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谁勇敢(生活故事)

谁勇敢(生活故事)

时间:2022-0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谁勇敢》就不一样。作品对小松和小勇两个人的描写,可谓双管齐下,互为逆转:小松自认为勇敢,可最后却临阵逃脱;小勇被认为胆小,最后却奋不顾身,为保护小伙伴,敢于同马蜂搏斗,体现了诚实、友爱和真勇敢的品质。如小松事先并不清楚自己是胆小的人,小勇也不一定能预料自己是如此勇敢。有趣的是,小松和小勇各自向着原先相反的方向调整,这是读者所始料不及的。

2.谁勇敢(生活故事)

⊙ 杨福庆

枣树上有个马蜂窝。

小松指着马蜂窝说:“谁敢把它捅下来,就算谁勇敢!”

他问小勇:“你敢吗?”

小勇摇摇头:“别捅,马蜂蜇人可疼啦!”

小松指着小勇的鼻子说,“得啦,胆小鬼!瞧我的。”

小松找来一根长竹竿,使劲一捅。“啪!”马蜂窝掉下来,马蜂一下子炸了窝!

小松丢下竹竿,捂着脑瓜就逃。大家也吓得跑开了。刚刚年纪小,跑得最慢,眼看马蜂扑过来,他“哇”的一声吓哭了。

小勇回头一看,急忙跑回去,把刚刚拉到身后,抡起手中的小褂,拼命抽马蜂。

马蜂赶跑了。小勇让马蜂蜇了一下,半边脸肿起老高,疼得他直掉眼泪。

小勇哭了,可是大家都说他勇敢。小松敢捅马蜂窝,谁也没说他勇敢。

【作者简介】 杨福庆,1942年生,北京市人。1966年肄业于电大中文系,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朝阳区少年宫辅导员,朝阳区文化馆文学组组长,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室副主任,副编审。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已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鸡心枣》(1984),低幼儿童故事集《我像谁》(1984)等。

【作品赏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被小朋友认为是勇敢的事,如打针不怕痛,摔伤了不哭,敢去追赶老鼠……但如果把这些事平铺直叙出来,往往会显得很一般化。《谁勇敢》就不一样。它写的虽然也是关于小朋友勇敢的事,本身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处,但它塑造了两个鲜明生动的孩子形象,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

巧妙的构思,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作品对小松和小勇两个人的描写,可谓双管齐下,互为逆转:小松自认为勇敢,可最后却临阵逃脱;小勇被认为胆小,最后却奋不顾身,为保护小伙伴,敢于同马蜂搏斗,体现了诚实、友爱和真勇敢的品质。这里分别用先扬后抑或先抑后扬的手法,造成了强烈的艺术反差,颇能引发小读者欣赏的兴趣。很明显,这篇作品的重心是写人的。为了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作品刻意把人物推向矛盾冲突的焦点,故意让人物处于异常的境遇中,以考验他的思想感情。因为在正常的生活情境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往往隐藏在心灵深处,没有机会来集中表现,甚至连人物自己也无意或无法想象自己的真相,小朋友尤其是这样。如小松事先并不清楚自己是胆小的人,小勇也不一定能预料自己是如此勇敢。当小松捅了马蜂窝,正常的情境变成了异常,当事人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都要接受异常情境的考验,其内心深处,都要作出不同的调整,使假象揭开。而原先潜在的、深层的思想感情却以公开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种时候,当事人可有多种调整选择,欣赏者也可有多种期待的心理。悬念也就由此产生。有趣的是,小松和小勇各自向着原先相反的方向调整,这是读者所始料不及的。调整的差距越大,喜剧气氛就越浓,人物形象就越动人。而且,他们在作出调整时,无法从容思考,而是在临危的瞬间必须迅速作出抉择。愈是危急和迅速,愈需从内心深处,甚至从下意识里作出调整,就愈见真情而非假意,人物形象就愈真实可信。

在表现上,整篇作品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一、小松和小勇的对比;二、小松和小勇在捅马蜂窝前后自身的对比;三、小松和小勇各自语言和行动的对比。这种种对比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真勇敢和假勇敢的对比。作品通过对比自然而有力地告诉小朋友真假勇敢的区别:光说大话,顽皮逞能不是真勇敢,舍己救人,迎难而上才是真勇敢。这种差异鲜明的对比,对幼儿理解把握人物和主题,都是很有帮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