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社会和谐的栋梁之材

促进社会和谐的栋梁之材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恪尽职守,就是要居于其位,安于其职,竭尽忠诚做事而又不超过应有的限度,就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敢于负责、尽职尽责,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成为担当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栋梁之材。社会和谐来源于生活安逸,

第五节 立足恪尽职守,主动担当起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栋梁之材

恪尽职守,就是要居于其位,安于其职,竭尽忠诚做事而又不超过应有的限度,就是要强化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洁身自好、克己奉公,敢于负责、尽职尽责,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努力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成为担当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栋梁之材。

一、居安思危、增强忧患

领导干部恪尽职守,首先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是领导干部恪尽职守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是在忧患中诞生、发展和壮大的,忧患意识已深深融入党领导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全部实践中。在新形势下,我们党仍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保持高度的清醒。正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那样,由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首先,增强忧患意识,领导干部要有使命意识,做到忧党与忧国忧民相统一。由于时代的要求,当前,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恪尽职守,对国家、人民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居安思危,而且要恪尽职守,对党自身建设及执政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历史使命。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我们已经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通往伟大复兴光明未来的发展道路。今天,党的事业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手里,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党的事业满怀信心,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进步的事业,是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人民的事业,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正义的事业,而进步的事业、人民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是必定要胜利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充满艰辛的壮丽事业,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许多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困难和风险。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成绩而沾沾自喜,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畏葸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故步自封而不思进取,必须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忧党、忧国、忧民。常怀忧党之心,善于从承平中预见危机,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成绩中看到差距,时刻保持对形势的清醒判断,始终保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的强烈忧患;常砺复兴之志,时刻铭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常念人民之托,以人民的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的甘苦为甘苦,时刻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其次,增强忧患意识,领导干部要有执政意识,做到兴党与实干相统一。党的兴衰取决于执政的成效,执政的成效取决于真抓实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具有忧患意识,对国家的事业、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各样复杂情况和问题保持足够的警醒,并在警醒中奋进,才能成功应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风险和挑战;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具有忧患意识,充分理解和认识“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才能恪尽职守,围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确保任务,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沿,使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使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要把关注党的前途命运、塑造党的执政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通过恪尽职守,贯彻到治国理政的执政实践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以与时俱进、昂扬奋发的精神风貌,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踏实作风,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的工作业绩,以坚强的党性原则、闪光的人格力量和创造性的工作成果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特征,赋予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当然,增强忧患意识并非要把困难的问题看得过重,从而作出脱离实际的错误判断,那样也会给党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二、主动承担、勤政为民

领导干部应具备优良的人品道德修养,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而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恪尽职守。如果领导干部连自己的岗位和职责都不能坚守,更谈不上其他了。

领导干部要恪尽职守,就必须主动承担、勇挑重任。首先要忠心耿耿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和职责,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就是要“居其位,安其职”。其次,要忠于职守还要不辞辛苦,勇挑重任,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古人所说的“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正是指这种较高层次的敬业态度。因此,领导干部要立足恪尽职守,主动承担、勇挑重任,就要发挥领导骨干作用,主动承担职责范围内的重要工作,主动承担组织上交给的繁重任务。要主动到矛盾多、问题多、环境艰苦的地方和部门了解情况、推动工作。要通过不断研究、解决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矛盾和问题,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团结带领干部、群众开创工作新局面。

