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与学习动机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将其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外在动机是个体为了获得某些外在结果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奥苏贝尔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的动机。

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动机

一、动机的概念与分类

(一)动机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动机来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在心理学中,动机的概念尚未统一。但学者们一般认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我们无法直接观察这种内在过程,但可以通过外部行为间接推断出动机的方向和强度,比如选择哪一类型的任务、努力的程度以及对活动的坚持等。动机必须有目标,通过目标引导个体活动的方向,并提供动力。动机引起并维持个体活动,旨在达到目标,满足需求。这里的活动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内隐的心理历程。

动机具有四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动机推动个体由静止状态转为活动状态,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动机推动的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客体;三是维持功能或称为强化功能,活动产生后能否持续下去也要受动机的调节;四是动力功能,它是推动及维系行为活动的主要能量。

总之,动机被解释为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发动行为,并确定行为的方向。

(二)动机的分类

人类的行为复杂多变,行为背后的动机更是相当复杂。同样的动机未必产生类似的行为,而同样的行为也未必出于类似的动机。动机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将动机当成一个系统来对待。研究动机,首先要确定如何分类的问题。目前动机的分类标准繁多,被认可的主要有以下两种。

1.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性质,可将其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生理性动机以有机体的生物需要为基础,如饥渴、疼痛、性欲、母性、睡眠等。人的行为无疑受到生物需要的驱动,尤其是在婴幼儿时期,如饥渴或病痛引起的哭闹。成年后的个体在饥、渴、性等基本行为方面仍然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像人类的饮食从茹毛饮血演化出繁杂的餐饮礼仪和习俗,便说明了这一问题。随着个体的成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新的动机将会出现,这些动机推动人们与他人交往,求得他人的接纳和认可,归属某一团体,有所成就并获得某种地位等。这些以人的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动机即社会性动机,包括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认识动机等。

2.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将其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个体为了获得某些外在结果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外,如儿童为了成为“好孩子”而做作业。内在动机则出于个体内在的需要,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如学生出于解决问题的乐趣而完成作业。外在动机所激发的行为旨在获得奖赏或应付外在要求,而内在动机引发的行为,是因为行为过程对个体而言充满乐趣,完成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二、动机的实质与结构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是能够帮助一个人达成某个目标的内部心理能量。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动机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引起行为的原因是什么?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③维持行为的原因是什么?因此,动机的结构因素包括需要与驱力(内因)、期待与诱因(外因)这几方面的内容。

1.需要与驱力

有机体要生存必须维持体内物质和能量的动态平衡,如营养、水分、矿物质、维生素等。当有机体代谢失衡,必须由体内的均衡作用加以调节时——这种失衡通常是指匮乏或过剩状态——个体就会感到需要的存在。需要就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现代心理学所指的需要涵盖了心理的不平衡状态,诸如我们有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驱力是与需要相连的概念,驱力是源自需要的一种唤醒或紧张状态,驱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恢复平衡。驱力可以被看成是动态的需要。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动力源泉。当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推动个体活动并趋向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或目标时,需要就成为动机。

2.期待与诱因

期待是个体对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即在活动完成之前,活动的结果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个体的头脑中。内在的需要和可能达成的目标这两者之间的共同作用形成了期待。诱因是指能够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即唤醒有机体,能够满足其需要的对象、物体、情境或者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诱因可分为正诱因与负诱因。正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并趋向目标;负诱因使个体产生消极的行为并回避目标。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联;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内部原因;诱因则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它推动有机体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个体的行为不仅受到内部需要的驱使,外部诱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动机的强度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的大小。

三、学习动机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其基本结构

影响学习的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前者包括智力和学习能力等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因素,后者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心理成分。非认知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对认知过程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的作用,其中动机的作用尤其受到重视。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包括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内驱力也是一种需要,但它是动态的。从需要的作用上来看,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学习需要就称为学习驱力。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这三种内驱力就是学习需要的三个组成因素。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动机的奖励(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活动本身所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学习动机。奥苏贝尔认为,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是最重要的动机。这种内驱力主要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认知内驱力,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多次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体验到满足学习需要的乐趣,从而促使他们期望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增强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在课堂学习中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个体对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提高的需要。这种需要是由他人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所派生出来的。随着年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儿童希望得到尊重,提升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地位。这种愿望推动儿童努力学习,争取好成绩,以赢得与成绩相当的地位。自我提高内驱力追求知识之外的地位满足,属于一种外在的学习动机。这种内驱力伴随强烈的情感因素,既有对成功的期盼与渴望,又有对失败和丧失自尊的焦虑与恐惧,这是一种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重要动机因素。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如教师、家长等)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它既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也不把学业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的手段,而是为了从长者或同伴那里获得赞许和接纳,因此这也是一种外部动机。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产生这种动机取决于三个条件:首先,学生对长者有感情上的依附,长者是个体敬重的榜样,得到他们的赞许将产生满足感和亲密感;其次,学习者在这种赞许或认可中将获得一种派生地位,如因为被长者看好而被其他学生羡慕,或得到各种优待;第三,学习者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期望,以获得并保持长者的赞许。

学习动机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随年龄、性别、人格特征、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他们努力学习以求得好成绩,主要是为了获得家长的期待,并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内驱力不仅在强度上有所减弱,而且目标开始从父母转向同伴。在这期间,来自同伴和集体的赞许和认可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需要,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自尊心。

