步,请您对每一组的学生采用一种形式的试卷进行测验,如,A组的学生完成测验一,B组的学生完成测验二,并要求学生不要在试卷上标注测验日期。事实上,理想的情况应该是学生在完成测试之后在卷子的背面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您要为这两套前测试卷编码(测试一和测试二),这样你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教学前测成绩。您可以使用前测的结果帮助自己进行教学设计,但是您现在还不能对这些教学测验(在真实的测验试卷上)打分。

第四步,您要尽可能地去落实您的教学计划。例如,假设您想要让您的学生掌握如何撰写精彩的叙事文章,这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是一学年的时间。在这里,我们假设您用了一学期的时间教授这方面的技术。

第五步,在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您需要对两个小组进行交换测验,即曾经以测试一作为前测的A组学生这回就以测试二作为后测,同样的,曾经以测试二作为前测的B组学生这回就以测试一作为后测。

第六步,后测结束之后,您要对后测试卷进行编码,切记要和前测试卷区分开来。紧接着,您可以混合测试一的所有试卷(包括前测试卷和后测试卷),同样也可以混合测试二的所有试卷(包括前测试卷和后测试卷)。

第七步,邀请您的同事或者学生家长对测试一的所有试卷进行评分,这个评分的过程应该符合盲判(blind scoring)的原则。按照同样的方法处理测试二的所有试卷。当评分结束之后,请按照先前的编码对盲判之后的试卷重新分类,使前测的试卷和后测的试卷截然分开。

以上就是我想为大家介绍的建立在改造前测—后测经典范式基础上的数据收集模型,我将其称之为分半交替测验设计。这个设计可以为您提供两套平行的材料帮助您判断所实施的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这不仅可以体现在测验一的前测、后测成绩变化上,同样也可以体现在测验二的前测、后测成绩变化上。

由于这种方法在前测和后测中使用的是相同的测验,所以就不存在测验难度水平不同的问题,显然这样做就可以避免由于不同试卷所造成的统计上的误差。而且,因为您的学生不会提前看到后测的内容,那么前测产生的反应性效应也就可以避免了。

实际上,您使用了两组样本,每组样本都包含您所教班级的50%的学生,通过对这些样本前测、后测结果的比较,您将能够判断学生是否取得了您所希望的进步。当然,如果班级人数越少,那么分半交替测验设计的信度越低,但是它由于不再使用相同的前测、后测试卷,这样确实可以帮助您避开简单前测—后测数据收集模型中所具有的一些棘手的问题。而且,由于其他人(如家长)参与盲判,因而分半交替测验设计得出的结论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图15.2生动地描绘了分半交替测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如果您对它的操作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参考图15.2,它将帮助您进一步澄清疑惑。注意下图当中不同的箭头,只有相同的箭头所指示的内容才能进行比较。

在分半交替测验设计里,教师可以利用前测结果来指导他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决策,此外,他们还可以利用后测结果作为给学生评定等级的依据(但请记住由于试卷难度不同,所以这种评定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如果试卷不能保证混合编码和盲判形式,那么所得出来的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也就更不能据此给学生评定最终的等级了。

图15.2 分半交替测验设计

无论您是利用学生的成绩对自己的教学开展形成性评估,还是只把这些成绩提供给那些需要的人员,供他们开展总结性评估,您都必须弄清楚究竟要评估的是什么内容。想想看,是否您还能够回忆起在本书第5章的时候,我们曾经专门讨论过关于确定评价内容的问题。别忘了,决定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评价什么内容的关键性因素是您想要作出的教育决策。为了落实形成性评估的目标,您应该反复考虑,部分地调整原有教学设计或是完全否定原有的设计需要的依据是什么。当然,恐怕您最想知道的还是学生是否学到了那些您希望他们掌握的最为重要的内容。

您也应该认真思考对学生情感进行的评价,但是这种类型的评价如果只是针对个别学生,那对您进行教学决策几乎毫无作用。正如您在第10章所看到的,这种类型的评价结果非常不精确,无法据此对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推论。然而,为了判断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针对学生情感的前测和后测却是有价值的。顺便说一句,分半交替测验设计也适用于对情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如果一名教师在一个人数很少的班级任课(运气不好),那么使用分半交替测验设计是行不通的,因为样本数太小就很难有说服力。面对这种情况,我给出的建议是:请使用经典的前测—后测范式,并且忽略它可能存在的问题。当然,对已经编码的、并且混合了的前测、后测试卷,您仍可以使用盲判的形式,甚至条件允许的话,您可以对这些试卷进行多次盲判并求其平均。这样通过前测—后测得到的依据虽然不是最好的,但至少比没有依据要好得多。

总之,无论是教师评价自己,还是别人评价教师,学生的测验成绩显然都非常重要。尽管还有其他一些依据可以用于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但是作为教学结果的学生成绩毫无疑问是所有依据中最为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