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生活故事欣赏

幼儿生活故事欣赏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生活故事是幼儿故事这个家族中的一个大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幼儿

一、幼儿生活故事的概念及类型

(一)什么是幼儿生活故事

幼儿生活故事,是以现实的幼儿为主要角色,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为题材的幼儿故事。

幼儿生活故事是幼儿故事这个家族中的一个大类。它在幼儿故事里虽然发展较晚,但数量最多,发展最快,影响也最大。

幼儿生活故事是以写实性的虚构为题材的,是用故事的形式来表现幼儿的生活现实,而幼儿童话则是以幻想性的虚构为题材,但二者在故事的篇幅、情节、结构、语言等形式上没有很大的差异。

一则幼儿生活故事的篇幅往往十分短小,语言浅显,结构简单;当然也有比较大的,但其情节、语言也是适合幼儿听读的。有的幼儿生活故事是系列故事,如《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郑春华)、《老蓬的故事》(任霞苓)、《弗朗兹的故事》(克里斯蒂娜·纽斯特林格尔)、《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迪米特尔·茵可夫)等。这些幼儿生活故事是一本本的书,尽管书里的系列故事在情节的逻辑性、基本的角色及其关系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但一个个的故事还是相对独立的,单个故事的篇幅一般还是短小的。

(二)幼儿生活故事的类型

幼儿生活故事的素材可以取自于幼儿的家庭生活、幼儿生活以及相关的社会生活,主要表现幼儿在生活世界中与成人、同伴以及玩物、自然等关系。

1.按照生活世界区分的类型

(1)家庭生活故事

阅读《瓜瓜吃瓜》(马光复)。

有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可怪了,他叫瓜瓜,就是西瓜的那个瓜。他干吗叫瓜瓜呀?原来是他生下来的时候,胖墩墩,圆滚滚,就像个西瓜,他爸爸正想着给他起个名字呢,他妈妈说:“甭伤脑筋了, 就叫他瓜瓜吧!”

瓜瓜可爱吃西瓜啦,他一下就能吃几大块,吃完了,把小背心往上一拉,挺着圆鼓鼓的肚子,用手一拍,“嘭嘭嘭”地响,说“西瓜在这儿呢!”

有一天,天气热极了,瓜瓜又闹着要吃西瓜。妈妈拿出一个小西瓜来,对瓜瓜说:“就剩这个小的了,先吃着吧。一会儿,外婆要来了,说不定会给你带个大西瓜哩!”

妈妈切开西瓜,上班去了,瓜瓜斜着眼瞧了瞧那西瓜,翘起了嘴巴,心想:“哼,这也叫西瓜?”可他怪口渴的,又想:“瓜儿小,说不定还挺甜的哩!”就拿起一块咬了一口。哎,一点儿都不甜。

他吃完一块,心里生着气,一甩手,把西瓜皮从窗口扔了出去,掉到胡同里的路上了。

剩下的几块,瓜瓜气呼呼地咬上了几口,也一块接一块地往窗口外面扔。他想:要是外婆真的带了个大西瓜来,又大又甜的,那该多好呀!他就趴在窗台上,一个劲儿地往胡同东口望着。外婆每次上他家来,都是从东口来。

哟!来了个人,慢慢地走近了,是一位老奶奶,没错,是外婆来了。真的还抱来一个大西瓜呢!

瓜瓜大声嚷嚷:“外婆,我来接你——”然后连蹦带跳,跳下楼去了。

外婆听见了,心里一高兴,加快了脚步。走到垃圾箱旁边,不小心,一脚踩在西瓜皮上,滑了一跤,手里抱的大西瓜,“啪嗒”一下,摔了个粉碎。

外婆一边爬起来,一边说:“哎哟,谁把西瓜扔了这一地!”

