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

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尿素、几丁质,以及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等含氮有机物,均可通过氨化作用而释放氨,供植物和微生物利用。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蛋白质水解形成的氨基酸可吸收至微生物细胞内,并进行各种脱氨基作用。具体的脱氨基途径取决于底物、作用的微生物及环境条件。分解蛋白质能力强并释放出氨的微生物称为氨化微生物。
氨化作用_微生物学

所谓氨化作用(amonification),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产生氨的过程。这个过程又称为有机氮的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nitrogen)。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蛋白质氨基酸尿素、几丁质,以及核酸中的嘌呤和嘧啶等含氮有机物,均可通过氨化作用而释放氨,供植物和微生物利用。

(一)蛋白质的氨化作用

1.蛋白质的分解过程

蛋白质是由约20种氨基酸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不能直接透过细胞膜而进入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分解通常分为二个阶段:首先,在微生物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下,蛋白质水解成各种氨基酸;然后,在体内脱氨基酶的作用下氨基酸被分解释放出氨。

(1)蛋白质的水解

蛋白质水解过程是在蛋白酶和肽酶的联合催化下完成的。蛋白酶又称内肽酶,能够水解蛋白质分子内部的肽键,形成蛋白胨及各种短肽。蛋白酶有一定的专一性,不同蛋白质的水解需要相应蛋白酶的催化。肽酶又称外肽酶,只能从肽链的一端水解,每次水解释放一个氨基酸。不同的肽酶也有一定的专一性。有的要求在肽链的一端存在自由氨基,有的则要求存在自由羧基。前者称为氨肽酶,后者称为羧肽酶。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蛋白质水解形成的氨基酸可吸收至微生物细胞内,并进行各种脱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有下列各种形式:

A.水解脱氨基作用

RCHNH2COOH+H2O→RCHOHCOOH+NH3

B.水解脱氨基并脱羧基作用

RCHNH2COOH+H2O→RCH2OH+NH3+CO2

C.还原脱氨基作用

RCHNH2COOH+H2→RCH2COOH+NH3

D.还原脱氨基并脱羧基作用

RCHNH2COOH+H2→RCH3+CO2+NH3

E.氧化脱氨并脱羧基作用

RCHNH2COOH+O2→RCOOH+CO2+NH3

F.脱氨基并形成双键作用

RCHNH2COOH →RCH=CHCOOH+NH3

G.两种氨基酸之间进行氧化还原作用(Stickland反应)并脱氨

CH3CHNH2COOH + CH2NH2COOH + H2O→CH3COCOOH + CH3COOH+2NH3

各种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共同产物是氨,同时也产生有机酸、醇、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碳等。如果是含硫氨基酸,则在脱氨作用的同时,脱硫形成硫化氢或硫醇,产生恶臭。具体的脱氨基途径取决于底物、作用的微生物及环境条件。

2.蛋白质氨化微生物

能够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很多,但分解速度各不相同。分解蛋白质能力强并释放出氨的微生物称为氨化微生物。氨化细菌可以下列各菌为代表:

(1)兼性厌氧的无芽孢杆菌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黏质赛氏杆菌(Serratia marcescens)和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是不生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兼性厌氧,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强烈的氨化作用。荧光假单胞菌细胞单生或端生鞭毛,能运动,产生淡绿色可溶性荧光色素,在厌氧条件下能够以硝酸盐作最终受氢体,其形态见图10-7所示。黏质赛氏杆菌细胞单生,周生鞭毛能运动,能够产生不具溶性的红色素,使菌落成为鲜红色。

图10-7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菌体形态

(2)好氧性芽孢杆菌

能够进行氨化作用的好氧芽孢杆菌有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蜡质芽孢杆菌霉状变种和枯草杆菌等(图10-8a,b)。巨大芽孢杆菌和蜡质芽孢杆菌霉状变种的细胞宽度一般在1.2~2.0μm以下,后者的菌落形成丝状,有点像霉菌菌落。

(3)厌氧芽孢杆菌

腐败梭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是一种分解蛋白质能力很强的厌氧细菌,芽孢端生、膨大,菌体呈鼓槌状(图10-8c),分解蛋白质时产生恶臭。能够进行Stickland反应脱氨的细菌均是专性厌氧的梭状芽孢杆菌,但并不是所有的梭状芽孢杆菌都能进行Stickland反应,见表10-2。

图10-8 芽孢杆菌

(a)霉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var.mycoides);(b)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 (c)腐败梭菌(Clostridium putrificum)

真菌在蛋白质的分解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交链胞霉属(Alternaria)、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及木霉属(Trichoderma)等属的真菌研究得较为深入。真菌在某些土壤特别是酸性土壤的蛋白质分解中起着主要作用。

