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要据理力争

要据理力争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社交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争辩是一件事,而交情是另一件事,切切不可混为一谈。

误区:无论是自己的利益,还是自己的思想观点,都要据理力争。

在社交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观念、为人行事之道,小至对某人、某事的看法与评判。这些程度不同的差异可能会转化成人与人之间的争执与辩论,任何独立的、有主见的人都应正视这个问题。

留心我们的周围,争辩几乎无所不在。一场电影、一部小说能引起争辩,一个特殊事件、某个社会问题能引起争辩,甚至,某人的发式与装饰也能引起争辩。而且往往争辩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愉快的,因为他的目标指向很明白:每一方都以对方为“敌”,试图以己观念强加于彼。

所以,这种辩论不适合个人与个人之间,而如果是用于团体,像辩论会似的,又应另当别论。比方说,由于最近发生的某个社会问题而引起两者间争论,最后,虽然是因为你用某某事件或理论来证明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你也通过争论的手段达到了胜利的目的,而他也已哑口无言了,但你却万万不可忽略了这一点,他不一定就放弃他的思想来信奉你的主张。因为,他在心里所感觉到的,已经不是谁对与谁错的问题,而是他对于你驳倒他,怀恨在心,因为他的自尊心受打击了。

这样看来,你虽然得到了嘴上的胜利,但和那位朋友的友情,却从此一刀两断。比较之下,你会不会觉得,当初真是有欠考虑,仅仅为了嘴上的胜利,而得罪了一个朋友。如果那位朋友较小器,说不定他正在伺机报复呢!

有些人在和朋友翻脸之后,明知大错已铸成,也故作不后悔状,还经常这样认为:“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其实这样对你又有什么好处?而坏处却很快可以看到,因为和别人结上怨仇,你就少了一位倾吐心事的人。

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去避免。

在争辩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以下几个事项:

(1)这次争辩的意义。如果是一些根本就很不相干的小事情,我们还是避免争论为妙。

(2)这次争辩的欲望是基于理智还是感情上(虚荣心或表现欲等)?如果是后者,则不必争论下去了。

(3)对方对自己是否有深刻的成见?如果是的话,自己这样岂不是雪上加霜?

(4)自己在这次争论当中究竟可以得到什么?究竟又可以证明自己的什么?

心理学家高伯特曾经说过:“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旧事情上才‘无伤大雅’地认错。”这句话虽然不胜幽默,但却是事实。由此,也可以证明,愿意承认错误的人是少的。这就是人的本性。

好,现在就让我们姑且认为这次争论是一次积极争论,也就是说,它值得我们去争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仍需时时把握住自己。因为在争论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常常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世界上最正确的,只顾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要耐心诚意地去听取别人的意见。

这就往往可以使善意的争论变成有针对性的争论。需要强调一下,这种现象是很危险的,也很常见。因为即使最善意的争论,也是由于双方的观点有分歧引起的,所以,在一开始,双方就是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对于对方的论点,就会采取一种缺乏分析的态度,而一味地表述自己的看法。

这样,争论过程中就难免会情绪激动,面红耳赤,甚至去翻对方的陈年老底。所以,当双方都各执己见,观点无法统一的时候,自己应该会把握自己,把不同的看法先搁下来,等到双方较冷静时再辨明真伪。也许,等到你们平静的时候,说不定会互相取笑各自的失态。

而当你胜利的时候,你也应该表现出自己的大将风度,不应该计较刚才对方对你的态度。争辩是一件事,而交情是另一件事,切切不可混为一谈。但他向你认错的时候,也万万不该再逼下去,以免对方恼羞成怒。

结束后,你也应该顾及到对方的面子,可以给对方一支烟或是一杯茶,抑或是向他索求一点小帮忙,这样往往可以令他重返愉快的心理。

人性其实都是脆弱的,易被击垮但也易抚平,关键在于你的一两句话,以达到平衡心理的作用。

感情是人的优点,但同时也是弱点,利用这种优点去进行应酬,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信,你可以试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