瓜瓜出了门看见外婆坐在地上,连忙跑去把她搀起来,一边气呼呼地抬起脚,往西瓜皮上踩:“该死的西瓜皮,哪个坏蛋扔的。”

咦,西瓜怎么这么小——坏了,可不是他自己扔掉的吗?瓜瓜偷偷看了外婆一眼,吐了吐舌头,悄悄地把西瓜皮一块一块地拾起来,丢进路旁的垃圾箱里去了。

瓜瓜再看外婆带来的大西瓜,瓤儿红红的,一定很甜,可惜全都碎了,沾上了泥。他只好咽着口水,拿起碎瓜块往垃圾箱里扔。

外婆不知道西瓜是瓜瓜扔的,只看见瓜瓜把西瓜扔到垃圾箱里去,就说:“真乖,真乖,都像咱瓜瓜这么懂事就好了。”小朋友,你们猜猜:瓜瓜听了外婆的话,心里是怎么想的呀?

赏析:《瓜瓜吃瓜》是一则家庭生活故事,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世界,幼儿生活故事讲述得最多的就是幼儿与长辈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的各种生活事件。《瓜瓜吃瓜》讲述了瓜瓜扔掉不喜欢吃的小西瓜皮和外婆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亲情故事,故事同时也告诉孩子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这则故事里面有很多的叠音词,故在教学中一定要学会处理好轻重音,感受这则故事的幽默和诙谐。

(2)幼儿园生活故事

请阅读《张老师的脸肿了》(朱庆坪)。

真怪,张老师左边的脸突然肿了起来。是给人打了一巴掌?不会的。是给刺毛虫刺了一下吗?那更不会了。小朋友们坐在一起,想呀想,猜呀猜。春春说“我知道了,一定是达达昨天上课拉小娟的辫子,老师生气了,脸才肿的!”

小朋友们都说:“对!对!是达达不听话,老师的脸才气肿的!”

达达的脸“腾”的一下子红了,他眼睛瞪得大大的:“我……我不知道老师的脸会肿起来的呀!”说着,眼泪都快滚下来了。新新连忙说:“达达,别哭,这不要紧的,只要你以后不欺负小娟,张老师不生气,脸就不肿了!”达达使劲地点点头。

上课了,张老师走进来,脸还是肿着。达达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小娟的小辫子就在前面晃来晃去,达达一动也不去动它。可是,一直到下课铃响了,张老师的脸还是肿着。达达连忙跑到张老师面前,说:“张老师,我今天没有拉小娟的辫子!”张老师笑笑,摸摸达达的脑袋,就走了。

第二天早上,春春对达达说:“达达,张老师的脸还肿着,他还在生你的气呢!”达达一听,可急坏了,他“噔噔噔”地跑到小娟面前,把自己最心爱的小象卷笔刀往小娟手里一塞,说:“送给你。”他又跑到老师跟前,对张老师说:“张老师,张老师,我把小象卷笔刀送给小娟了!”张老师又是笑了笑,没说话。达达急得结结巴巴地说:“张老师,你……你别生我的气……”

张老师愣住了:“我生你什么气呀?”

达达说:“前天,我拉了小娟的辫子,您的脸就气肿了。”

张老师一听,咯咯笑了起来:“老师早就不生你的气啦,老师的脸肿是因为牙齿疼呀,达达对老师这么好,老师的病一定好得更快啦!”

达达乐得蹦了起来,大声嚷着:“张老师的脸不是我气肿的,不是我气肿的……”

赏析:幼儿园生活也是适龄幼儿重要的生活圈,幼儿生活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幼儿园生活。《张老师的脸肿了》开篇就设置悬念张老师的脸肿了,为什么肿了?是给人打了一巴掌?是给刺毛虫刺了一下?更不会了。接下来故事围绕着“达达”认错补过的情节展开,最后揭开谜底——原来张老师牙痛导致脸肿了。《张老师的脸肿了》这则故事是属于儿童故事,儿童故事是写实的,真实的展现儿童奇妙的幻想和思维,它和童话是有区别的。

