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国鼎立(—年)

三国鼎立(—年)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几年以后,曹操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三国鼎立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又称蜀;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带领一万人的大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此后,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曹操与“唯才是举”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借机扩充武装,成为称霸一方的割据势力。黄河中下游的袁绍和曹操逐渐发展成为北方两个强大的军事集团。196年,曹操挟持汉献帝到许昌(即今河南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曹操特别重视人才,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强调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应该“不拘微贱”、“不拘品性”、“勿废偏短”,量才录用。因此曹操的军营中,人才济济,阵营整齐强大。曹操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实行军屯和民屯,不仅军队开荒生产,而且招募流亡农民,利用荒地屯田,使农业得到恢复,军粮供应有了保证,所以曹操的势力日益壮大。

官渡之战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一带)进行决战,曹操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如偷袭乌巢,焚毁袁绍军粮,致使袁绍军心大乱,实力大减,等等),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几年以后,曹操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 208年,曹操率兵南下,想乘胜统一全国,占据了江东一带的孙权和驻军荆州的刘备联合起来,利用曹军大部分不习水战且军中瘟疫流行、军心不稳的弱点,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曹操被迫退守北方。赤壁之战后,孙权巩固了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刘备占据湖北、湖南和四川,曹操的势力局限在黄河流域

三国鼎立形势图

洛阳 今河南洛阳

建业 今江苏南京

许昌 今河南许昌

赤壁 今湖北嘉鱼

官渡 今河南中牟

夷洲 今台湾

成都 今四川成都

三国鼎立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又称蜀;229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帝,建立吴国。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三国的经济和政治 魏建国以后,继续推广屯田制。发明家马钧制成一种便于操作的灌溉工具——翻车,提高了农业的抗旱能力。经过农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蜀国丞相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刘备三顾茅庐与他隆中对策后,请他出任军师、丞相。刘备死后,他辅佐幼主治理蜀国。他很注重农业生产,设置堰官管理都江堰,为川西平原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蜀国丝织业比较发达,蜀锦非常出名。诸葛亮开发南中、七擒孟获,改善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翻车

吴国的农业也有了发展,汉族与山越族共同开发江南地区。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带领一万人的大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此后,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