领导干部要恪尽职守,就必须勤政为民、勤于正事。勤政,就是要干事,多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做官不干事,这个官就没用,就得腾位置。我们常说,共产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是什么?就是仆人,人民公用的仆人。仆人是干什么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铺床叠被、端茶倒水、洗衣做饭、净堂扫院,什么事都得干,就是把主人伺候得舒舒服服。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就是要尽心尽力地去为人民办事,办生产中的事、生活中的事、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事。发展是第一要务,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发展了,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这是人民的所思所盼,所以要集中力量抓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茶,这是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最现实的事,也是锅碗瓢勺经常响、碰来碰去矛盾最多的事,也是公仆最该干的事。社会和谐来源于生活安逸,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睡不好,衣食住行,诸多不遂心,就没有社会和谐可言。这些看似小事的琐碎事,对人民群众来说,往往就是天大的事。民以食为天,吃饱穿暖,把日子过好,这是广大人民最基本的需求。勤政干事,领导干部就要干老百姓关心的事、需要的事。一个抓发展,干发展的事,这是根本利益,既是长远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求;一个抓生活,干现实生活中老百姓急需帮助解决的事,使人民能过上安稳日子。强调勤政,领导干部就是要反对倦政。倦政就是懒于政事,说白了就是不干事。不干事不是简单地指上班点卯撞钟,无所事事,更主要的是指不负责任,不解决问题,不触动矛盾,大权揽在乎,就是不发令,别人想干也干不成。当领导的,不能怕作难,不能怕矛盾,不能怕吃苦,也不能怕受累。干事没有不吃苦的,没有不作难的。我们有些领导干部想位置、争位置、保位置,可以说是处心积虑,精于算计,十分舍得下工夫,而对干事却不上心、不下力。看见难事躲着走,遇到矛盾绕着走,一心想当官,还想当个太平官,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我们现在有许多事情都耽误在不干事上,把大好的机遇错过了,把大好的时光浪费了,把人民的事业也给耽误了。拿着俸禄不干事,长期下去是会误大事的。在这里还需要提出另一个问题,倦政也包含整天忙忙碌碌而不干正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你不能简单地说他不干事,整天也是早出晚归,夜以继日,腿不停地跑,手不停地写,嘴也不停地讲,辛辛苦苦,热热闹闹,但干的事情离人民很远,离实际很远,在十分认真地搞形式,典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用群众的话来说,这样的事干了还不如不干,宁肯让你们歇着,拿着工资薪水,也别没事找事瞎折腾。所以,勤政,要勤于正事。什么是正事,什么不是正事,道理标准很简单:凡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事,都是正事;有违的、不利的、不实际的,都不是正事。正事就多干快干,否则就是少干不干。

三、敢于负责、谨慎从政

坚持恪尽职守,领导干部就要敢于负责、谨慎从政。首先要强化责任意识,带头落实责任制。遇到急难险重工作,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果断处置。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或把矛盾上交。特别是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地区、部门、行业、部位、环节,领导干部要反复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严防死守,杜绝隐患。要把思想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兢兢业业完成组织上交付的工作任务。要防止平庸心态,反对不求进取,努力做到工作精益求精,争创一流成绩,争做保持和发展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要发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通过推动地区、部门、单位的科学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领导干部要敢于负责、谨慎从政,还必须严谨从政、小心从政。政治很复杂,政务很繁杂,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有许多东西我们不了解、不熟悉,还要去处理,当然会难。最好的办法就是虚心学习,集思广益,依靠集体之力、众人之智来解决。我们说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其深刻的道理也在这里。领导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什么工作最难?千难万难,莫过于人的工作最难。只要把人的工作做好了,事业就成功了一半。领导,顾名思义,就是带领和引导。带领引导谁?说到底还是人,就是要把人带领好、引导好。世有百态,人有百情,把人组织好、管理好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改朝换代,政权更迭,都是最终在人的问题上出了问题。干事、公正、廉洁,就能把人带领好,人民就会拥护、赞同、信得过,说的话就会有人听,做出的决策就会有人办。领导干部需要权力,但一定要谨慎行使权力,绝不能一朝权在手,乱把令来行,绝不能搞“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那一套。掌权者应时时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千万不可忘乎所以、妄自尊大。领导干部有许多问题出在不谨慎上,也就是盲目决策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比贪污腐败要大得多、多得多,而且还难以清理,贻误后代。领导干部要敢于决策,但必须善于决策、科学决策。这个决策是基于大量的调查研究、认准了的前提下来决定的。果断和武断只是一字之差,要果断而不要武断。主见和主观也是一字之差,要有主见,但绝不能主观。有主见、敢果断,看其表是雷厉风行、敢作敢为,透其质是十分谨慎、百倍小心。地位越高,权力越大,越要小心,越要格外谨慎。如果涉及大的利益调整,就更要慎重,搞得不好会出乱子。现在社会矛盾很多,各种利益关系都在重新调整之中,改革进入了攻坚克难的阶段,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一定要慎之又慎。慎政的另一个方面,就是领导干部要慎重处理已经出现的各类社会矛盾。我们反复讲一个观点,就是要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初发之时,处置在萌芽状态,不要把事件演变为案件,不要让个别事件酿成群体事件。我们是在和平条件下执政,解决社会矛盾不易采取过于激烈和强硬的手段,而要用民主法制、说服教育的办法去解决。现在许多问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警惕、不重视而逐步演变造成的。一些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认真追溯,都是有前因后果的,如果早发现、早处理、早采取措施,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包括一些事故,也多是不认真、不负责、不小心、不谨慎造成的。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忧患意识,就是告诫我们守成很难,执政不易,不可一日懈怠,不可粗心大意,一定要见微知著,防患未然,谨慎从政,少犯些错误,千万不要大意失荆州。