(3)社会生活故事

请阅读《在医院里》。

妈妈带小明去医院看望一位阿姨,还没走到病房,小明就看见走廊上挂着一个大大的“静”字,就大声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字?”妈妈赶紧把手指放在嘴中间:“嘘——不能太大声了,这是医院,这个‘静’字表示要你安静的意思。”

小明兴奋地大声说:“真有意思,真有意思!哈哈——”妈妈赶紧制止他,可他不听,仍旧大声地讲话。妈妈生气了,只好将小明强行带到了病房大楼外面再跟他讲道理。

赏析:幼儿生活故事中也有少量的社会生活故事。《在医院里》这个故事发生的环境是在户外的医院里,小明在医院里大声讲话的行为为什么不受欢迎? 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在其他什么环境中还会的什么规则(如:医院里的“静”等提示,公园里的“爱护花草”等提示,垃圾筒上的“垃圾入箱”等提示),我们应该怎样遵守这些规则。告诉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发现并遵守环境中的各种规则,做个文明人。

2.按照故事中的角色关系区分的类型

(1)同伴生活故事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同伴交往可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生活故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同伴生活的。这些故事有的着重表现幼儿独特的生活情趣,如《东东西西打电话》;有的则含有明显的教育意图,如《蓝色的树叶》。

同伴生活故事,其发生的背景不外乎家庭、幼儿园或者社区、户外等,因而与家庭生活故事、幼儿园生活故事以及社会生活故事会有一定程度的交集。

(2)幼儿与成人的故事

幼儿生活故事中有一部分是讲述幼儿与成人之间的故事的,如家庭生活故事中表现幼儿与长辈的故事比比皆是,像《瓜瓜吃瓜》就是典型代表。《张老师的脸肿了》代表的则是幼儿与老师之间的故事。这一类故事大多表现幼儿与成人之间的温情,以及相应的幼儿情趣。

观察、模仿是幼儿社会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与成人的故事在表现温情与情趣的同时,常常传递着有关生活与成长的知识。

(3)幼儿与心爱之物的故事

幼儿生活故事中也有一些表现孩子与其心爱之物的作品,如《卡罗尔和他的小猫》(梅布尔·瓦茨)讲述了卡罗尔和小猫的温情故事。

卡罗尔很想要只小猫,爸爸帮她登了一则广告:“我们非常需要一只小猫。我们给它安排一个很舒适的家,会很好地照顾它,请问您有多余的小猫吗?”一个男孩送来了第一只猫,它叫伯洛,卡罗尔给小猫喝牛奶,吃点心,还给它玩绒线团。之后,不断有人送猫来,家里的小猫多得不得了。于是爸爸又在报上登了一则广告:“免费赠送胖胖的、漂亮的小猫。请快来选取。”于是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跑来领取小猫,等卡罗尔从奶奶家回来的时候,一只小猫也没有了,妈妈糊涂地把所有的小猫全送走了。她伤心极了,突然伯洛从厨房跳了出来,卡罗尔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只小猫。

赏析:几乎所有孩子都有属于他的心爱之物,或是宠物,或是玩具,甚至只是一件旧物,就像图画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中的小约瑟,恋着爷爷在他出生时缝制的毯子,哪怕又小又旧又难看他也不肯把它丢掉。讲述幼儿与心爱之物的故事,往往都是有关爱的故事。

二、幼儿生活故事的特点

幼儿生活故事具有自己的艺术魅力和艺术特征。归纳起来,它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

(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在幼儿文学各种体裁样式中,生活故事最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内外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少作品是作者撷取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片段、事例编织而成,有的甚至直接运用真人真事进行构思。这主要与以虚拟假托的幻想为内容,采用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去表现的童话有很大不同。此外,作家创作幼儿生活故事的动因和意图,又往往源于成长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是与非、诚实与说谎、勇敢与莽撞、顾己自私与替人着想,以及如何培养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养成高尚的品行与情操,怎样引导幼儿积极向上,追求美好事物。所以,较之童话和其他幼儿故事,生活故事的现实针对性就要强得多,教育性也要明显得多。

例如《为什么要说“谢谢”》。

在林中的小道上走着两个人——爷爷和小男孩。天很热,他们多么想喝口水呀!