许多放线菌能分泌胞外蛋白酶,从土壤中分离到的放线菌有15% ~17%能产蛋白酶。嗜热性放线菌在堆肥高温阶段的蛋白质分解中是十分活跃的类群。

表10-2 以能否进行Stickland反应分类的梭状芽孢杆菌

(二)核酸的氨化作用

核酸是动植物及微生物尸体的主要成分之一,可以被微生物所分解。核酸分解时,先由胞外核糖核酸酶或胞外脱氧核糖核酸酶将大分子降解,形成单核苷酸。单核苷酸脱磷酸成为核苷,然后将嘌呤或嘧啶与糖分开。嘌呤和嘧啶可被多种微生物如诺卡氏菌(Nocardia)、假单胞菌、小球菌(Micrococcus)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进一步分解,形成含氮产物氨基酸、尿素及氨。

(三)尿素和尿酸的氨化作用

每个成年人一昼夜排出尿素约30g,全年计约11kg,动物排出的尿素则更多。地球上人和动物每年所排出的尿达数千万吨。此外,尿素是化学肥料的一个重要品种,也是核酸分解的产物。在适宜的温度下,尿素可被迅速分解。

分解尿素的微生物广泛分布在土壤和污水池中,特别在粪尿池及堆粪场上。大多数细菌、放线菌、真菌都有尿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

CO(NH22+H2O→H2NCOONH4→2NH3+CO2

常见的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有:芽孢杆菌、小球菌、假单胞菌、克氏杆菌(Klebsiella)、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梭状芽孢杆菌。某些真菌和放线菌也能分解尿素。有一小群细菌特别被称为尿细菌,它们不但能够耐高浓度尿素,而且还能够耐高浓度尿素水解时产生的强碱性。如巴斯德尿素芽孢杆菌(Urobacillus pasteurii),在1L溶液中培养时,能分解140g尿素。土壤施用尿素肥料时,尿素颗粒附近的pH值可超过8.0,有时达9.0。在此碱性条件下,产生的氨气极易挥发损失。

人和动物尿中的尿酸和马尿酸,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被分解,生成的氨基酸按脱氨的规律转化。马尿酸的分解如下:

(四)几丁质的氨化作用

几丁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昆虫翅膀、许多真菌细胞壁,特别是很多担子菌中含有这种物质。几丁质是一种含氮多聚糖,其基本结构单位是N-乙酰葡萄糖胺,连成长链。几丁质与纤维素结构类似,只是纤维素中每个葡萄糖单位中的一个羟基被乙酰胺所取代。纯几丁质含氮6.9% ,被微生物分解时既可作为碳源,也可作为氮源。几丁质不溶于水和有机酸,也不溶于浓碱及稀酸,只能溶于浓酸或被微生物分解。几丁质在土壤中分解的速度和纤维素差不多,但比蛋白质和核酸慢。

能够分解几丁质的微生物很多,其中以放线菌为主。在土壤中,放线菌占几丁质分解菌的90% ~99% ,包括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Nocardi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es)及孢囊链霉属(Streptosporangium)等。由于利用几丁质的放线菌种类广泛,因而可用几丁质作为放线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真菌及细菌中也有很多属分解几丁质的能力较强,真菌如被孢霉属(Montierella)、木霉属(Trichoderma)、轮枝孢霉属(Verticillium)及拟青霉属(Paecilomyces)、黏鞭霉属(Gliomastix)等;细菌如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等。

分解几丁质的微生物能分泌几丁质酶,将长链切割成几个单位的短链寡糖胺,有时也能每次切下两个单位的葡萄糖胺(即几丁二糖);然后经几丁二糖酶作用产生N-乙酰葡萄糖胺,脱酰基产生葡萄糖胺及乙酸;葡萄糖胺最后脱氨基成为葡萄糖和氨。

微生物对几丁质的分解,不仅可为植物提供有效态氮,而且还有利于消灭植物病原真菌。土壤中加入几丁质后,土生镰刀菌引起的病害明显降低。

(五)碳氮比与有机氮的可利用性

有机物质中所含的氮素经微生物作用而以无机氮释放的过程,称为氮素的矿化作用。在有机物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的无机氮素可被微生物吸收,并合成微生物的细胞物质,从而使无机态氮素重新转化为有机态氮,这一过程称为氮素的固定作用。

矿化作用和固定作用的相对强弱与有机物质的碳氮比例密切相关。微生物对各个营养成分的要求有一定比例。当有机物质的碳氮比小(即含氮较多)时,微生物的氮素固定作用就小于矿化作用,多余的部分氮素即可释放积累于环境中,供植物利用。反之,如果有机物的碳氮比大(即含氮较少),则微生物的氮素固定作用不仅耗尽矿化作用所释放的无机态氮,而且还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无机态氮以弥补不足。有机物C/N与矿质氮释放的关系为:C/N<20时,净释放矿质氮;C/N为20~30时,则不吸收也不释放;C/N>30时,则微生物从环境中吸收无机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