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主题。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以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国民基础教育。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对立关系。否定“应试教育”,并不是全面否定已有教育,否则必将造成教育目的观的混乱,并带来教育价值观的困惑,这可能使我国教育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进而扭曲素质教育的根本价值。

第一节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原文】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注】

家,家族;

党,古时500家为党;

术,音suì,通“遂”,12500户为遂;

塾、庠(音xiánɡ)、序,不同层次的学校;

比年,每年;

中年,隔一年;

校,音jiào,考试;

视,考察;

离经,断开经文,句读;

敬业,学业勤勉;

论学,论证学问;

取友,选择朋友;

知类,归纳,总结;

说,音yuè,通“悦”;

怀,怀念,向往;

蛾,音yǐ,通“蚁”,蚂蚁;

时,适时;

术,学习,练习,训练。

【译】

古代设学施教,家族有私塾,乡党有自己的学校叫“庠”,郡有自己的学校叫“序”,国都还设立有大学。每年都有学生入学,隔一年,就对学生考察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经文句读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志向;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热爱学习,重视学业,关心热爱班集体;第五年,考查学生学习的广博和对老师敬重的程度;第七年,考查学生求证知识和选择朋友的能力。达到目标的,叫做小有成就。第九年,学生就应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触类旁通,洞明事理,确立自己正确的观点,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观点来阐释说明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不违背社会的基本规律和道德。这就叫做大有成就。九年学习达到目标后,才能够教化民众,改善社会风气,使周围的人心悦诚服,偏远地区的人也会心存向往,甘愿服从。这就是通过学习取得成就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记》中说:“小小的蚂蚁也要时时不断地学习和训练呢。”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学记》中有关教育体制的理论,对今天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力提倡素质教育都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已经懂得教育必须遵循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学记》中的“九年基础教育”就已经知道应按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和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这是非常符合现代西方国家心理学家研究得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一至五年级,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阶段。古人注重的是“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和“博习亲师”,这个阶段不仅要为以后的知识学习打基础,更注重学生的“立志”“乐群”和“亲师”的教育,这为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融入社会的合格公民打下了思想基础。

到九年级,就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毕业。古人更注重的是“论学取友”“知类通达”以至于“强力而不反”。“论学”就已经不是人云亦云的死记硬背了,这是形成学生思想观念的关键期,“知类通达”,不仅要求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的求知能力,而且更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时期是建立人生友伴关系的关键期,“取友”是中学生提高辨别是非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也是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强力而不反”,就是形成学生自身高尚的思想品质,形成自我学习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融入社会实践的基本素质。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如果也能达到古人的“强力而不反”的标准,达到“化民成俗”的教育目的也就不成问题了。

由此可见,古代教育家更加注重培养具有适应社会、改造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不是死读诗书、脱离实际的“书呆子”。这种大智慧,与我们今天所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在根本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常见到的是“应试教育”,就是一种以考试为手段,以升学为目的,以分数高低论优劣的片面的知识教育。应试教育最大弊端就是把手段当做目的,片面追求升学率,一切为考试服务。它面向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着眼于学生智育发展,削弱德育、体育、美育等,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和全面素质的提高,无法为现代化国家培养更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以下便是一个典型的“应试教育”案例。

天气渐冷,某中学却安排学生到操场上考试。600多名高二学生趴在凳子上进行露天考试,因为天气冷,很多学生甚至带上手套答卷。面对家长的质疑,校方却堂而皇之地解释道:“这是一种新的考场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在考场上的所作所为透明化,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学生作弊。”

其实,对于把“考”当做法宝的老师们,露天考场只不过是五花八门的考法中的一种,“高低组合考”(一排坐在位置上考,另一排蹲在走廊里考)、“单编混合考”(优生单人单桌考,差生混编在一起考)……不胜枚举,学校和老师如此重视考试,并变着法子防止学生作弊,其中不乏端正考风的成分,但更重要的还是盯着学生的分数和“应试能力”,至于学生从考试中得到了什么,学生真正需要的又是什么,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应试教育绝不是青少年的需要。孩子们需要的是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度过中学时光,而不是夜以继日地机械学习。

为此,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主题。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己任,以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国民基础教育。事实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一种绝对的对立关系。素质教育中也包含“考试”,但“考试”是手段,是发展的需要。“应试教育”中也有“素质”,但这是选拔的需要和“副产品”。当发展与选拔必须择一时,素质教育当然地选择发展,而“应试教育”则是为了选拔即使牺牲发展也在所不惜。因此,摒弃“应试教育”绝不是要摒弃考试,相反素质教育更重视考试,更重视改进考试方法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教育评价既是教育的鉴定者和仲裁者,同时也是教育的指挥棒和调节棒。否定“应试教育”,并不是全面否定已有教育,否则必将造成教育目的观的混乱,并带来教育价值观的困惑,这可能使我国教育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进而扭曲素质教育的根本价值。

如果以素质教育这一准绳来衡量现在学校的课堂教学,需要改革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在主科的教学当中,其中包括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课程安排的改革。具体地看,最需要改革的有:“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抑制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自由发挥的传统课堂纪律;以课本为全部学习内容的传统教学目标;划分少数学科为主科并以主科成绩评价学生优劣的传统的学科等级观念;以单一的考试成绩分数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传统的考试评价标准,等等。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意味着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首先从观念上向素质教育转轨,否则应试教育会以新的形式在素质教育的招牌下继续起主导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