爷孙俩走到一条小河旁。清凉的河水发出轻轻的潺潺声。他们弯下身子,喝了起来。

“谢谢你,小河。”爷爷说。

男孩笑了起来。

“您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他问爷爷,“要知道,小河不是活人,它听不到您的话,也不会接受您的感谢。”

“是这样,如果狼喝了小河的水,它是不会说‘谢谢’的。而我们不是狼,我们是人。你知道吗,为什么人要说‘谢谢’?好好想一想,谁需要这个词?”

小男孩沉思了起来。他还有的是时间。他的路还很长很长……

问题:你觉得爷爷为什么要对小河说“谢谢”呢?

因为在爷爷最口渴最需要喝水时,小河帮爷爷解渴。爷爷很感激小河,所以,爷爷才会对小河说“谢谢”。我们受到帮助,应该要心存感激。

赏析:这篇作品写了祖孙俩在小河边喝水而发生的一系列对话的生活故事。着眼于启发幼儿认识人性的特点和把握社会交往的正确态度。故事巧妙地引导幼儿要懂礼貌,学会感恩,特别是爷爷意味深长地用狼和人作比较,启发男孩思考,发人深省。对于降临世上不久的孩子来说,让他们认识做一个人应当具备美好的道德品性,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虽然看似小事,篇幅又短,却暗含哲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又如《谢谢你》和《一亮一暗的灯》。前者鼓励诚实、反对撒谎,后者着眼于提醒幼儿遇事要勇敢,对幼儿认识生活、适应社会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故事单纯而又略有曲折

故事吸引读者,靠的是引人入胜的情节,这是它和以塑造人物性格为核心的小说的最大不同。幼儿生活故事同样如此。由于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转移,难以集中和持久,那些平淡无味、平铺直叙的故事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因而生活故事需要生动曲折的情节,需要悬念,有波澜。但是,幼儿又有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生活经验不足的特点,因而生活故事要讲究线索单一,即情节沿着一条线索发展,并贯穿到底,一般没有倒叙、插叙,也少有枝节藤蔓,而且结构连贯、完整。那么多线索、多头绪的故事是不适宜孩子们的。单纯而不平直,短小而有点曲折,正是幼儿生活故事与成人故事在情节结构上的区别之一。

例如任霞苓的《一亮一暗的灯》。

爸爸不在,妈妈不在,家里只剩下小叶一个人。他跑到屋外来,抬起头,想看一看天上跑着的云彩,一看,却看见了一桩怪事情:他家阁楼里的灯一亮,一暗,一亮,一暗。小叶跑进屋里,想到阁楼上去瞧一瞧。他登上一格楼梯,忽然心里一阵害怕,一反身一直逃到弄堂口,找到好朋友夏青,夏青一抬头,也看见了:阁楼里的灯一亮,一暗,一亮,一暗。两人轻手轻脚地登上一格楼梯。小叶说:“你在前,我在后。”夏青说:“你在前,我在后。”结果,两人一起逃了出来,心“扑扑”乱跳。他们一起去找好朋友春条。春条一抬头也看见了:阁楼里的灯一亮,一暗,一亮,一暗。三个人一起登上一格阁楼。小叶说“你们在前,我在后。”夏青说:“你们在前,我在后。”春条说:“你们在前,我在后。”结果三人一起逃了出来,一直逃到马路口,心“扑扑”乱跳。

小叶说:“三个人一并排上吧。心里数一,就上一格,数二,就再上一格,谁再逃,明天就不和他玩了。”