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期望。学习期待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但两者并不能等同。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而个体在完成学习活动之前,这项结果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之中。因此,学习期待就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诱因有积极诱因和消极诱因这样两种。凡是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即迎接或接近某一目标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消极的诱因可以产生负性行为,即离开或回避某一目标。学习期待是静态的,而诱因则是动态的,它可将静态的学习期待转为学习目标。因此,学习期待就其作用而言实际上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有效地教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动机,了解哪些需要和动机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将行为指向学习以及这些需要和动机如何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1.远景性学习动机和近景性学习动机

按动机的远近和作用久暂划分,学习动机可分为远景性学习动机和近景性学习动机。远景性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等长远目标相联,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密切相关,反映着社会的要求。例如,有的学生立志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的则立志出人头地。远景性动机不易改变,能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较为稳定和持久。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出于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或对学习结果的追求,这类动机比较具体并有实际效能,但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稳定性差。

2.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按动机的动力来源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发的动机,无需外在的奖惩或其他诱因来推动。例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愉悦,这种愉悦带来的自我奖励就成为内在动机的来源。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诱因引发的动机,出于对学习结果的兴趣,通常是外在奖励,如好的成绩,父母师长的赞赏,同学的敬佩等,也可能是为了避免惩罚。相对而言,内部动机出于主动,持内部动机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积极、独立,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喜欢挑战;而持外部动机的学习者往往需要外在诱因激发学习行为,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其作用较为短暂。

3.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它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常常围绕着自己眼前的利益。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并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生活中的不少学习行为无需动机的驱动,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活动过程,则必须要有动机的维持。长期的有意义的学习意味着学习者要集中注意,坚持不懈,通过大量练习,反复复习,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将其内化,形成新的知识机构。在此过程中,动机的功能在于激发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并使行为始终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一般来讲,动机并不直接参与认知的具体过程,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增强学习的立即准备状态,间接地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动机推进学习活动,这是否意味着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呢?事实说明动机与学习效果并非总是一致。动机只能以行为为中介对行为的效果发生间接影响。动机水平低,不能产生高质量的学习行为,自然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动机水平高,不见得必然产生高质量的学习行为,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有的学生非常努力,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这种现象说明学习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习方法、个性特点、智力水平、教学水平等。

按照“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学习动机过强或过弱,都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漠然,行为涣散。动机过强,引发个体高度的紧张和焦虑,直觉与注意的范围变得狭窄,同样影响个体的正常发挥。中等程度的动机,即唤起个体最佳的动机水平,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的最佳水平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有关。在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图8-1)。

img13

图8-1 任务难度、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补充材料8-1

高中学生学习动机调查

下面是2010年西安某高级中学班主任对所在班级高三学生的匿名调查表的整理结果。

学生一:①学习必备的知识,提高竞争能力,充实大脑。②为自己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打基础。③为了能进行自己喜欢的研究或者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做必要的知识储备。④为了以后过好的生活,至少要对得起父母的辛勤养育。⑤除了学习,现在不能做其他的事,所以必须得学。

学生二:小时候,我不知道什么是牛顿定律,什么是力,更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被苹果砸了后会发现万有引力。可能因为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对一切都十分感兴趣,我就经常看一些科普书,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初中时有了物理、化学课,每次上课我都十分感兴趣,听课经常听到忘我的境地(如今这种感觉只能在电脑游戏中找到),成绩自然很好。现在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高考,一切为了高考,在物理、化学课上也找不到有什么值得好奇的东西了,真正需要高分时,却怎么考也只能考到六七十分了。也许老师会说:“这就是高考!”

学生三:在我看来,学习是一项过程虽然艰辛但在其中却伴有收获的喜悦的事。即使我们的目的都是高考,但我努力使之成为一件有乐趣的事,这样才不会时常觉得乏味。我希望自己拥有一个轻松的心态,积极的认识对待学习,毕竟知识会使我们终身受用。

学生四:从小,妈妈都会教育我说,只有现在好好学习了,长大才会有个好工作,过着衣食无忧、快快乐乐的生活。在现在的社会里,有许多东西都是假的,只有文凭,只有真正的本领是真实的。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别人也会投来敬佩的目光,在你头顶上戴上一个光环,似乎只要学习好了,就可以掩盖所有的缺点。学习成绩优秀的人,在学校里,会受到老师的称赞,会受到同学的追捧;在家里,会受到家长的特殊待遇,会受到亲朋好友的好评;在单位里,会受到领导的重视,会受到同事的佩服。以后,我们为了过一个好的生活,现在只有好好学习,人来到世上,不知道要过多长时间,不知道是否还有下辈子,所以,只有好好珍惜现在,充实地过每一天,以后好好享受生活,所以现在就必须好好学习。

学生五:学习物理吗,不应该用动机这两个字,因为我不是自愿的。我给自己寻找了一个勉强能称为动机的动机,那就是物理是高考科目,学好高考要考的科目,就可以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就可以在高考以后的三个月中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家长也不会说什么。如果这个动机不充分,那就再补充一条,因为大家都在学习,我不学习那我去干什么?

学生六:①高考!要考好,要上大学,要攒钱,要幸福,要让父母快乐,不要为我担心。②想要有机会周游世界,不好好学习,哪来钱让自己出国?要让爱玩的母亲,爱摄影的父亲到处看各名城、景点,要最大限度让他们幸福。③不要求自己做学问渊博的学者,只希望能尽可能多的了解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至于当白痴。④懂得多的人遇事沉着,冷静,思维敏捷,爱思考。⑤不能白活一次,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可是知识和思想与自己同生同灭,谁也抢不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