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麦的耕种与工具

麦的耕种与工具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种麦的方法与工具都和种稻不太一样,耕和种两个步骤需要同时进行。牛拉着用来翻土的工具并不是犁,而是一根横木,上面插着两块并排的尖铁,在当地方言中把这东西叫做“耧”。耧犁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能够有效地提高播种速度。这些工作代替了北方用驴子拉石陀轧土这一工序。麦子收割以后的空地可以再种其他作物,从初夏到秋末有约半年的空闲时间,这时可以因地制宜选种其他作物。

麦田的翻土和整地工作与水稻相同。但在播种以后,稻田需要三番两次地除草挞禾,而麦田只要锄锄草就行了。

北方的土壤属于容易耕作的疏松黑土。种麦的方法与工具都和种稻不太一样,耕和种两个步骤需要同时进行。牛拉着用来翻土的工具并不是犁,而是一根横木,上面插着两块并排的尖铁,在当地方言中把这东西叫做“耧”。耧,也叫耧犁。据东汉崔寔所著的《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的中间有个小斗,里面装着麦种,底部还有几个小洞。牛走动时带动斗跟着摇晃,种子就会从小洞里撒出来。要想种得又密又多,就赶牛快走,走得快种子就撒得多;相反要是想种得稀疏一点少一点,就控制牛走慢些,种子就撒得少。这种耧车不但能开沟、播种,同时还能盖土和碾压,一举数得,省时省力,效率十分可观,播种之后,要用驴拖两个石陀把土轧紧,盖住种子,土轧实了麦种才能发芽。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把吃面食的习惯也带到了南方,南方的麦作就发展起来。同时,宋代以后南方稻田种麦掌握了“开沟作疄”的耕作技术,使得水稻在收获之后,稻田能够被迅速地整治成麦地,因而促进了麦作的发展。

青稞

炒熟的青稞面与酥油茶捏出的糌粑是青藏高原独特的食物,能为高寒地区的人们提供特别丰富的热量。

北方的馒头

由于气候和土壤的原因,北方产麦区的麦子做出的面更筋道好吃。随便哪一个山西老乡家做出来的硬面大馒头,咬起来都有一种小麦发酵后甜香的味道。

北耕兼种和南种牟麦

中国是世界上播种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的“耧”。汉武帝时的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在北方地区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由于南方的土壤和北方不太一样,麦田必须经过好几次翻土和施肥,种子也必须一点一点地播撒,然后用脚跟把土踩实,这项工作代替了北方用驴子拉石块轧土这一工序。

北盖种图

耧犁是西汉时期出现的播种工具,能够有效地提高播种速度。但是,播种过后,必须再以驴拉的石陀将土压紧,种子才能发芽。

南方的土壤和北方不太一样,麦田必须经过好几次翻土,再用一些草木灰掺入种子中搅拌,用手指抓着种子一点一点地播撒,然后用脚跟把土踩紧。这些工作代替了北方用驴子拉石陀轧土这一工序。

播种后的麦田也需要经常锄地除草。除草要选用宽面的大锄。麦苗长出来后除草工作也是越勤越好(有除三次、四次的)。杂草除尽后土地里的养分才能全部供给麦苗生长。农人越是勤劳,草就越容易除净,这个道理不管在北方还是南方都是相通的。麦田不要在播种后才施肥,而应在播种前就施满足够的肥料。在陕、洛两地(今河南一带)之间,有的农家怕有虫子去蛀蚀麦种而把砒霜和种子拌在一起,而南方只用草木灰(俗称地灰)跟麦种混合来预防虫害。南方稻农还有用种麦子的办法来制作肥料的,农民并不打算让这些麦子结穗,当春小麦或大麦还是青绿色的麦苗时,他们就翻土把这些苗压死在田里,让它在土里腐烂变成绿肥。用这种方法种稻,秋天收成时稻谷产量一定能增加一倍。

麦子收割以后的空地可以再种其他作物,从初夏到秋末有约半年的空闲时间,这时可以因地制宜选种其他作物。南方有些农家在大麦收割之后,会种晚熟的粳稻。这样辛勤劳动的农民,总会得到额外的收获。种荞麦的时机,南方会选在水稻收成之后,北方则是在豆子或小米收成之后。荞麦有一个特点,它会不断吸收土里的养分,使土壤变得贫瘠。但荞麦的产量比水稻的多出一倍还多,勤劳的农家如果再多施些肥让它生长,其实也无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