小叶捏住夏青的手,夏青捏住春条的手,三个人一并排,心数“一”,一起登上一格楼梯,数“二”,数“三”,一格又一格。一直数到二十四,阁楼到了!他们一下子撞开了门—只见小叶家的白猫在阁楼里“跳舞”,它咬住电灯拉线,跳一下,电灯亮了,再跳一下,电灯暗了。

三个小伙伴哈哈大笑起来,笑完了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赏析:这篇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情节紧张曲折又单纯。先是“一亮,一暗”的灯造成悬念, “扑扑”声使悬念加深,这些都使故事情节紧张曲折,极具有吸引力。然而,故事线索并不复杂,全文不过是依据探寻灯“一亮,一暗”的原因来组织材料的,悬念始终系在它借以存在“一亮,一暗的灯”这条情节线索上,非常单纯。

(三)浓郁的幼儿生活情趣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曾说:“趣味是儿童故事的基础。”因此,“一个好的幼儿生活故事,不仅要有鲜明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和情节,还应当有浓郁的儿童情趣,让小朋友听了(或读了)以后,发出亲切的笑声,感到愉快。”

如果说现实针对性强是幼儿生活故事在题材、主题上的特点,故事单纯、有点曲折是它在情节、结构上的特点,那么,浓郁的幼儿生活情趣则是生活故事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它最本质的特征。

例如梅子涵的《东东西西打电话》。

东东和西西同时从家里跑出来。东东是去找西西的,西西是去找东东的,他们在路上碰见了。

东东说:“西西,我告诉你,我家装电话了。”

西西说:“东东,我也告诉你,我家也装电话了。”

“我现在就给你打电话。”

“好!我也给你打电话。”

东东和西西跑回家,同时拿起了电话。

咳!忘记问电话号码了!他们就奔出来,又在路上碰到了,你问我,我问你,“你家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然后,又记着号码往家里奔去。

东东念叨着西西的号码,按着电话钮,听见的是“嘟—嘟—嘟”的声音,没有听见西西问:“喂,你是东东吗?”

西西也一样,听见的只是“嘟—嘟—嘟”的声音,没有听见东东问:“喂,你是西西吗?”

他们打了好久,全是“嘟—嘟—嘟”。东东想:他家的电话怎么一直是“嘟嘟嘟”的?西西想:他家的电话怎么一直是“嘟嘟嘟”的?忽然,他们都明白了,这是忙音。

“西西在打给我,所以,我打过去要嘟嘟嘟了。”东东心里说。

“东东在打给我,所以,我打过去要嘟嘟嘟了。”西西心里说。

于是,他们又都聪明起来,谁也不先打了。东东想:让西西先打过来吧;西西想:让东东先打过来吧。他们就这样趴在桌子上想着……

赏析:这是一个风趣幽默,充满儿童情趣的幼儿生活故事,非常适合幼儿追求快乐的天性。故事主要写两个孩子因家里装了电话而奔走相告、互打电话的故事,从约定打电话开始,在等待电话之中结束,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家庭生活的变化,故事更是刻画了两个幼稚、快乐、纯真、想急切感受到新事物的孩子形象,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幼儿兴趣盎然。

再如安伟帮的《圈儿圈儿圈儿》,作品中老师让大成念自己写的字,大成有好几个字写不出来,就用圆圈表示,在念的时候全都读成圈儿,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是一个非常风趣幽默,语言朴素自然的故事,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幼儿生活故事的艺术特征除上述三点外,还有一点需要提及,那就是容许想象和幻想成分引入故事。幼儿想象灵活多变,常将现实与幻想相互置换,并不着意区分其间的界限,可以随时把自己置身于幻想境界中。所以故事并非必须摒除想象与幻想,可以在故事中出现拟人化的人物和一些超乎现实的图景,如《新雨衣》《鸟树》等。当然,这些拟人化人物幻想图景应当融于整个故事之中,成为故事的一个有机环节,因为生活故事毕竟不是童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