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兰尼:一切知识都是个人性的

波兰尼:一切知识都是个人性的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人知识到目前为止,一般人对客观的科学家的印象是:一个立场超然,不情绪化的,有组织地解决科学问题,并能经由冷静的逻辑思考与观察,而产生科学性之发现的研究者。杰出的物理化学教授兼科学哲学家波兰尼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个人性的。就以波兰尼的著作来说,“科学之爱”便是一个多次出现的词组。[6]波兰尼认为,创造活动的所有领域都需经过四个阶段:准备、筹划、阐释和证实。
个人知识_自伽利略之后

个人知识

到目前为止,一般人对客观的科学家的印象是:一个立场超然,不情绪化的,有组织地解决科学问题,并能经由冷静的逻辑思考与观察,而产生科学性之发现的研究者。然而现实当中,情况却非如此。杰出的物理化学教授兼科学哲学家波兰尼(Michael Polanyi)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个人性的。人类的一切认识都在一个不可证明的信托框架(即信仰结构)之内进行,其激发并引导求知者取得知识。[2]一个人的信仰结构包含着含有许多信念的广大范围,从第一假设(如宇宙是有秩序的)到一般的成见(太阳明天将会升起);前者是假设,后者则是基于感官之认知。同样重要的是人们“默许的知识”(tacit knowledge),即不可眼见,又不能言传,然而却是形成所有其他知识的基础。没有正式的证明(确定性),并不等于科学上或神学上的信仰没有证据。第一假设也好,一般的成见也好,信仰不是盲目的,它是出于并埋藏于从经验得到的见证。[3]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所有的领域——包括科学领域——中研究的每个人来说,信仰都是认知的过程中启动和统一的因素。

再者,认知的功能不仅是心志集中于一些概念上而已,它更是整个人与人类经验之全体的会遇。换句话说,认知不仅是智力的;一个人的情感、意志、精神,乃至身体多方面的总合,也构成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我们的知识包含了历史事件及其彼此间的相关性,正如包含了对自然本体的观察。从这方面来看,科学知识有着强烈的个人性质;研究则是远非立场超然和非情感化的。就以波兰尼的著作来说,“科学之爱”便是一个多次出现的词组。从他自身的经验,他认为:科学家是自觉地、负责地、热情地工作着。“如果科学家们忽然丧失了对科学的热情,而热衷于繁殖灰狗(greyhound,一种猎犬),那么科学社群便必有顷刻中断之虞。”[4]

科学家的信仰结构,在研究的每个阶段都会产生作用。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必相信其科学方法和命题是基本有效的,是能够被毫无疑问地接受的。波兰尼的结论是:“早期教父有句格言描写这个过程,意思是指:信仰存于悟性的探索之中(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5]

举例而言,一个科学家在惑于一个未解的难题之际,必有一个终可找到答案的信念引导他进行研究。这种信仰给他动力和勇气去作那为时数月,乃至经年毫无结果的努力,去忍受令人挫折的失败结果;这情况我们从开普勒辛苦寻求火星轨道,伽利略埋首于加速问题,已有所见。“已然显现的真理的影像,可不断自进一步的深思反省和日益加添的证据,得到加强。”[6]波兰尼认为,创造活动的所有领域都需经过四个阶段:准备、筹划、阐释和证实。从哥白尼和牛顿的情况来看,解释阶段比较早出现,而证实阶段却在多年之后方才到达。

科学家无一不坚信,其工作中之真,终将为科学界所承认。虽然,每项发现都是个人性的,但一项假说的成立,却不是个人的决定,而是由科学家所组成之群体所作的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