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关于斯霞研究的现状

国内关于斯霞研究的现状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斯霞的语文教学思想研究的成果有4篇,对于高尚师德的宣传和研究报道50余篇,对“童心”“母爱”的批判3篇,其他5篇。斯霞的教师德性以叙事的方式体现于整个传记文本中。这些文章将斯霞誉为“全国教师的楷模”“人民教师的榜样”“爱的大师”等等。其次,这些研究、宣传和报道大多以感性的描述,再现了斯霞高尚的师德,重点是斯霞热爱人民教师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

(一)国内关于斯霞研究的现状

1.斯霞研究的主要成果

斯霞作为一位长期扎根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育实践家,在教育教学诸多领域的独到的、带有原创性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对改革我国中小学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这些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改革来说仍有着重要价值。斯霞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得到了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实践界的广泛认同,并为很多教育同行秉承、实践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斯霞的教育经验思想、教育曾进行了一定的整理与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60余篇文章,其中真正谈得上是对斯霞的教育经验、教育思想进行研究的论文只有10余篇,其余多为宣传性质的文章。

如果将人们研究和宣传斯霞所取得的成果大致作一类型分析,则不难看出,这些研究或者宣传分别关注了这样一些主题:一是斯霞的语文教学思想;二是斯霞的师德人格;三是特定历史阶段所特有的对“童心”“母爱”的批判。关于斯霞的语文教学思想研究的成果有4篇,对于高尚师德的宣传和研究报道50余篇,对“童心”“母爱”的批判3篇,其他5篇。

在研究斯霞的成果中,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和南京师范学院教育系合作选编的《斯霞教育经验选编》[3],是最早对斯霞教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著作,分为“斯霞积累的教育工作经验”、“有关斯霞教育工作经验的介绍”和“有关斯霞同志小学五年制试验工作总结”3个部分,除了在个别篇目中兼带总结了斯霞教师德性之外,总体上是关于斯霞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经验,而斯霞作为一名优秀小学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爱学生、爱事业、爱社会、爱国家的优秀品质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至少没有系统的、专章的分析与总结。《光明日报》1978年1月12日发表的《老当益壮,勤奋育人》肯定了斯霞的教学业绩,并指出“斯霞老师的课讲得这样好,是和她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文章列述了斯霞生活的一些片段作为明证。在“小学五年制试验工作总结”中,作者从斯霞取得的成功中总结了两条,并将之作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的条件:必须解放思想不断革命;必须有严肃的工作态度。经验总结中提出教师要能刻苦钻研,虚心求教;要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政治与业务水平,从侧面肯定了斯霞所具有的这些品质。

储继芳的《斯霞之路》[4]采用传记的形式对斯霞老师的成长经历进行了系统的疏理,分别介绍了斯霞的早年生活和求学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前的颠沛流离和艰难困苦,小学五年制试验,“童心”“母爱”的提出与遭受批判等等。传记力图还原斯霞生活的原貌,使人们对斯霞形成整体的、鲜活的理解。斯霞的教师德性以叙事的方式体现于整个传记文本中。储继芳为写《斯霞之路》着实花了很多精力,与斯老师及她的同事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访谈,寻访了斯老师曾经工作过的许多地方,去档案馆查找当年的重要材料,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斯霞之路》虽然不是研究斯霞的学术论著,但在再现斯霞生活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这本著作为斯霞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其后关于斯霞研究的很多材料和叙事都来源于这本著作。

与著作比较多地关注斯霞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思想和经验不同,在各类报刊发表的通讯、宣传、采访材料则更多地将报道和宣传的重点放在斯霞的教师德性上。这些文章将斯霞誉为“全国教师的楷模”“人民教师的榜样”“爱的大师”等等。宣传和报道在叙事口径上有着高度一致性,分别介绍斯霞是怎样爱学生的,是怎样爱工作的,并且在叙事内容上有很多相同之处,譬如:同样的事例、同样的人物、同样的情节反复出现在不同的报道中。宣传和报道的最终目的,如同在一些讲话中所提出的,就是要号召人们向斯霞学习,学习斯霞的敬业精神,学习斯霞对儿童的爱。

这些研究、宣传和报道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正是这些研究、宣传和报道,使更多的人了解斯霞,了解斯霞的“成功之路”,了解斯霞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也为全国的小学教师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这些研究、宣传和报道使人们认识到,斯霞老师毕生的教育实践和所形成的成果,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带有鲜明的原创特色的精神财富。其次,这些研究、宣传和报道大多以感性的描述,再现了斯霞高尚的师德,重点是斯霞热爱人民教师工作、热爱学生的品质。感性的描述以事例为主体,具有情节性、典型性、可读性,这就使得这些文章的读者群更加广大,从而达到宣传和教育的效果。第三,这些研究、宣传和报道做了初步的文献疏理,包括将斯霞老师的部分教育教学论文汇集成书,斯霞老师对自己的教育生涯进行的回顾,还有其他的研究者对斯霞老师师爱事例的初步挖掘和整理等等。这些研究、宣传和报道为人们进一步学习斯霞的教育思想,传承斯霞的教育经验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人们系统学习和研究斯霞的教育教学思想打下了扎实的文献基础。