四、洁身自好、公正清廉

坚持恪尽职守,领导干部就要洁身自好、公正清廉。首先,坚持恪尽职守,就必须洁身自好、克己奉公。当提起洁身自好,人们往往会想到包公、海瑞。他们的美德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颂。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历史上虽然出现过不少清官,但请客送礼、贪污贿赂、徇私枉法的陋习丑行,仍然是封建社会制度所固有的普遍现象。在人民当家作主的今天,情况则大不一样,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陋习丑行虽然仍然存在,但它不仅为党纪、国法所不容,而且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抵制,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迟早会得到应有的惩处。对于洁身自好的问题,领导干部应该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又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当留点什么?如果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当面对一些诱惑和考验时,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洁身自好、警钟长鸣。克己奉公,就是克服自己的私心,做好公家之事。克己奉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克己”才能“奉公”,“奉公”必须“克己”。克己奉公就是当国家、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应当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先公后私,以至公而弃私。领导干部较之一般的人员来说,恪尽职守,更要具备克己奉公的道德品质,因为我们会更多地面对着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面对这些关系时牵涉到的不只是自己的利益,而且还会牵涉到下属甚至更广泛的利益。所以,领导干部在“私利”与“公利”面前更要认真面对并恰当处理。在作出重大决定之时,要从“公利”出发,而不是从“私利”出发,在必要的时候,甚至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以保证国家、集体和整体利益的实现为原则。

其次,坚持恪尽职守,领导干部还必须廉洁从政、公正清廉。廉政,现在讲得很多了,但腐败现象仍然严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古今中外几千年,都还没有解决好。抓得不少,判得不少,杀得也不少,中国历史上因腐败而被杀头甚至株连九族的都不少,但仍是“前赴后继”。看来官场腐败是个痼疾,是个顽症。在这里不去分析它产生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原因,只谈一个具体问题,就是领导干部的为政之德问题。社会有公德,家庭有关德,公民有道德,各行各业还有职业道德,这是一个社会赖于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为官的一定要有官德,也就是为政之德。腐败现象为何蔓延不绝?从个人内因上讲,就是贪欲所致,欲壑难填、利欲熏心。抑制贪欲,要靠法纪,也要靠道德修养,在一定意义上道德修养更重要。古人讲,“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心、修身是最基本的。我们党历来重视从思想上建党,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强调法制,但决不能因此轻视思想道德修养。思想道德不端正,法制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腐败的问题出在欲望占了上风,道德感下降,甚至丧失了。凡是搞腐败的,没有一个不是利欲熏心、鲜廉寡耻。“物欲横流”,肯定要坏事。解决腐败问题,从思想深处,首先要解决好欲望的问题。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仔细想想,非常短暂,能够过得有意义些、清静些、坦然些、自由些、安稳些,比什么都好。自己给自己套上名缰利锁,苦苦挣扎,到头来身败名裂,烟消云散,何苦呢?从政之德,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公正,二是清廉。大家看戏、看电影、看电视剧,凡是有升堂审案的场景,布景上都有一块匾额,上写“公正廉明”或“清正廉明”四个大字。尽管剧中可能是昏官、贪官,但堂上这四个字是不可少的。老百姓看领导干部其实很简单,就是看你干事不干事,处事公不公,自身净不净。不干事,老百姓要跟着你受穷;处事不公,老百姓会心里有气;自身不净,就会风气败坏,贪腐横行。所以,公正清廉是为政的大德。公正清廉,就是要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依政策办事,带着对人民深厚的感情办事,而不是凭金钱办事、凭亲疏办事、凭交情办事。说到底,就是世界观的改造问题。当领导干部的,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对领导干部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正确看待权力,正确看待名利,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走好自己的从政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