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模仿阶段(年~年)

模仿阶段(年~年)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操课设置以及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必然带来对体育师资的需求。由于当时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导致学生在校数量大增,而各级各类学堂又必须按照章程增设体操科,这使得学校体育师资严重短缺。在此前后,赴日专攻教育和体育的留学生陆续归国,他们仿效日本某些体育学校的办法,在中国创办体育学校和体操专修科。上述体操学校和专修科,大多在辛亥革命前夕停办。

二、模仿阶段(1903年~1949年)

体操课设置以及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必然带来对体育师资的需求。由于当时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导致学生在校数量大增,而各级各类学堂又必须按照章程增设体操科,这使得学校体育师资严重短缺。而一些临时替代体育教师的士兵、武师由于大多不具备体育教育的专门知识,教学质量低下,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为此,1906年清廷学部通令全国各省在省城的师范学堂“附设五个月毕业的体操专修科,授以体操、游戏、教育、生理、教法等。名额百名,以养成小学体操教习”。在此前后,赴日专攻教育和体育的留学生陆续归国,他们仿效日本某些体育学校的办法,在中国创办体育学校和体操专修科。1905年以后,除了一些短期体育训练班、传习所外,新创办的公立私立体育专门学校和体操专修科主要有:大通学堂体操专修科(1905)、江苏两级师范学堂体操专修科(1906)、四川体育专门学堂(1906)、王氏树人学堂体操科(1907)、四川耀梓体育学堂(1907)、河南体操专科学堂(1907)、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体操科(1907)、奉天师范学堂体操科(1907)、中国体操学校(1908)、中国女子体操学校(1908)等[1]。按所属性质分有官办、民办和党派办的体育学堂。这些体操学校和专修科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教育学、体育学、解剖学生理学、普通体操和兵式体操等。上述体操学校和专修科,大多在辛亥革命前夕停办。办学最早的是大通师范,而办学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是中国体操学校和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培养模式影响很深。它们为中国近代体育师资的培养打下了最初的基础,提供了最初的模型。这些学校虽然多数办学时间不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操师资的短缺,重要的是,它们开创了以较规范的专门机构培养专业体育师资的先河。见表6-1-1:

表6-1-1 清末至辛亥革命时期体育专修科简况[2]

img1

近代体育较大规模的传入中国社会,主要通过以下四种途径:①洋务派所创办的学校和军队中所聘请的外国教官;②清政府自派的青年学生出国学习;③从外国的书刊中学习;④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军人等在驻留中国期间出于自身的需要开展的一些体育健身活动,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传播近代体育的作用。洋务派所办学堂中的体育运动是中国近代体育运动初期的集中体现和缩影。从洋务学堂及当时新军训练中体育的形态来看,主要是德、英、法和美国的体操和运动、游戏,后又引进了日本的体操体系。这些内容不仅是近代中国最初的学校体育形态,也是当时学校体育的基本内容模式。它们为随后“体操”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基本的术科内容,而学科的内容则是1903年新学制颁布后仿照日本而来。随着美、英竞技运动及游戏的普遍引入学校,体育教师培养的课程模式也渐趋于“美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