2.斯霞研究的主要问题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斯霞老师教育教学思想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自发的水平上,缺乏教育规划部门的宏观规划、领导和组织,以往对斯霞教育思想的研究也从未进行专门的立项,这与斯先生教育教学思想在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的重要地位、与她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作出的卓著的贡献是不相符应的。从上述研究成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真正地对斯霞教育教学思想的学术研究并不多见,更多的是对斯霞事迹和经验的介绍。

(1)宣传多于研究。除斯霞本人的论文与论著外,有关斯霞教育教学思想的书籍与文章,大多是为宣传和号召人们学习斯霞教育经验和献身教育、热爱孩子的精神,对斯霞教育经验的一般性的介绍居多,而着力探讨斯霞教育思想形成背景、教育思想本身的学术价值的研究颇少,既没有从斯老师的成长史、生活史、教学史中获得翔实证据从而对斯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形成进行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解释,也没有能够从斯霞的成长经历及教育教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系统提取出有益于一般教师成长的基本内核。这些研究、宣传和报道大多停留在“号召”的层面上,缺乏学术性和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在对斯霞经验的介绍和整理上缺乏必要的深度,甚至谈不上是“研究”。

(2)缺乏理论建构。既有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论建构,大多数处于经验描述和呈现水平,或者主要是整理和汇集斯先生发表的一些论作,做了很多基础性工作,而并未对斯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一些对斯霞教育教学思想的解读也大多处于感性感悟层次,缺乏深入的理论探究与概括,尤其是对斯霞教师德性的研究,只是通过零零星星的事件、故事的介绍来说明或者揭示斯老师的高尚师德,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建构,难免使人产生“盲人摸象”的感觉,事件的叙述虽然丰富了人们的感性认识,但毕竟失之深度和失之全面。教师德性的内涵和内容分别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规范的关系是怎样的?斯霞教师德性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包含了哪些基本范畴?又是如何形成的?由于这些研究大多数立足于宣传和报道,依靠现有的研究人们难以获得整全而又深刻的认识。

(3)研究材料局限。就笔者已经收集和涉猎的关于斯霞及斯霞研究的资料来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①部分材料雷同。尽管文章的作者不同、主题不同,但在叙事内容的选择、叙事结构的安排上大致相同,同样的叙事反复出现在不同的文章中。有一些作者对于斯霞的了解和结论不是依据对斯霞的整体把握,不是依靠努力发掘第一手资料,而是依据别人的相关叙述,只及一点,不及其余。②部分资料缺失。在一些以力图全景式地反映斯霞生活为旨趣的著述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现象,“厚今而薄古”,即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1956年以后的斯霞,对早期的斯霞寥寥数语,几笔带过。斯霞在教育事业上的创造高峰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和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由于史料的缺乏,反映斯霞在建国以前生活和工作的资料很少,主要是她自己的回忆。她所保存的一些资料在“文革”中被烧毁。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这一时段资料的缺失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增加了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斯霞,以及斯霞教师德性的困难;由前一个问题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斯霞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表现的高尚师德颇显突兀。

(4)研究视野狭窄。斯霞的教育教学思想形成跨越几个时代,见证了新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斯霞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种独特文化背景中的思想。她的教育思想与她所处的时代、所拥有的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与她的家庭、与她所接受的教育,与她所亲历的教育教学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的研究很少注意到将她的思想放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视野与历史视野中来研究(除了传记),使斯霞教育思想研究显得单薄,缺乏历史感与文化感,真正的研究色彩淡漠。正如前面指出的那样,斯霞命运是和中国社会命运相关联的,离开了对于中国社会历史的关注,就不能够全面而合理地解释斯霞教师德性的形成。

当然,意识到既往之斯霞研究存在着上述几个方面的缺陷,并不意味着笔者能够在本研究中逐一加以克服。事实上,笔者也不可能在上述诸方面取得全面突破,首先是因为材料方面的限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对这一方面限制的突破存在着很大困难,尽管如此,笔者仍将努力通过大量的访谈,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新的材料,以尽可能对斯霞的教师德性作出合理的解读。其次,笔者将努力尝试在理论的层面对斯霞的教师德性加以建构,从而以对斯霞的教师德性解读为基础,倡导回归教师美德伦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